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上命昭唐 > 第256章 吹风会

第256章 吹风会

第256章 吹风会 (第1/2页)

“殿下,退朝了。”甘露殿,采女王氏进来禀报。
  
  梁妃定定在蒲团上冥想,闻言睁开眼:“你去玩耍吧。”
  
  “怎能让殿下劳形?”王采女看着案上茶具,劝阻道:“妾来吧。”
  
  “不了。”梁妃坚持道:“这是我的第一次,第一次给圣人做茶吃。再者,柏林茶意义非凡。”
  
  “好吧。”王采女在她身边坐下,准备帮忙打杂。
  
  梁妃打开一个小瓶,从里面取出一个黄色小锦囊。
  
  茶叶产自家乡,具体位置是赵州柏林寺。成德并不产茶,赵州茶、赵州禅茶、禅茶却名扬海内,原因就在柏林寺。为什么是柏林寺?因为寺里有个老和尚——从谂。
  
  生于大历十三年,师从池州普愿,宣宗年间预感天下将乱,遂以八十高龄——“行脚赵州,驻锡柏林。”弘法河北四十余载,至今健在,已一百二十寿元。被尊为赵州眼光、赵州古佛。
  
  庭前柏树子。如何是赵州?狗儿无佛性。
  
  哈哈,镇州出大萝卜头。
  
  吃茶去!
  
  老僧只管看~
  
  不见赵州桥。
  
  摘扬花~摘杨花~
  
  五台道路去哪里?待我勘过。
  
  一见老僧后,更不是别人。
  
  这些公案都是其随口说。相应地,他于大中十一年初到柏林寺在活泼泉种的十九丛茶,在这个佛道风流的社会,也就成了无价之茶。
  
  为什么种在活泼泉?《光绪赵州志》——“活泼泉在柏林寺后,最寒冽,宜于烹茶。往来嘉宾过寺者,及观画水,复饮香茶,盖悠然物外矣。”
  
  后世当官的到了石家庄,大抵也是要到柏林寺附庸风雅的。现在梁妃拿出来的茶叶,也正是今年春天她和梁公儒拜访从谂后亲手采得的。
  
  “忽忆禅房旧念生,由来茶味有余清。”梁妃双手捏着小锦囊,将其举在火炉上方,翻来覆去烤。
  
  这一步叫烘焙,复燥。
  
  “殿下,可以了,可以了!”王采女焦急的提醒。
  
  梁妃用指尖压了压囊中茶饼,又烤了几息,才将其收回。
  
  案上放着一排小巧的漆具银器——瓶、碗、勺、匙、筅、叉、碟、筷和一副直径掌长的玉石磨、玉锥。
  
  人在朝中,只能简单点了,免得被攻击奢侈。
  
  梁妃拆开锦囊,将圆圆的小茶饼连同碎渣抖进玉磨。然后左按磨缘右拿锥,用力慢慢碾动。俄而,茶饼被化为齑粉:“水沸了吗?”
  
  “已过鱼目,正涌泉连珠。”王采女答道。
  
  “柏林绿茶,二沸即可。”
  
  “明白。”王采女将水瓶从火上取下,催促道:“殿下快点,汤不等人。”
  
  香汗淋漓的梁妃端起玉磨,满意的看着细如白面的粉末,遂将茶粉倒进淡绿瓷碗:“倒水。”
  
  王采女端起水瓶,梁妃忽然像想起了什么,喝止道:“等等!我居然忘了说……煎水哪里取的?”
  
  “禁院的竹林小石潭。”
  
  “……能用吗?”梁妃愕然。
  
  “宣徽使说可以,圣人平日饮食也用的这个水。”王采女不确定的说道:“应该可以的吧?”
  
  “毁我大事!”梁妃仰天一叹:“禁院那么多宫人劳动,还放养了牛羊鸡鸭。小石潭……露天的吧?说不定有蛇游过。有对宇文柔不满的宫女在里面撒过尿也难说。你,哎,我恨死你了!我们初来乍到,怎么能中官说什么就信什么呢?”
  
  “对不起。”王采女眼眶泛红,委屈道。
  
  “换水。”梁妃懒得废话:“无源无根之圣水。”
  
  王采女奇怪的看了她一眼。
  
  长安哪有?至少得去终南山,华山。
  
  “罢了。”凑合凑合得了,梁妃翻了个白眼,拢了拢耳边秀发:“倒水。”
  
  王采女倒入适量沸水。梁妃取过茶筅,伸进碗快速旋打。茶粉变成了一碗绿艳艳的、半流质的黏稠浆液,还出现了白色泡沫。
  
  “加水。”
  
  王采女再倒。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梁妃潮红的脸上,表情慢慢变得愉快而享受:“圣人的口味是什么?盐,还是甜?”
  
