第二十四章 贾参军拨雾解疑
第二十四章 贾参军拨雾解疑 (第1/2页)起身此人,坐席靠后,面白微须、眼神锐利,乃是贾润甫。
却他虽非李密元从,降从李密时的官职、名声,也比不上裴仁基,论以家资,其家亦非一等高门,却以其父贾务本留下的军中名望,加之说服裴仁基投降李密之功,颇得李密倚重。
他方才一直凝神静听,精准地捕捉到了李密在听取郑颋、裴仁基、徐世勣等人激烈陈词时,眉宇间一闪而过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迟疑,并猜到了这丝迟疑是为何故。
是对内部军心当下不稳的忧虑,亦是对日渐势盛的李善道渐生的忌惮。
“明公。”贾润甫行了个礼,沉稳的语声,在这片安静中格外引人注目,“臣亦以为,郑长史之策可行。并及裴公、孟公、徐大将军所言之增兵,也不错。然臣斗胆进言,郑长史此策,若欲用之,便不可拖延;而援荥阳之兵,亦贵精不贵多,贵速不贵迟!”
李密看向他,说道:“哦?”
贾润甫撩起衣袖,手指指向悬挂的舆图,说道:“明公明鉴:若迁延时月,待河北安定,李善道主力毕集东郡,将更难制,此诚确论,故郑长史此策若用,便不可拖延。
“李善道在东郡今虽有三万余众,然宇文化及旧部,他收编未久,人心未附,号令难齐,尚不堪大用,又他已分兵五千,接管徐州,则其目前真正可倚为干城、能战敢战之精锐,不过薛世雄、陈敬儿两部所余之众,步骑合计,约两万之数而已!反观我荥阳方面,罗总管本部,系百战淬炼之精锐,计万余之众,荥阳郡中原有驻军数千,皆明公旧部,忠诚可靠,此是我荥阳之兵,其实现与李善道可倚用之众,已相差无几。故援荥阳之兵,其实暂不需太多。”
他环视帐内诸人,声音愈发铿锵,“而又如诸公适才剖析,李公逸、周文举、綦公顺诸辈新近依附李善道,不过是因畏而降,无从言忠,骤见明公天威降临,大军压境,彼等岂能不惧?岂能不忆及明公昔日扫荡群雄、席卷河南、山东之赫赫声威?料其必不肯为李善道死战顽抗,临阵倒戈亦未可知!因臣愚见,明公,此战,关键不在援兵多少,而在一个‘速’字!以雷霆之势,一举克胜,足可震慑宵小!若部署得当,速战速决,卑职以为,当有七八分胜算!”
他略一停顿,随即总结自己的发言,躬身请命,“明公,言而总之,臣以为,郑长史此策可用,且需援荥阳之兵也不需多。何用裴公、徐大将军往援?臣愿率旧部兵马,星夜兼程,驰援罗将军,足矣!其余后续援兵,可视形势而再调遣。”
却贾润甫口中的“旧部”,指的是其父贾务本遗留、源自张须陀系统的旧部将士。仍是如前所述,贾务本是张须陀的副将。这些将士久经沙场,纪律严明,为张须陀部曲时,便是精兵,从投李密后,通过历次血战,也早已证明了他们依然精锐能战。
细究贾润甫的进言,正是针对李密目前既担心内部军心不稳,又忌惮李善道这两条而产生的迟疑所发。忌惮李善道,深觉不可坐视他增兵东郡,认为郑颋的献策有理,有心赶紧在荥阳展开进战,可是偏现军心不稳,没法大规模地调兵入荥阳,又担心进战不利,所以迟疑。
但贾润甫一番分析,指明了李善道眼下在东郡的兵马,实际上不比荥阳的魏军多多少,也就是孟让说的“荥阳之魏军恐难占优势”,事实上是站不住脚,是多虑的,则即便支援荥阳,也用不上遣裴仁基、徐世绩等这般大将前往,可能一支偏师就足够了。
他这一通分析,落入李密耳中,拨开了部分致使李密迟疑的迷雾。
李密的手指停止了的敲击,视线重新落在了地图上。
帐内再次陷入静默。
这场仗,李密是想打的。但如果需要调过多的兵马往援,或言之,需调裴仁基、徐世绩往援,这场仗,李密就有又不敢打。当此军心不定的时刻,他需要裴仁基、徐世绩在他身边,帮他稳固隋降军、以瓦岗系为代表的山东义军者两个部分的部曲。
而如果像贾润甫说的,只需一支精锐偏师,便能增强这场仗获胜的把握,他便无需顾虑重重。
但问题是,贾润甫的判断,正确么?
李密望着地图,权衡再三,转开目光,落在了房彦藻身上。
……
房彦藻,这位被李密倚为心腹智囊的谋士,立刻会意。
他捋了捋胡须,清癯的脸上浮现出深思熟虑后的决然,向前一步,说道:“明公,贾参军所析鞭辟入里,切中肯綮。”首先肯定了贾润甫的判断,接着言简意赅,直指核心,说道,“郑公在荥阳、山东声望素著,深孚众望。有他坐镇荥阳,就可保荥阳人心稳固,使我后顾无忧。值此李善道兵马初渡,立足未稳之良机,正该当机立断,以泰山压顶之势,予其迎头痛击!”
他行到地图前,指点荥阳、东郡、山东各郡的方位,声调提高,接下来的话如同投入油锅的火星,点燃了帐内渴望胜利的气氛,“明公,此战若胜,其利有三,皆关乎明公大业的根基命脉!其一,可速定山东,将李善道逐回河北,稳固我腹心之地;其二,山东一定,单雄信在河内方向,便能趁势而进;其三,明公至时可分兵再增兵单、郑,我两路雄师并进,河北千里沃野亦可……”他刻意停顿,加重语气,一字一顿地说道,“反、掌、可、得!”
这最后四个字,如同重锤敲击在李密的心坎上,充满了难以抗拒的战略诱惑力。
一个清晰的蓝图在李密眼前展开:扫平山东,进取河北,进而问鼎天下!
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凝聚人心、重塑威望的绝佳契机。
房彦藻描绘的宏伟前景,与郑颋、罗士信的求战心切,孟让、裴仁基、徐世勣等的表示支持,以及贾润甫对敌我兵力精确的剖析,在李密心中激烈地碰撞、融合。
对内部不稳的隐忧和对李善道的忌惮,终被这强烈的、近乎破釜沉舟的进取之心所压倒。
是呀,他李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善!”李密猛地一拍案几。
犹豫彷徨一扫而空,代之以枭雄决断的凌厉锋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