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34章 设凌烟阁,评选开国二十八功臣

第334章 设凌烟阁,评选开国二十八功臣

第334章 设凌烟阁,评选开国二十八功臣 (第1/2页)

凌烟阁评选二十八功臣。
  
  这项活动看似简单,只是把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人排出来就可以了。
  
  但你要真正老老实实按照纯功绩来排,是很容易出事的。
  
  首功之人李翊,凌烟阁第一人倒是好选。
  
  此项评选无有任何争议。
  
  第二人关羽,这几乎也无太大争议。
  
  关羽一方面是最早一批的元从,一方面又是武将第一人,军功第一人。
  
  于情于理,都应该是仅次于李翊之下。
  
  但到了第三人,争议就有些到大了。
  
  刘备正在纠结是给张飞还是给陈登。
  
  张飞是自己的手足兄弟,创业至今,也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
  
  何况,刘关张三兄弟向来不离分。
  
  按理说,凌烟阁第三人给他应当是很合适的。
  
  但陈登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刘备的。
  
  毕竟严格意义上讲,刘备真正开始创业的时期,就是徐州时期。
  
  而陈登作为徐州大族,带资进组。
  
  不仅帮刘备开拓了淮南,抵御袁术、抵御孙氏。
  
  在之后的中原大战、河南之战中更是立有赫赫战功。
  
  反观张飞,几乎没有单独指挥过任意一支集团军。
  
  更别说陈登还是封疆大吏了,人开发淮南。
  
  修邗沟河道、芍陂水渠,屯田水利工程干的风生水起。
  
  不论是军功还是政绩,人家都拿得出手。
  
  你张飞拿什么跟人家争第三?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讲,
  
  凌烟阁前三名,
  
  李翊、关羽、陈登,他们哪个不是独当一面的地方老大?
  
  李翊管河北、关羽管青州,陈登管淮南。
  
  这三块地盘还都是富庶之地,于情于理都该给这三人。
  
  也怪张飞自己不争气,
  
  刘备不是没有想过要培养张飞。
  
  他一直拿召虎的例子勉励张飞,就是希望张飞能成为召虎那样的文武全才。
  
  可直到刘备称帝,张飞依然没能成为那样的人,辜负了刘备对他的殷切期望。
  
  “……这第三人,臣已经选好了。”
  
  见刘备在第三人的名单上,久久不曾下笔,李翊率先递上了自己的名单。
  
  刘备接过,旋即叹了口气,仿佛在说果然如此,
  
  那张名单上赫然写着“陈元龙”三个大字。
  
  凌烟阁不单单是比功绩,更是比职场上的人情世故。
  
  关二张三有刘备捧着,自然无碍。
  
  剩下的人,就看会不会做人了。
  
  陈登与李翊是刎颈之交,有过命的交情。
  
  李翊不可能不选他。
  
  “……善。”
  
  刘备执笔,在名单上写下了陈登的名字。
  
  紧接着,又在陈登下面写下了张飞的名字。
  
  至于第五人与第六人,则分别是鲁肃与荀攸。
  
  这二人同样是很早一批的元从。
  
  但荀攸是河北派的,鲁肃则是刘备心腹。
  
  荀攸自然要排在鲁肃后面。
  
  第七人赵云,第八人马超,第九人麋竺。
  
  其中,麋竺主要也还是占了一个元老的优势。
  
  作为早期的天使投资人,他必须要进凌烟阁前十。
  
  也幸好麋竺是李翊的大舅哥,不是刘备的。
  
  不然麋竺的位次还要上调。
  
  毕竟历史上的麋竺,名位比诸葛亮都高。
  
  本位面其未能与刘备结成姻亲,自然是冲不了太前的。
  
  至于前十守门员给谁,刘备也在犯难。
  
  从感性上讲,刘备想要给牵招。
  
  这人是自己的发小,与自己关系不错。
  
  但从理性上讲,牵招的功绩远不如很多河北将领。
  
  选他的话,恐怕难以服众。
  
  “不如第十人便给吕奉先罢。”
  
