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一举而定河北!
第一百三十六章一举而定河北! (第2/2页)“马上取天下,今临危而退,非大丈夫耳!”
张虞拒绝说道:“公明既有效力之心,今可由公明率精锐两千,先行袭取杨氏。如下杨氏,我将起精兵与君汇合。”
杨氏为巨鹿郡下辖城池,其与常山郡交界,是为前往信都的必经之地。据许攸所报,因袁绍分兵之故,杨氏仅有兵马五百多人固守,故欲袭取信都,必先下杨氏。
其实许攸归降张虞,最大意义不是说献袭取信都之策,毕竟张虞帐下谋士众多,岂会想不出相应的计策。而是许攸作为袁绍帐下的高层,他熟知袁氏帐下军情,今他的归降则是意味着袁军对张虞将无秘密可言。
“诺!”
见张虞态度坚决,徐晃唯有领命。
“君侯既欲领兵前往,亦需留人固守大营,以防不测啊!”郭图说道。
“突袭信都兵马宜精不宜多,此番先由徐晃领两千精锐为先锋,而后我率五千步骑,许褚、赵云、马岱、张绣等将领兵随行。”
张虞吩咐说道:“待我率军离营之际,则由吕范、张杨二人主持大军,荀攸、郭图、贾诩三人负责军议。孟宁之固守前营,余者诸将各有军令吩咐!”
“诺!”
张虞可不想像曹操那般,打河北花了八年,错失最佳一统天下的机遇。
今袭取信都是件收益大于风险之事,若袭信都失败,对张虞而言仅损失数千精锐,他尚能北寻张辽,或是西归郦嵩。而一旦成功的话,袁绍帐下将士军心动摇不说,河北诸郡也会因信都沦陷而归降。
且不说徐晃在张虞吩咐下,率兵前往袭取杨氏。而今张虞则是再次接见了许攸,以找到更好袭取信都的方法。
让众文武退下之后,张虞至帐门迎许攸,亲热挽住许攸的手,笑道:“子远投我,犹如陈平去项以投高祖。我今意已决,依卿之策袭取信都。”
陈平可非好比喻,虽说最终成为刘邦的开国功臣,但却有严重的人格污点。张虞用陈平比喻许攸,无非是表明许攸性贪好财,但他却愿录用。然对许攸而言,他在意是张虞的态度。
许攸欣喜不已,说道:“杨氏兵少,君侯袭之便能下。杨氏至信都仅有百余里,君侯可佯称赵睿之兵,受命北上易京。中途需过堂阳,县长方匡与我有旧,因得罪审配被贬为官,此人可为君侯所用。”
“至信都时,兵马可佯装至信都休整,之后趁敌不备,便能袭取破城!”
“赵睿?”
张虞问道:“审配认得赵睿否?”
许攸沉吟说道:“赵睿为袁谭帐下将校,审配与之素无瓜葛。攸手中尚有袁绍书信,君侯令人仿之,并镌章盖之,一路必能无阻。待袁绍知晓变化之际,则君侯已至信都矣!”
张虞微微点头,笑眯眯道:“看来子远需为向导了!”
许攸偷偷观察张虞神情,应道:“愿为君侯差遣!”
“善!”
张虞伸手招来赵云,叮嘱说道:“即日起,子龙遣骑看护许先生安危。”
“诺!”
许攸心中暗暗叫苦,看来张虞依旧不信任他,此番带上他随行袭取信都,若说途中有了差错,怕不是会宰了他。
在张虞与许攸聊天之际,却见吕范与张杨去而复返,今在帐口求见。
见状,张虞挥手让许攸退下,问道:“二君至此,不知所为何事?”
吕范与张杨对视了眼,迟疑说道:“君侯率军突袭信都,难免有万一之事。故望君侯留言,以便范与张君依言而行。”
张虞蹙眉了下,继由松开眉目,说道:“此番袭取信都不成,我会撤走常山,二君可等候军令。若袭取信都成功,二君率兵紧随袁绍,而不与之交兵。”
“那事不济呢?”吕范再问道。
闻言,张虞明白吕范在担心什么,没有不满而是坦然笑道:“嫡长子在,二君依礼便可!”
“遵命!”
吕范担心张虞有危并不奇怪,毕竟山西军俨然已是割据政权,他们作为张虞帐下的核心文武需为大事而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