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晋庭汉裔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告别

第一百二十二章 告别

第一百二十二章 告别 (第1/2页)

太安三年正月辛未,刘羡以晋朝太尉的身份,与征西军司完成了和谈。
  
  谈和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刘羡的要求比较简单,那就是让张方放开道路,让朝廷与这些衣食无着的洛阳难民们尽数离开,然后随东来的援军一齐前往许昌。
  
  为此,刘羡可以将洛阳留给张方。
  
  刘羡并非不想保下洛阳,但京畿鏖战至今,几乎已经被打成了一片废墟,朝廷所掌握的所有粮秣都已用尽,许多难民已难以立足,别说春耕的粮种,避雨的房屋,就连今日果腹的粮食都没有。若继续留在此地,可以预见到,洛阳不仅将发生一场大饥荒,并且将衍生出一场大瘟疫。
  
  而且还要考虑到,这并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在洛阳的大战。太平时,洛阳是天下之中,帝都的天然之选,可这也意味着,一旦进入乱世,洛阳就成了四战之地。洛阳注定要成为乱世中诸方争锋的战场,与其握在手中做烫手之物,还不如将百姓尽数迁走,留给张方一片白地。
  
  当然,张方自然是不会满意于这个条件,他很快向刘羡提出别的要求:
  
  一,如今西军的粮秣也快用尽,需要朝廷供粮五十万斛,绢帛五万匹;
  
  二,任命张方为司隶校尉,司马颙为雍州牧,加九锡;
  
  三,将凉州刺史张轨与秦州刺史皇甫重划归到征西军司管辖下。
  
  四,废黜皇后羊献容,并处死振威将军皇甫商。
  
  张方的想法非常明确,他已经下定了要自立的决心,但至少在名义上,他也要对司马颙也有一个交待。故而他必须要取得政治上的胜利,让朝廷承认,西军是这一战的赢家,并且划给张方一块地盘,作为立身之基。
  
  相较于之前他与司马越谈判时定下的条件,张方此时的条件已经要宽松许多,但刘羡也不满意,还是尽量做了争取。在经过一个时辰的争论之后,双方最后确定了最终条款:
  
  一,朝廷向征西军司供给粮秣十五万斛,绢帛两万匹,在一月内分三批交付;
  
  二,任命张方为河南尹,使持节,都督司州诸军事,封弘农郡公;
  
  三,将并州刺史司马腾与梁州刺史张微并入征西军司;
  
  四,刘羡卸去太尉之职,重新任命河间王司马颙为太尉,加九锡;
  
  五,和谈之后二十日内,朝廷须转交洛阳城,而同日,张方须释放此前俘获的所有官僚藩王。
  
  在最后的和约中,刘羡还是尽可能为朝廷与朋友们减轻了一些负担,争取了一些体面,同时尽可能地祸水东引,希望能让征西军司的目光放在并州上,或者挑起张方与司马颙之间的内斗。如此一来,也能给祖逖他们一些喘息的时机。
  
  张方对此也比较满意,虽然没能得到最想要的司隶校尉一职,但他直接被加封为郡公,爵位上一步登天,就有资本与司马颙抗衡了。虽没能拿到司隶校尉,但河南尹的职位也不差,既如此,他就有名义在关东驻军,不受河间王遥控了。而且,他也为征西军司争取了一些利益,河间王那边也能交差。
  
  最重要的是,刘羡愿意在此战后去职。在张方看来,这无疑是在向天下宣告,刘羡承认败给了自己。自此以后,这天下第一名将的称号,恐怕要就此易主了。
  
  而刘羡并不在乎这些虚名,在和张方达成协议的那一刻,他只感到全身一阵由衷的轻松。
  
  一项使命就此完成了,压在心头最后的一块大石,霎时化为一汪春水,自脾肺间流淌而去。身体似乎因此化身为风,从大地不断地往上升,一直往上升,俨然飘到了九天之上,再从漫天的云朵包裹之中,轻飘飘降落下来,化作一场纷纷细雨。
  
  出了张方的帅帐,刘羡一行人往金墉城走,他们此时才发现,原来真的下了一场雨。雨水打在刘羡的脸上,湿润的水从脖子一直渗透到身体的深处,痒痒的,使他感到非常地畅快。于是他们策马奔跑起来,好像如此就能追赶上过去那些平静的岁月,无忧无虑的过往。
  