  李翊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
  
  吕布毕竟镇守了辽东很多年,此前还有大破高句骊的军功。
  
  灭袁术、灭袁绍之战,他也都有参与。
  
  尽管他不一定对刘备绝对忠诚。
  
  但人毕竟是功臣。
  
  而且吕布这人其实很好哄。
  
  把开国十大功臣的最后一个名额给吕布,吕布肯定感动地给刘备跪下。
  
  从私心角度上讲,李翊现在毕竟与吕布是姻亲。
  
  何况之前吕布帮忙敲打地方豪族,替李翊得罪了一批世家。
  
  李翊答应过吕布,会保障他的晚年的。
  
  于情于理,李翊都会向刘备争取这个名额。
  
  但好在本位面的刘备对吕布是十分喜欢的。
  
  尤其吕布并未背刺过他,还帮他立下了不少战功。
  
  所以十大开国功臣最后一个名额给吕布,刘备对此并无意见。
  
  前十名选完,便是前二十了。
  
  第十一人,刘晔。
  
  刘晔也算是很早一批加入刘备的元勋。
  
  并且在辽东这等苦寒之地,熬了很多年的资历,
  
  当年李翊忽悠刘晔留在辽东监视吕布时,就曾许诺他将来肯定把他调回中央。
  
  如今李翊也得履行这个诺言。
  
  第十二人,黄忠。
  
  黄忠虽贵为四方将军,但毕竟是越级提拔。
  
  其虽有先登陷阵之功,但毕竟不是马超、吕布那种独镇一方的将领。
  
  所以很难去跟他们相争。
  
  第十三人,陈到。
  
  第十四人,臧霸。
  
  第十五人,田豫。
  
  第十六人,牵招。
  
  第十七人,徐晃。
  
  徐晃虽然也能勉强算元从,很早便投靠了刘备。
  
  但我们说过,凌烟阁评选功臣,不是纯看功绩。
  
  要不然麋竺也不可能冲那么高。
  
  其中政治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参考对象。
  
  徐晃在投靠刘备之前是为谁效力的?
  
  那是反贼杨奉啊!
  
  所谓,“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徐晃的政治案底不够干净,所以很难冲到太前面。
  
  第十八人,张郃。
  
  第十九人,高览。
  
  张郃、高览作为袁绍旧将,按理说袁氏与刘氏的关系还算不错。
  
  但二人毕竟是降将出身,所以也不能冲太前面。
  
  前十九名评选完毕,最后二十大的守门员自然落在了张辽身上。
  
  正如前面所说,张辽虽然也立下不少军功,但政治案底却很复杂。
  
  他最早是丁原的手下。
  
  后来被派去到何进手下当从事,然后董卓掌权跟董卓。
  
  董卓败亡跟吕布。
  
  最后他还是以“借调”的身份加入刘备阵营,并获得正式编制的。
  
  就张辽这个政治履历,自然很难跟他的同事们去争。
  
  凌烟阁最后八人。
  
  第二十一人陈群。
  
  陈群虽然也是最早一批的元从,但当年劝刘备留在豫州发展时,不肯跟随刘备去徐州创业。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这就注定陈群很难获得更高的名位。
  
  当然了,历史上的刘备在丢了徐州之后,陈群就顺势先后成为了吕布、曹操的手下。
  
  但本位面由于刘备并未丢失徐州,陈群在名义上一直是刘备的属下。
  
  所以政治案底够干净,也够资格上凌烟阁。
  
  第二十二人,徐庶。
  
  第二十三人,庞统。
  
  这两人算是后起之秀了。
  
  但由于在地方上的政绩极为突出,且并未犯过什么大错。
  
  所以也能够赶上凌烟阁排位。
  
  但凡他们晚几年出仕,凌烟阁就已经坐不下了。
  
  第二十四人,袁胤。
  
  袁胤作为国舅,不仅仅是刘备这个大汉天子的姻亲。
  
  还是凌烟阁第一人李翊的姻亲。
  
  凭借这一层关系,凌烟阁他不可能不上榜的。
  
  好在袁胤在丹阳压制了孙氏很多年,兼之又临时加入了河北军南征的阵营,混了点军功。
  
  所以也是有功绩拿得出手的。
  
  不然便令刘备犯难了。
  
  第二十五人张绣,二十六人贾诩。
  
  这对爷孙组合,属于稳定发挥。
  
  最大的功绩,是在河南、河北大战之时,选择站队了曹刘。
  
  因为这一次的关键站队,使得二人有了很好的政治环境。
  
  兼之此前破高句骊有功,维护了边境稳定,所以也能掐着尾巴上榜。
  
  至于最后两名。
  
  刘备望了一眼名单上的“诸葛孔明”四个字,不禁叹了口气。
  
  犹豫一下,还是将之划掉了。
  
  “……孔明,为何不听我言呐。”
  