  “妾哪里知道?”王采女摇头,猜测道:“应该可盐可甜吧?”
  
  “算了,且按我的口味。”梁妃嘿然:“加糖,摩伽陀。”就是按印度工艺改进的精品固体糖——《新修本草》:“.煎炼砂糖为之,可作饼块,黄白色。”
  
  王采女用筷子夹了两小块。
  
  “加牛奶。”
  
  孙思邈说过:“牛乳性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面目光悦,志气不衰。”也是流行饮品。
  
  梁妃习惯往茶里加。当然,煮茶时代,加什么的都有,看个人口味。蜀中有的地方加米汤,后宫还有加葱姜金银花的,圣人受不了一点,闻着嘴里那股味,瞬间兴致全无。说的就是你,杨!可!证!
  
  “薄荷呢?”
  
  “来了。”
  
  等薄荷均匀融入,喏,梁妃版抹茶就做好了。绿艳艳的茶液热气腾腾,灿烂的如暮春欣欣向荣的草原,打出的浮沫像乞力马扎罗的雪。
  
  “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梁妃放下茶筅,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取过勺子尝了一口。嗯,舒服了:“淳染真辰,色绩青霜。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殿下好茶艺。”王采女一颦一笑。
  
  梁妃莞尔:“孤芳自赏,圣人还没回来?”
  
  女史阿桃急急忙忙小跑进来:“来了,回来了。”
  
  早朝结束已是日照仙宫,圣人驾车甘露殿,召见外使,郑延昌、韩偓陪同。
  
  下了肩舆,圣人大步登梯,表情不豫,冲郑延昌发火:“在殿上骂街挥拳,给把刀是不是还能砍起来?桀骜!还有外臣在场,也不嫌丢人!”
  
  “臣一定严加管教。”郑延昌亦步亦趋,颔首道。
  
  “哼,整日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自诩门第,治国理政却是什么成绩?国事败坏至此,这都是几个先皇和朝廷的罪过!韦保衡前车之鉴,好自为之。”圣人余怒未消,忍不住骂了两句,这才闭上嘴巴。
  
  郑延昌脸色铁青。被这么一顿喷,就像被校长批评的班主任:“整个年级就你的班最烂!”也有些恼火,却无理发作,只能回去冲群臣撒气。
  
  “圣人。”梁逍遥领着一众女史在殿外迎接,笑意盈盈。
  
  “德妃?”李皇帝无缝切回了生活人设,情绪消失得干干净,脸上挂起一副得体笑容,上前把着她的素手:“你如何在这?真让我意外!”
  
  “那天不是说要在甘露殿会外?”感受着摩挲着自己手背的糙手,梁妃羞答答地低下头:“就来侍奉夫君……做了抹茶和点心,以备休憩。”
  
  “贤。”圣人大为感动,看着她亮黑的长发中分出一条道,垂及腰部,用红带绑着。身上是红黑搭配的曲裾深衣。居然是汉代的复古打扮:“但这些事自有殿中,你不要屈尊。”
  
  “不一样。”梁妃很自然的拉着他手,引往殿内:“柏林茶可有耳闻?”
  
  圣人犹疑道:“从谂在活泼泉种的茶?”
  
  梁妃眼前一亮,又喜又惊:“正是。”
  
  “嘶……”圣人故作惊讶:“冷冷林空古壁水,如如禅语赵州茶,这佛茶名满天下,相传只有十余株,因此就像传说一般,皇考不知多少次遣使求茶,哪里如愿过?不意我却在爱妃身上得尝。”
  
  也没注意这话哪里不对。
  
  梁妃脸颊飞霞,羞怯道:“圣人高兴就好。”
  
  “你真好。”圣人与她十指相扣,来到案前。
  
  端详着颇具艺术感的成品。
  
  显然,她这个是抹茶、点茶吃法。流行于唐宋。崖山以后绝迹,在日本得到了保留,也是日本茶道、抹茶文化的来源。抿了一口,味道有点怪,但还好是甜口,加盐的他实在吃不了:“吃茶参妙理,水底一灯明,爱妃好手艺。甚得我味。我可甜,不可盐。”
  
  梁妃但笑不语。
  
  “我先办点事,等我。”圣人拍拍她的肩膀,想到外面的王审知等人,征询道:“可以给几个使者赏一碗么?”
  
