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孤寂人间
第八十二章 孤寂人间 (第2/2页)信上那句话很简单。
与复杂没有关系。
无法理解出第二种意思。
就是因为这种不留余地的直接,才会让楚珺如此这般震惊,纵是夜雨扑面亦不能静下半分心神。
——留下这封信,晨昏钟将会出现在你的身边。
楚珺闭上眼睛。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终于平静下来,心想这算什么?
是怕我在这变乱中身死,提前为我做准备吗?
如果你是想我活着,又何必告诉我这件事,只要让晨昏钟在关键的时候护着我不就行了吗?
无数疑问自道心而生,尽皆不得其解。
楚珺睁开眼,忽然想起道主当年写过的一句话。
故人何在,前程哪里,心事谁同?
那时的你眼前所见也是这般景色吗?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秋风白发。
楚珺伸出手,借雨水凝聚为镜,看着镜中自己如墨般的发丝,心想也没记得你有白头发啊。
这到底是在怎样心境下写出来的句子?
她着实想不明白,道心却渐渐静下,不再那般焦虑。
无论如何,对她来说这终究是一件好事。
远处屋檐下,自在道人看着这幕画面,神情格外复杂。
时至此刻,他终于明白观主为何在离去前特意交代让他注视楚珺。
果然。
一切都是有道理的。
……
……
多事之秋,人间一片烦嚣。
元垢寺骤起又无的变故,在僧人们的低调之下,没有能引起什么人的注意。
天下人的目光依旧集中在神都。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渐浓的秋意,御书房里终于传出新的消息,这让很多亲身参与此事的朝臣松了一口气,要是皇后娘娘执意留中不发,那场面将会变得更加不好看,尽管这种事情与好看本就没有关系,只不过是太多人沉浸在长时间的和平当中,对这场冲突仍旧抱有和平落幕的虚幻奢想。
皇后娘娘的意思十分简单。
既然你们决定要谈,那就谈吧,在神都。
无人拒绝,这本就是双方早已达成的默契所在。
在这诸世家之主、天下宗派掌门与各路强者赶赴神都的时节,很多事情都会被毫无声息地忽略过去,比如阴平谢氏将要有贵女远嫁北地易水,成为易水掌门某位子侄的妻子。
世家与宗门以联姻为手段加深关系,着实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真正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出嫁那位贵女是谢应怜。
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被迫当众下跪认错,骄傲尽失的所谓名门贵女还有成为正妻的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也是谢氏于此时刻欣然应允的根本原因。
这个消息流传只在小范围流传,如今的顾濯自是一无所知。
……
……
在崖边听完那一夜的江声后,顾濯继续行走人间。
如今慈航寺不再着眼于他,兼之大秦刻意无视,这世间的风雨便再与他无关。
他可以自由地行走在这世间各处,就像余笙临别前告诉他的那样,珍惜这暴雨将至前的片刻宁静,哪怕气氛始终是压抑的。
访名山问佛寺不入道观,静心钓鱼闲来便与秋风醉眠山中,顾濯活得越来越具有诗意,越来越像是行走于人世间的谪仙。
然而他再如何远离尘世也罢,神都方面的消息总会来到他的耳边,区别无非早晚。
事实上,这区别并无影响,因为双方直至这一刻仍未有任何谈拢的迹象。
其间有不少插曲发生,比如某个白痴天真到试图提议以赌斗的方式来解决这场争端,结果还未来得及说上几句话,就落得一个连人带椅子都被抬出去的境况。
在这烦嚣声中,唯一不变的是下场的人和势力越来越多。
很可惜的是,这些人和势力几乎都是站在大秦的对面。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大秦都有种大势将尽的味道,就像是一座将要倾塌的高山。
因为这种掩之不住的迹象,皇后娘娘或者说忠于大秦的臣子们,在谈判桌上的强硬愈发显得虚张声势,似乎只要再往前一步,胜利就会到来。
况且那位皇后娘娘最近沉默的时间愈发漫长。
怀揣着如此信心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最为明显的迹象就是近日里神都不管酒楼还是青楼,生意都在肉眼可见的变好,客人络绎不绝,纵声高歌者彻夜不绝。
极少数人对此感到奇怪,不理解事情进展何以这般顺利,直觉此中有着极大的问题,奈何身在这种越发狂热的氛围当中,不合时宜的声音总是会被掩埋。
某天,站在大秦皇室对立面的势力再多了一个。
不是谁家,就是林家。
林挽衣那个林字。
同一天,皇后娘娘的唇角微翘,笑意婉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