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自立之心
第178章 自立之心 (第1/2页)居塞城。
城垒巍峨,校场上有精兵正在操练。
高高的瞭望塔上,有士卒下来,快步赶到顾北溟面前。
“大帅,朝廷派来的队伍到了。”
因居塞城用了大量的黑钕石,飞车难以飞入,都是提前降落,步行而来。
正在顾北溟身旁的吕茂修请示道:“我去迎?”
“不必迎。”
既然收留殷括之事已被朝廷知晓,眼下表现得软弱不如表现得强势。
因此,顾北溟依旧督促着士卒操练,直到朝廷的队伍到城外叩门,他方才做出此时才知道的样子,临时下令开门。
当城门打开,入目尽是金戈,杀伐之气扑面而来。
代表新皇帝殷誉和前来宣慰顾北溟的是当朝礼部尚书董才良,年纪已有七旬,颤颤巍巍地站在城外,腿已有些发软。
“成业侯,你看这?”
董才良转过头,对站在一旁的顾经年道。
顾经年抬了抬手,邀他一起进入那幽深的城洞。
董才良于是心想陛下真是糊涂,顾北溟都要挟先帝叛乱了,巴不得在京城当质子的儿子回来,而陛下竟然主动放人。
心怀忐忑地进了城,等了一会,顾北溟才姗姗来迟,皮笑肉不笑地道:“有失远迎,方才有些许事务耽误了。”
“不碍事。”董才良道:“顾元帅军务繁忙,不必顾忌老夫。”
说罢,他抚着须朗笑起来,驱散了那尴尬氛围。
“还未恭喜顾元帅,老夫此来,是代陛下宣旨的,加封元帅为国公,赐田三万顷,这是大喜事啊,可喜可贺!对了,陛下还担心元帅思子心切,特意让令公子回来探望元帅。”
顾北溟却不笑,淡淡看着董才良,直到气氛重新尴尬起来。
董才良不得不问道:“元帅,可是有何不妥。”
顾北溟一指他双手捧着的圣旨,直言不讳道:“我害怕这圣旨不妥。”
董才良脸色大变,连忙道:“元帅这是何意?”
事实上,顾北溟这一句话很明显地在质问殷誉和皇位的正统性,但董才良不敢面对。
“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顾北溟也不接圣旨,说过,转身便走。
“是。”
董才良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跟上。
在他身边,唯有顾经年还跟着,其他人都被城中兵士给拦住了。
他们进入元帅府,不停地往里走,终于到了一间颇神秘的屋舍前。
顾北溟稍稍整理了衣袍,在门外道:“臣来了。”
屋门被打开。
一个端坐在椅子上的老者就映入了董才良的眼前。
“先……”
脱口而出的那一句“先帝”被硬生生地咽了回去,董才良不知所措,愣愣站了片刻,干脆拜倒在地。
这一拜,拜的其实不是那个虚弱无力的殷括,而是顾北溟营造出来的随时要举兵的形势。
此时,在屋内开门的是殷淑。
她第一眼就看到了顾经年。
她原本以为出了那么多事,包括彼此之间有了杀父之仇,她对他只有恨了,再见面,恨确实是极恨,但这恨意刺痛她那颗心的同时,也有更多别的情绪翻涌而起,使她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顾经年看向了坐在那的殷括。
在杀了两个殷括之后,面对第三个,他一点都不觉得对方可怕,只是个年迈的、有些糊涂的傀儡。
“朕记得你。”殷括开口,缓缓道:“太常博士,董才良。”
“回太上皇,臣三年前便已迁为礼部侍郎了。”董才良哆嗦着,小心翼翼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殷括不喜这个称呼,眼神中泛起了不悦之意,淡淡道:“朕乏了,顾爱卿处置吧。”
“臣领旨。”顾北溟道。
把殷括摆出来,他的意图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
殷淑再次看了眼门外那风采依旧的少年郎,默默地关上了门。
“顾元帅,能否容我单独与你谈几句?”董才良连忙向顾北溟请求道。
“何必急在一时?”
顾北溟故意要晾一晾他,施加更多压力,道:“且容顾某与犬子相聚,明日再与董尚书长谈,如何?”
“这……自无不可。”
直到董才良被带下去,顾北溟都没接他手里那道圣旨,而是看了顾经年一眼,道:“随为父走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