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上命昭唐 > 第308章 京畿五道与教育卿

第308章 京畿五道与教育卿

第308章 京畿五道与教育卿 (第1/2页)

唐宫殿宇多宏大而阴森,有种莫名压迫感和烦躁。
  
  故圣帝多在室外召对,比如被群臣称为东门奏对的银台广场,东海,蓬莱山。
  
  今日,又到了太液池的方丈岛。
  
  方丈岛去年修缮完成,已投入使用。
  
  岛上绿树成荫,还有假山、水井、小石潭等景观,岛岸植有大片竹林,桃林。
  
  花红柳绿里,亭廊相连,曲径通幽,钟声悠扬,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流畅曲水,大臣列席两岸。
  
  竹林中,圣帝如瀑长发披散肩背,斜卧在莲花座上。
  
  德王、梁王敬陪在座,坐在圣帝背后。他俩不是来参政议政的,而是听政,耳目濡染。
  
  这会,奏对已经进行了一会。
  
  “以三辅为上京道,汉中、西城、武当为京畿南道,北地、新秦、庆阳、上郡、榆林为京畿北道。庆阳新秦太大,各析一郡。秦凤、庆阳析置郡、银郡、金城、凉州、鄯城为京畿西道。”
  
  圣帝洋洋洒洒。
  
  “原商州领土即上洛郡废郡,各县划归京兆尹,纳入上京道。”
  
  “各道普置教育使、团练使、转运使、催发使、仓库使、观察使、典狱使、盐铁使、诸矿使、捕盗使、押蕃使。对应事务,统一由该使该司管辖。”
  
  “增立一位九卿,曰教育卿,教育寺,教育使就对教育卿负责。”圣帝说道:“寺下置贡生司、考试司、国学司,今后国子诸院选士、教学,科举报名改卷排名发榜,都由教育卿负责,这是我的初步方案。你们下去给出周密设计,并提名人选。”
  
  唐代科举的丑陋纠其原因,没主管部门,也无主管大臣。临到考试,随便指派几个人去“知贡举”就完事,谁考得上,谁考不上,几个老登一笔勾,太儿戏。
  
  现在这么做,从制度上抬高了教育事务的地位,给予政治和话语上的权力,单独自成体系。侍郎不敢和尚书、宰相斗嘴,九卿还是敢的。
  
  部分大臣脸色不是很好,欲言又止,但圣帝显然也没打算和他们商量。
  
  “这件事谁来负责?”圣帝问道。
  
  “太常卿苏荣刚正不阿,学问深重,可也。”郑延昌举荐道。
  
  “苏公太老了。”
  
  “卫尉卿萧宽如何?”
  
  “萧宽………”圣帝对他印象不是很深,九卿除了李群、苏荣都接触得少。
  
  “吴公度擅长职官,典籍娴熟,可让他设计教育寺。”郑延昌又说道:“司隶校尉韩仪和苏荣、孔纬一类性子,可去职,为第一任教育卿。”
  
  “谁来补御史中丞的空?”圣帝扫了一圈。
  
  “给事中牛徽。”王抟拱手道:“其在中书门下行事已久,臣观察在眼里,足以胜任。”
  
  “妥当。”圣帝点点头,补充道:“余者,典狱使对刑部、大理寺负责。”
  
  这会的刑部就是个寄吧。中高级官员,贵族,他们无权过问、处罚。这些人基本是中书门下、御史台监管,能收拾的就是芝麻官和平民。
  
  “转运使、催发使对三司负责,仓库对延资库使、太府。”
  
  “团练使、捕盗对兵部。”
  
  “………”
  
  “地方诸事,诸使诸司接手,事归长官。总汇中书门下、枢密院。”
  
  圣帝说,大臣提笔记录。
  
  圣帝给的只是蓝图,具体还需大伙按主旨精神研究完善。当然,只要地盘打下来了,没有乱七八糟的势力干涉,这些事也不难,玩弄权术本就是专长。
  
  “德王,刚才谈了什么?”圣人突然转身,问德王。
  
  德王正在发呆,闻言犹豫了一下:“调整州郡,划拨外臣职权。”
  
  “调整了哪些州郡,划拨了什么职权?”
  
