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战术性的转移和发展!(求订阅,求月票)
第659章:战术性的转移和发展!(求订阅,求月票) (第2/2页)拓跋真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和狡黠,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南部防线侧后方的广袤区域,那里标注着几个弱小公国和部落联盟的势力范围:“此处已非久留之地!传令下去,明日拂晓,以‘迂回奇袭,攻击天策军侧后’为名,集结我们所有的本部嫡系人马,随我撤离主战场!”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属于草原枭雄的冷酷和算计:“伊凡和大罗王朝的死活,与我们何干?我们离开这里,去西边!那里有无数弱小但富庶的小国和城邦!
我们去攻占它们,掠夺资源,吸纳人口,慢慢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等我们实力足够强大了,再回来找李尘算账,夺回我们的草原也不迟!”
在手下的面前,拓跋真将自己的逃跑行为美化为高明的战略转移。
他绝不能承认这是溃败,而是“战术性的转移和发展”,是为了保存实力,为了更广阔的未来。
还有那个所谓的乌尔格大师,拓跋真决定放他一马,算他走运。
不然的话,他必定把乌尔格宰了。
只是拓跋真不知道,乌尔格其实就是李尘。
他要是亲自去找乌尔格,才是撞了大运。
伊凡皇帝此刻还在帝都权衡着如何用安德烈的人头去跟天策谈判,他万万没有想到,被他视为重要屏障和利刃的拓跋真,竟然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整个南部防线,带着最精锐的嫡系部队溜之大吉。
拓跋真这一跑,使得原本就因后勤问题和天策猛攻而摇摇欲坠的大罗南部防线,瞬间出现了巨大的、无人填补的战略缺口。
天策王朝的百万大军,如同决堤的洪水,开始更加迅猛地蚕食大罗王朝漫长的边境线,兵锋所向,几乎再无有效的抵抗。
一场原本可能陷入僵持的国战,因为内部的倾轧和关键人物的背叛,正迅速向着一边倒的结局滑去。
可这还不是让伊凡最头疼的。
天策大军压境,虽然形势危急,但只要果断从大罗王朝各处抽调精锐边军和内陆兵团驰援,依托坚固城防和纵深战线,未尝不能将天策的铁蹄阻挡在国门之外。
至少也能形成僵持,将战争拖入消耗国力的拉锯战。
最让伊凡血压飙升、几乎吐血的,是来自后方的“背刺”。
安德烈的大儿子谢尔盖,竟然公然打出了“清君侧,诛奸佞,为父申冤”的旗号,率领整整二十五万大军,掉头北上,直奔帝国圣都而来!
那可是安德烈大公经营了一辈子,攒下的全部家底,装备精良,久经沙场。
安德烈若是清醒着,恐怕也得再气晕过去,自己积累的雄厚资本,竟被儿子如此“豪迈”地用来造反。
更可气的是,谢尔盖北上的进军路线异常顺利,沿途的许多领主、守将,要么是安德烈的旧部故交。
要么是对伊凡皇帝卸磨杀驴的做法心怀不满。
要么是慑于谢尔盖身后可能存在的“乌尔格大师”的威能,竟然大多选择了作壁上观,甚至暗中提供便利,任凭这二十五万叛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心脏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