  刘备暗自叹息。
  
  本来在他的精心规划下,诸葛亮应该成为荆州派的领袖,江南军功第一人。
  
  然后与河北派形成南北势力均衡。
  
  结果就因为用马谡这一念之差,使得荆州群龙无首。
  
  只有一个黄忠上了榜。
  
  这下好了,江南的领袖毫无疑问要落到陈登身上了。
  
  但凡诸葛亮不失误,刘备便能够顺理成章地将他排在前十名。
  
  然后与黄忠配合,毫无疑问荆州可以成为江南的中流砥柱。
  
  这下好了,白白让陈元龙跟他的淮南将领们捡了便宜。
  
  不是刘备不喜欢陈登。
  
  只是陈登跟李翊可是生死之交,一起吃生鱼片的兄弟。
  
  试想河北军功第一人与江南军功第一人联合在一起。
  
  别说将来刘禅继位了,就是刘备自己的都要犯怵。
  
  当然,以李翊的睿智,或许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是……
  
  谁又能预料到将来之事呢?
  
  “陛下,还有最后两人,也该选出来了。”
  
  “臣以为,可以选甘宁、周泰,亦或者徐盛、高顺。”
  
  最后两人,虽然是打末的,但那也是榜上有名啊。
  
  上了就是荣耀,也别嫌弃名次低。
  
  但刘备看着这个名单,眉头紧皱。
  
  李翊举荐的四个人中,有三个都是陈登的手下。
  
  还有一个高顺,几乎是吕布的愚忠,并不绝对忠诚于自己。
  
  “宪和随我多年,我不能薄待于他。”
  
  “这第二十七人,还是给宪和罢。”
  
  刘备思考再三,到底是写下了简雍的名字。
  
  至于最后一人,当刘备落笔写下的的名字后。
  
  就连李翊都微感诧异——
  
  刘琰。
  
  你道是刘琰是何许人也?
  
  刘琰是豫州鲁国人,刘备在豫州期间,征任刘琰为从事。
  
  所以他其实是刘备最早一批的元从。
  
  由于刘琰与刘备是同宗同姓,而且为人很有仪表风度,善于交谈议论,因此深得刘备厚待。
  
  经常作为宾客的身份跟随着刘备应酬交际。
  
  那为什么刘琰的存在感会这么低呢?
  
  主要还是因为他虽然是元从,但除了陪刘备应酬之外,实在没别的什么建树。
  
  也拿不出什么功绩来。
  
  历史上关于刘琰最著名的两件事。
  
  一件是刘琰跟魏延吵架,诸葛亮护犊子,让刘琰给魏延道歉。
  
  一件是刘琰给后主刘禅造黄谣,被刘禅给砍了。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刘琰跟麋竺一样,都是功劳小地位极高的存在。
  
  在与诸葛亮共同上书弹劾李严的奏本当中,刘琰名列第一。
  
  足见刘琰在当时的地位。
  
  刘琰严格意义上讲,也算是刘备为数不多的宗室大臣。
  
  但可能确实因为其能力比较平庸,史书上是真没记载他立下过什么大功。
  
  只说他跟刘备关系很好,刘备非常厚待他。
  
  说好听点儿是私人秘书,说难听点么……
  
  “既然陛下觉得无有异议,那臣在拟好具体的名单之后,便将之公布出去了。”
  
  见刘备写下刘琰的名字后,李翊也不多嘴。
  
  看来老刘还是希望扶持几个自己的绝对心腹上去的。
  
  如果不是刘琰实在是拿不出太大的功绩来,估计老刘还要真把他的名位往上调一调。
  
  “……善,已经是二更天了。”
  
  刘备揉了揉太阳穴,疲惫地伸了伸懒腰。
  
  “子玉也早些休息,五天后便是登基大典了。”
  
  “备可不能没有你这个丞相主持仪式呢。”
  
  “……呵呵,此臣分内之事,荣幸之至。”
  
  李翊亲自送别刘备,然后才回房歇息。
  
  这晚上,他只睡了两个时辰。
  
  然后便早早地起来,开始主持凌烟阁修建事宜。
  
  并命人将自己昨晚与刘备一起评选出来的开国二十八功臣榜单张贴出来。
  
  留在雒阳的臣子们,自然对这份名单极为感兴趣。
  
  凌烟阁看似是评开国二十八功臣。
  
  实则是刘老板公司上市,准备要和股东们分红了。
  
  凌烟阁便是分得股份最多的那一批。
  
  大伙儿当然要看看自己能不能上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