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96章 事在人为,万一成了呢?
第一卷 第796章 事在人为,万一成了呢? (第1/2页)不过,很快,程奎就想到了宋思铭和沐可欣的关系。
宋思铭和沐可欣的关系可是非常好,青山古城就是沐可欣和华兴集团总裁廖明月联合投资的。
宋思铭初到王寨乡,由于县里拖欠扶贫款,被村民围攻,也是沐可欣捐钱,帮宋思铭堵上扶贫款的窟窿,事情才得以完美解决。
后来,宋思铭组织招商推介会,沐可欣亦是亲自参加,为宋思铭站台。
如果宋思铭肯做沐可欣的工作,反对票说不定能变成赞成票。
“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个项目如何选址,着重看哪方面,小沐总有没有跟你细说?”
程奎先试探着问宋思铭。
“说了一些。”
宋思铭回答道。
“具体是怎么说的?”
程奎追问道。
“她说选址主要看四项,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城市水平,以及人才水平。”
这不是沐可欣的原话,而是宋思铭帮着总结的。
“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城市水平,人才水平……”
程奎有些尴尬。
这四项,青山就没有一项拔尖。
论区位优势,江台市是省会,是全省的政治中心,而昌顺市沿海,有国内吞吐量排名第六的深水港,青山根本没法比。
至于经济发展,青山GDP全省第三,前面还是江台和昌顺。
而城市水平,由于没有赶上撤县划区的浪潮,动作慢了一步,青山现在就只有青南区和青北区,两个市辖区,城区面积,在全省倒数。
最后是人才水平,那就更不行了,青山全市仅有两所本科院校,这两所本科院校还是前几年刚刚升的本,在二本院校中都是垫底的存在。
反观省城江台,有全国排名前二十的江北大学,顺昌差一点,也有一所全国排名前百的重点大学。
甚至隔壁永寿市的永寿学院,排名都比青山的两所本科院校高。
沐可欣看重的四点,青山是一点都没占上,哪怕宋思铭和沐可欣关系好,这个口恐怕也不好开。
就在程奎都要放弃了的时候,宋思铭又补充道:“小沐总说,这四项,江北省十一个省辖市,没有一个及格。”
“江台也不及格?”
程奎问道。
“对,江台也不及格。”
“按照小沐总的标准,京城要是一百分的话,江台顶多二十分,其他市,包括青山,都是十几分。”
“但江北省委省政府下了大力气,已经和国家科学院签订了相关协议,他们这次也只能矬子里面挑将军,挑一个相对好的。”
宋思铭说道。
“挑个相对好的……”
“那你觉得,咱们青山有希望吗?”
程奎想听听宋思铭的意见。
“希望肯定还是有的。”
“江台二十分,青山十几分,差距也不大,完全可以弥补。”
宋思铭逐渐讲到重点。
“怎么弥补?”
程奎迫不及待地问道。
“区位优势,只能拿大数据中心说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