  梁妃一阵失落。特意准备的东西,圣人却想拿来收买人心。况且,在她心里,只能丈夫独享。
  
  想到这,她一口回绝:“他们不配。”
  
  “哈哈哈。”圣人捧着她的脸撬嘴狠狠亲了一番,然后松开:“那我一会回来喝。”
  
  “等等!”梁妃神色挣扎:“已经温了,还能等多久?就赐他们一盏吧。”
  
  “我改变主意了,只能我喝。”
  
  “凉了怎么办?”
  
  “我哪有那么娇贵?”
  
  “可味道就不好了啊。”
  
  “最多半个时辰我就回来,你找个盖子盖上………”声音渐渐远去。
  
  “臣罗隐拜见大圣,郑师长,韩相。”
  
  地板光滑反光,回声清脆,天光半亮的晦暗殿中,李嗣业、王师悦、黄碣十余人一起行礼。
  
  圣人木然:“坐。”
  
  谢恩后,众人在他对面跪坐。郑延昌、韩偓在他左右相对而坐。开始议事。
  
  王师悦打量着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的皇帝。
  
  果然是貌温柔而内凶狠。
  
  脸上有创口和密密的细小线条。嘴巴胡须茂密。头发摘了发冠,披在肩背上。太阳穴鼓起,铁爪般的双手扣在膝盖上,指关节凸出。
  
  坐在那神态自若,一丝局促迷茫都无。小眼睛时而微渺。加上刚换的黑衣和奇美的五官……
  
  “哎呀呀呀………啧啧啧……真乃天仙呐!腾蛟起凤,龙光射牛斗之墟,王霸之气照得臣眼睛都睁不开了哈哈哈……难怪阿兄时常念叨亲自朝觐。”
  
  听得人一阵肉麻,幸好王师悦到此为止:“臣闻横水之败后,汴人自相残杀,中原传出风声,王敬尧已败逃徐州,朱大郎入据汴梁,或要征讨张廷范、吴子陵。”
  
  圣人漫不经心:“竟有此事?朱大犯病了不成?不图休养生息伺机而动,还要和老贼旧部拼。”
  
  王师悦笑道:“朱大郎手握大军,雄踞汴梁,身在局中,大概不这么认为。当然,这是猜测。毕竟还没有动手的迹象。时已三秋,就是要打,多半也是明年开春以后。打也好,拼个千里无鸡鸣,朝廷也才好收复。这帮反虏!”
  
  说到这,王师悦神情一肃:“此皆大圣之功。否则汴人怎么斗起来?臣等又安得保全?”
  
  “大圣之功。”众人附和。
  
  圣人皮笑肉不笑,也在观察对面的人。
  
  罗隐精神亢奋,脸红得吓人,可能正在盘算说什么能引起自己的注意,好得官留朝。
  
  对于这个唐朝科举受害者,圣人调阅了他历年的卷子。功名之心很强,不过目的不单单在于富贵。而在做事,譬若改革科举,救国救民。但现在不是闲聊的时候。目光转移到黄碣身上:“董昌曾言,朝廷负我矣,我累年进献无算,而惜一越王。朱贼顺势授他伪越王,他便受了。”
  
  郑延昌眉头一挑,被这话搞得手足无措。
  
  黄碣心一紧,连忙答道:“董帅正是遣臣来请罪,绝不效李琦、刘辟。”
  
  圣人漆黑的小眼睛盯着黄碣看了很久。
  
  黄碣毛骨悚然,低头强做镇静。
  
  “是不想,还是不敢?”
  
  郑延昌担忧地看着黄碣,这个回答几乎决定了董昌的生死。
  
  黄碣咽了咽唾沫,心脏狂跳:“不敢,也不想。”
  
  “是这样吗?”
  
  “是。”黄碣用力点头。
  
  “不效李琦、刘辟……这是你举的例,还是他的说辞,托你代话?”
  
  “董帅自己说的,臣代奏。”
  
  圣人语速越来越快:“他知道李琦刘辟怎么死的?”
  
  “知道。”黄碣汗流浃背:“李琦起兵未久,为部下逮捕,押赴京师腰斩。刘辟众叛亲离,族诛于长安。”
  
  圣人突然笑了:“董卿果然忠不可言。从贼……朱贼炽时,谁不阿谀讨好以待转机。别说董卿,就连已故太师,当初不也是朱贼奥援,难道我的太尉也通贼?”
  
  他自然不会追究董昌,只是这人逼数着实不多。
  
  晚唐五代的军头,容易高估自己的权威,或者说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王行瑜、韩建可以随意欺负昭宗,这是他们的权势吗?这是武夫、军队的权势。有利可图支持你,无关的时候不干涉你,不利则弃你、杀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