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新年不太平
第755章 新年不太平 (第1/2页)听到外面的尖锐爆鸣声,李彻擦了擦眼泪,垂下的脑袋抬起。
那名士兵鬼叫出声的瞬间,周围已经跑出数个守夜人将其摁倒在地。
李彻自是不会和一个小兵计较,对身后挥了挥手。
守夜人当即警告了他两句,让他不可外传,便放走了。
被这么一打岔,李彻也是待不下去,便走了出去。
抬头看向天空中的寒月,李彻叹息一声,吐出长长的白气。
死的这八人,都是他能喊出名字来的,甚至有从一开始就追随他的罪徒营老兵。
人心都是肉长的,遑论一起经历过生死的袍泽,李彻是真的为他们的死而感到痛心。
但此事李彻并不后悔,若是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贪腐之事将愈演愈烈。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奉军体系,在贪腐的啃噬之下,过不了几年就会糜烂崩塌。
李彻沉默少许,转身回了奉天殿。
奉天殿内,烛火通明。
李彻走到桌案后坐下,案头堆积着来自刑部和守夜人的密报。
纸上密密麻麻,俱是各路将领、文臣或明或暗的产业、交际、以及已经查实的污点。
上面的一桩桩银子数量惊心动魄,便是李彻见过大世面,都忍不住皱眉。
这只是奉国的情况,甚至在大庆之中,奉国的官员算是最清廉的了。
难以想象,帝都、北方贪腐成什么样子,南方被世家控制的地方,有事何等触目惊心的情况。
“光杀人,解决不了根子。”李彻像是在对下首的秋白说话,又像是在自语。
“贪欲是杀不尽的,今日砍了八个,明日还能冒出十八个。”
“得让他们不敢贪,不能贪,最后…不愿贪。”
贪腐之事是禁绝不了的,即便到了现代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做到。
但可以通过制度来压制,将贪腐对国家的破坏尽可能降低。
李彻开始思考,各朝各代应对贪腐的制度,想从中获得答案。
过了不知多久,台下的秋白都有些犯困了,李彻终于从沉思中醒来。
他推开名单,取过一张空白的诏书扔给面前的秋白。
秋白心领神会,立刻将诏书在面前摊开,随即提起笔。
李彻沉吟片刻,开口道:“拟令。”
“其一,设‘养廉银’,自本王以下,所有文武官员,皆设立双倍俸禄的年终奖金,另于每年税银中划出专项,按品级、政绩、军功,额外发放‘养廉银’。”
“告诉户部,这笔钱,谁敢克扣一分,本王剥了他的皮。”
此条借鉴了清代养的廉银制度,以高薪养廉。
奉国有些官员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家产本就比较薄,来到奉天后开销还每日增大。
他们不是非要贪,而是不得不贪。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攀比心这东西谁都有。
当看到自己的同僚摆出的排场,他们自然也想拥有,看到同僚每日抱着娇妻美妾,他们自然也想要抱。
贪腐因此而生。
分发养廉银,便能让这一批人不再铤而走险,至于其中之花销......
问题不大,倭国的银矿源源不断,目前完全足够应付这点开销。
“其二,将守夜人的职能扩增,成立独立监察曹,派驻各军、各州府。”
“监察曹不干预政务,只负责密查暗访,直报于本王。”
“另外,于各城设‘登闻鼓’,允许民告官,凡查实贪腐者,告发者赏赃银一半。”
这个方法则出自明朝的上访制度。
民告官自古以来被视为有罪,别管你有没有理,以下犯上就是你的不对,先挨上板子再说。
这也是军队抚恤金被贪,下面的百姓却无一人敢闹得大张旗鼓,出来喊冤的原因。
贪腐之事,最大的麻烦便是官官相护。
李彻要做的就是让百姓介入其中,以人民的力量帮助自己监督。
“其三,”李彻看向秋白,沉声道,“重启‘巡察使’制度,由监察司选派干员,代天巡狩。”
“持本王节钺,可直查府库账目,可审问涉案官员,遇重大情弊,有临机专断之权。”
“巡察使每年轮换,不得与地方官结交。”
这是唐代巡察使制度。
是为了肃清地方的贪腐风气,至少不能让地方官出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乱象。
当然,如今奉国的地盘不够多,巡察使只是预演。
等到李彻继承皇位,接手大庆之后,那才是巡察使的真正用武之地。
“其四,由诸葛哲牵头,汇同户部、刑部,给本王制定一部《反贪律》。”
“以往律法对贪腐量刑模糊,今日起,给本王明确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