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迎立新帝,共击陈袁
第一百一十七章迎立新帝,共击陈袁 (第1/2页)四月二十四日,刘协禅位于袁术,四百年之汉灭亡,陈袁由是继之。
四月二十八日,益州牧孙坚于鱼复发讨贼檄文,表示袁术篡汉自立,非人臣之道,今将为汉室复仇。
孙坚檄文一发,荆、益二州郡国无不哗然,谁不知孙坚为袁术帐下大将,袁术登基之日便册封孙坚为大将军。而今孙坚割据益州反叛,众者无不震惊。
不只是二州兵吏震惊,当事人袁术直接震怒不已。
“啪!”
茶盏被袁术重砸到地上,精美的玉盏四分五裂,玉片散落,蜜水飞溅。
“孙文台,我恁你娘!”
袁术一改往日的形象,骂骂咧咧说道:“乃公待你恩重如山,从一介武夫提拔,先是将军,再是封侯,今更是封你为大将军,国中地位更是仅次于朕。然却作乱巴蜀,发檄讨我,你之心肠莫不是被狗吃了不成!”
袁术愤怒的面孔下,更多是被伤透心的难过。他虽猜忌孙坚,但却没有想过除掉孙坚,反而考虑到种种原因,不断重用孙坚。
而今让他没想到,他引以为重的大将竟一直在忽悠自己,在自己称帝建国之际,率先站出来反叛,且还发表檄文,这无疑是重重扇他嘴巴子。
“来人!”
袁术一脚踹翻案几,骂道:“点齐兵马,遂朕西征,我非斩了孙坚不可!”
“息怒啊!”
见袁术怒火上涌,渐渐无了理智,阎象上前阻拦,说道:“陛下,今初登大位,人心浮动。陛下需先稳治下诸郡,再议讨伐孙坚之事。”
袁术怒声说道:“孙坚发檄文讨我,我不率军讨之,岂不让世人非议。况蜀中尚有我袁氏旧部,此番如能西征破巴东,应者将是如云。”
阎象说道:“从今时观之,孙坚暗含反叛之心久矣。若以象所料不差,孙坚已命人收缴陛下旧部兵权。以有心而算无心,陛下仓促率兵西征,恐是难破巴东郡。”
说着,阎象提醒道:“陛下,昔孙坚析分巴郡,以幼弟孙静为巴东太守,恐便是为今时而准备。”
阎象越说孙坚事先布置,袁术脸色越是难看,问道:“卿莫非欲言孙坚西征巴蜀,便是有意割据叛乱。”
“或许如此!”
阎象叹气说道:“昔孙坚被陛下羁留于宛城,恐在那时便心生怨念,遂献玉玺于陛下,以求西征巴蜀。而在陛下称帝之时,孙坚将家眷悉数接至鱼复,故若说孙坚无备,则令人难以相信。”
袁术回想孙坚近年来中的种种疑点,脑子顿时清醒不少,瘫坐在榻上,咬牙切齿,说道:“孙坚以玉玺换西征巴蜀,并趁朕禅让称帝之时,挟大义而讨我。看来他早有叛我之心,狡诈小人,不杀难泄我心头之恨。”
“陛下,孙坚割巴蜀而叛,其行为令人愤慨,但却可见汉室威德犹在。”阎象劝道:“故象以为陛下不妨抚人心,再观天下形势而用武。”
袁术脸沉阴郁,看向蔡瑁、蒯越,问道:“二卿以为何如?”
见袁术点名,蒯越暗叹了声,说道:“禀陛下,越以为阎君之见有理,孙坚率军破巴蜀,从者识孙坚而不知陛下。今孙坚闭关而叛,恐是早有谋划,故不宜妄动刀兵,需先抚慰人心,征讨治下小贼余孽。”
袁术心有不满,继而看向蔡瑁。
见状,蔡瑁便知袁术希望能听到他的支持,犹豫少许,说道:“禀陛下,二君所言不无有理,然孙坚为叛逆,今不出兵征讨,恐会令奸佞张狂。但考虑治下人心,瑁以为陛下不妨拜大将统水师,坐镇于夷陵,观形势西征。而陛下留守宛城,安抚治下人心。”
“何人可率大军出征?”袁术问道。
“孙坚为江汉之猛虎,善水师,长用兵,非大将莫能胜任!”蔡瑁低头说道。
袁术沉吟少许,说道:“让桥蕤率步骑万人,由张允、文聘率荆楚水师万人,以两万大军西征。”
“诺!”
蔡瑁迟疑了下,说道:“张允身体不适,今尚在府上休养,故陛下恐需选他将出征。”
刘表被袁术所擒,便一直在袁术帐下效力。今袁术称帝,倒是封刘表为九卿,算是凑了个人头。
张允本为刘表外甥,但见刘表仅有虚名而无实权,遂攀附上蔡瑁。而蔡瑁有意发展爪牙,于是便提拔了张允,将其安排为将。今袁术欲西征孙坚,然蔡瑁深知孙坚之骁勇,怎会让自己的爪牙率兵赴死。
袁术不知蔡瑁所思,遂改换人选,说道:“那便让刘勋率兵出征!”
“诺!”
在袁术为孙坚反叛而愤怒时,今袁术称帝的消息已是流传开,如曹操不仅收到袁术称帝的消息,更收到孙坚发檄文征讨袁术之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