  “三辅京畿道,京畿西道管秦凤、庆阳、金城…………京畿北道管北地、新秦,设了教育卿………”德王磕磕绊绊:“恕罪,有些臣没记住。”
  
  “梁王?”圣帝看向小小李政阳。
  
  李政阳摊开笔记,念道:“各道普设…………三司长官统领诸道……延资库、太府统领仓库使。圣唐以首相领延资库,其实就是首相和九卿共掌地存。御史台管诸道廉政使,兵部管………给事中牛徽改御史中丞,司隶校尉韩仪改教育卿………”
  
  韩偓暗叹一声,狠狠瞪了眼坐在对岸的徐彦若。
  
  德王涨红了脸,连忙摊开笔墨,回忆记录。
  
  “可以了。”圣帝打断了李政阳的朗读。
  
  “臣谨喏。”梁王理了理衣袖,一抟手,重新坐好。
  
  “灵武、统万城方面,前番被我杀伤颇多,眼下虽已归降,只恐人心犹疑,还需派遣重臣到两地宣抚王政,以定人心,为改土归流编户齐民做准备。”中书舍人赵嘉奏道。
  
  “何人为可?”
  
  “中书侍郎陆扆、祠部郎中独孤损。”王抟建议道:“从使从尚书诸司挑选,臣明日便提交名单。”
  
  “准奏。”圣帝不假思索。
  
  说过这事,韦说又行了个礼:“归义军和肃州也不能拖了。臣请尽快挑选名望奔赴敦煌、肃州,对张承奉、龙部发出通牒,示以信誉,敦促入朝。”
  
  “未见其可。”徐彦若插话道:“臣主持河西时曾屡次私下写信、遣幕僚劝其纳土。两方虽礼待,言辞恭敬,但一提纳土入朝,便顾左言它。发通牒,臣担心会当即串联作乱。李贼新退,朱贼复陷东京,不宜在西方有事。有事也鞭长莫及,难道还西征?”
  
  “不。”圣帝摇头道:“就这几日,遣使通牒。我愿以尚书和侯爵征之,作为最大诚意。拒不服从,就只有讨杀。把我的意思给他们描述清楚。山高的确皇帝远,但不是十万里,我走得到。如果放不下,就想想李弘道高宗益。”
  
  徐彦若叹了口气。
  
  这两家的心思,他再清楚不过,想的还是朝廷不可能千里迢迢讨伐到肃州、敦煌,通牒一下,必然面对战争。
  
  打吧,不见见血,这些人不会死心的。
  
  “还有巴蜀。”郑延昌老神在在,环顾道:“崔益虽然控制了绵、遂几州,进抵成都郊外,但迟迟奈何不得张虔裕之辈。臣请委崔益为东川节度,复张虔裕诸贼职务,就此见好就收,息事宁人。否则这么混战下去,俟天下平,蜀人也绝户矣。”
  
  圣帝沉默不语。
  
  理智告诉他,可以。毕竟也拿下几州,虽然在崔益手里,但他总好过其他军头。可侥幸心又让他想再等等,万一某日崔益就打进成都了呢。
  
  “为生民计,臣附议。”中书舍人李燕赞同道:“艰难以来,蜀人为国付出至多至忠矣,让他们过几年安生日子吧。被叛军占据就占据,以后徐图收复。巴蜀易守难攻,但地形同样也决定了蜀地军头想打出来也极难,威胁性聊胜于无,姑息姑息也无妨。”
  
  “也罢!”圣帝一拍莲花座。
  
  比起后世被王建全据,眼下蜀地局势,其实已经很好了。再奢求太多,怕是上天都会反对吧。
  
  谈完这几件事,君臣中场休息。
  
  赵嘉见一时没人提正题,凑趣道:“圣子圣女多已周岁,万寿长乐,臣请择日册封没名头的诸王公主。”
  
  王抟也道:“已封诸王春秋渐长,再待在宫中,于制不合,宜赴十王宅。另,德王已是婚姻之龄,婚事也该筹备了。”
  
  圣帝心中一动,笑道:“是该封了………名号怎么给?”
  
  “是这样。”王抟喝了一口茶,道:“国朝制度上,什么王都可以封,并无禁忌,但碍于各种现实,有潜规则的讲究。”
  
  “细说。”圣帝抬抬下巴。
  
  “一是父子不同王,不同名。”王抟解释道:“譬若圣帝潜邸的寿王,可以给子么?可。但为何不能?名也。暗示意味太重。朝野有的是蠢货与钻营者,一见如此,必生异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