  回到金墉城下,大门已经打开,城内的人们听着退兵的鼓声,就知道了谈和成功的消息。于是他们聚集起来,在烟雨清晨之中,高举火把,注视着刘羡在马上奔驰的英姿,全都在怔怔发呆。
  
  这场灾难结束了吗?他们欢呼了一整夜,眼下想继续欢呼,却有些力竭了,反而有更多的人开始掩面哭泣。
  
  一直处在死亡的威胁下,许多人都已忘却了该如何生活。他们不过是在麻木地苟活着,靠着本能,多活一天就是一天。可在现在,希望实现,灾难结束,意识回归肉体,他们才恍然想起,自己已经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过去。
  
  一无所有的他们,将如何去开启新的生活呢?这使得许多洛阳人悲戚且茫然,继而开始哭泣。
  
  金墉城由此显得有些忧郁与阴沉,可不管怎么说,哭声也是生气。与寂静相比,哭声是这座城池还活着的证明。
  
  天大亮以后,当日晌午,在孟讨的引领下,城东的援军终于开赴进来。这些士卒们还带着诧异与懵懂的脸色,他们不知道昨夜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夜,只是怀有一点躲过了战乱的侥幸,怜悯且自豪地打量着这座庞大的都城。
  
  与此同时,随着征西军司放开封锁,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到金墉城周遭,混乱与活力开始重新涌现。接下来一连好几日,到处都是纷闹与争吵的人。城内的士卒们艰难地维持着赈灾的秩序,官吏们不断地重申着迁民的条例与规定,难民们则急切地抢注侨籍,并讨要着为数不多的赈粮。
  
  不过这大多与刘羡无关了。在和谈完以后,他先是好好歇息了两日。
  
  连日的战争,早已使他的精神紧绷到极限,放松之后,倦意瞬间笼罩了脑海,令刘羡只想倒头就睡。于是他果断地将整理手头上的事务,将其统统交还给朝廷,然后进驻到金墉城角的百尺楼上,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入眠。
  
  再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天亮了,细雨已经停了,太阳从东边的山头升起来,金灿灿地洒满百尺楼。刘羡从楼上下来,发现诸葛延、李盛、孟讨、公孙躬等人都齐聚在楼下,他们睁眼看着自己,脸上都带着恍如隔世的神色。
  
  当然还有其他人,刘琨、孟和、傅畅、郗鉴、毛宝、郭默等人都在,所有人都好似宿卫一般,守卫在百尺楼前。只有何攀这一位老者,坐在众人之前,浅饮着一碗热茶。
  
  何攀看见他醒来,就放下茶汤,冲他笑道:“主公歇息好了么?”
  
  刘羡回以笑意,他道:“很好,自从记事以来,还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安稳的觉。”
  
  “那太好了,主公,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事呢?”
  
  刘羡舒了一口气,徐徐道:“告别,当然是告别。”
  
  既然要离开故乡了,任何有情感的人,都不可能不与亲朋好友们进行告别。
  
  事实上,不仅仅是刘羡需要告别,在洛阳的所有人,都即将离开这座昔日的繁华之都,他们都需要与这座洛阳城进行告别。
  
  第一场盛大的告别仪式,正是长沙王司马乂的葬礼。
  
  葬礼在谈和结束的第四日,由豫章王司马炽主持,朝廷上下的所有官僚将校,都着素衣出席。当时为司马越劫持的长沙王妃吴妃,以及剩下的两个儿子,司马硕与司马鲜,此时才终于出现在众人的面前,他们在灵堂嚎啕大哭,闻者皆为之凄然。
  
  而在这个正式的葬礼上,刘羡是外宾中第一个致礼的。他举酒在手,对灵柩拜倒:“我与骠骑,虽有龃龉,仍相交舍命,为事合契。君知我心,我知君志,平生知己,几人而已!金兰之情,念念在兹,知遇之恩,来世犹还!”
  
  说罢,想起这几年的种种过往,刘羡不禁恸哭出声,随即洒酒于地,再三拜礼。左右诸将也都悲痛落泪。司马乂这一生,虽然常常固执执拗,但他待人真诚,勇于任事,作风又节俭亲民,大家都议论说,他有武皇帝之风。可谁能想到呢?仅仅执政一年,长沙王就惨死于空前惨烈的内斗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