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盛唐挽歌 > 第769章 进步之风

第769章 进步之风

第769章 进步之风 (第1/2页)

天子驾崩,大赦天下,那些原本被“困在”善缘山庄内种田的犯人们,许多轻罪的也得以赦免。
  
  这些人私下里一点都不感谢这位意外身亡的傀儡天子,而是纷纷吐槽这位天子死得好,死得及时,死得顶呱呱。
  
  至于李氏皇权衰微,摇摇欲坠的事情,和他们这些倒霉蛋又有什么关系呢?天子左拥右抱的时候,也没见分两美人给他们暖床呢,怎么哭丧就得轮到他们了?
  
  皇权的荣耀不能当饭吃,但提前释放,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事后,这些人集体来到开封县内的汴州府衙门前,跪地感恩官家仁厚,三拜九叩。
  
  这些人好像忘记了当初正是方清下令抄家,才将他们抓进善缘山庄“劳改”的。
  
  某种程度上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确实是恰如其分。这种“劳改”非常成功。
  
  颜杲卿是住过几年善缘山庄的,见族弟颜真卿在家中怒骂这些人软骨头没志气,于是开解他道:“当年某在善缘山庄劳改之时,相识的那些囚犯,无一不是每日起床和睡觉之前,都会大喊官家仁义,朝廷公道。他们唯恐方清没听到这些,绝无半句怨言。此乃趋利避害,无可指摘。”
  
  听到这话,颜真卿默然无语。
  
  方清把那些人抓进善缘山庄,所以那些人就该骂方清?
  
  不不不,正因为那些人挨了顿毒打,所以比任何都知道方清手眼通天,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他们当然要日夜念叨方清的好,说不定这位方官家心情好了,就把他们当屁一样放了呀。
  
  你骂方清,难道想牢底坐穿?除了嘴上爽两句外又能如何?
  
  人性看似荒谬,但套以利害得失之后,反倒显得理所当然。
  
  前任天子李琦被葬于郭桥某处,听闻朝廷有意将此地定为李氏的皇陵,以后李氏宗室去世之后都会集中葬在此地。
  
  只是朝中争议较大,暂时还未实施相关法令,不过想来也是迟早的事情了。
  
  由于李琦所有子嗣尚且年少(长子也才十多岁),因此方重勇提出由太后武氏监国,垂帘听政。此外,设立四大辅政大臣,辅佐太后与年轻的天子施政。
  
  这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方清、严庄、李筌、韦子春。
  
  除了韦子春外,其余二人皆是方清的亲信。
  
  而天子的死因,朝廷也对外公布了:吐蕃大论达扎路恭派出刺客假扮为僧侣,利用参与庆典做法事的机会,毒杀了天子。
  
  由于官家当时在寿州,未能阻止此等悲剧发生,令人痛惜。
  
  官家表示:吐蕃小丑,罪大恶极,大唐君臣子民,必与其不死不休。
  
  除此以外,对于跟此事相关的机构和官员,朝廷也给出了十分具体的处罚措施:
  
  由于失察失职,汴梁城皇宫所有禁卫全部就地免职,等候兵部差遣任命。并且兵部已经下达公文:即刻起从禁军之中重新选拔精干且忠诚的禁卫,重新部署于汴梁城皇宫。
  
  只选拔身家清白的忠诚之士,忠诚排第一位!
  
  与此同时,这次天子遇刺,谍报司反应迟缓难辞其咎,朝廷将会解散枢密院谍报司。
  
  并新设对内的稽查司与对外的军情司,依旧隶属于枢密院。所有情报汇总于枢密院,以便于互相比对。二司人员互不隶属,情报互相保密,并听从枢密使调遣。
  
  而枢密院的枢密使正是方清无疑。
  
  鉴于刺客是个天竺僧人,因此朝廷接下来将会严打国内淫僧淫祠,严打寺庙违禁,清查寺庙非法庙产。
  
  对于不合规僧侣一律勒令还俗,并返回原籍,实行零容忍政策。
  
  与这次谋刺天子案相关的官员,一律贬官。为做表率,方清、严庄等汴州朝廷高层,罚俸一年到三年不等,以示惩戒。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天子意外驾崩的事情就这样彻底了结,除了今后对阵吐蕃多一个说辞外,其他的人和事,都不会再追究,此事到此为止。
  
  官家都自请罚俸了,都大赦天下了,还要怎样?
  
  除了天子驾崩这件大事以外,自朝廷出兵关中赶走吐蕃人后,天下局势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平稳期。
  
  丢失兰州,对于吐蕃人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这意味着他们的防线已经从战略进攻,转入到了战略防守之中。
  
  而朔方军直面吐蕃人的压力,也不得不名义上依托于汴州朝廷,扯起这张虎皮,才能在吐蕃与回纥的包夹之中求存。
  
  吐蕃人这次进军关中,消耗了大量粮秣,无法得到有效补充,人员折损亦是不小。他们只好以凉州为核心,放弃陇西之地,收缩地盘打算长期经营河西走廊,再图将来。
  
  河西走廊周边,正在逐步形成新的战争旋涡。只是因为汴州朝廷觉得出兵时机还未成熟,暂时处于静默之中。
  
  汴州这边,方重勇也没有闲着。
  
  在他的倡导之下,吏部新成立了一个“官员培训学校”,就在汴梁城内,简称“官培”。
  
  所有到中枢任职的外地官员,均要进入官培学习,合格后方能上岗。
  
  所有外派到地方的科举士子,也要在官培之中学习一年,合格后才能去外地赴任。
  
  原则上不允许科举士子中举后直接在中枢任职。
  
  科举制度本身,朝廷也进行了微调,原则上不允许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参加在汴州举办的国家一级的科举。
  
  但各地官学,可以推荐“优秀学生”到地方官府中担任书吏等职务,满三年后颁发“执业证”。地方科举选拔合格者,也可以申请到地方官府之中担任吏员。
  
  只有手里拿着“执业证”,才能来汴梁城参加国家一级的科举。
  
  政策初衷,便是让科举之人了解官府运作,也是为了防止地方吏员家族垄断基层政务。
  
  对于这个政策,汴州朝廷内部争议颇多。
  
  朝廷显然是增加了对于官僚的管理与考核,科举不再是一锤定音的门槛,也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飞速升迁”之路。
  
  有人认为此举是在瞎折腾,白白的浪费税赋;有人认为是凭空制造门槛,阻碍了“天才”们的上进,延长了他们上位的时间;有人则认为此举是针砭时弊,改善了中举之人不通实务的弊端。
  
  反对的有之,大力倡导的亦是有之。
  
  但不管怎么说,朝廷在不断微调选拔人才的政策,这正是说明:朝廷正通过不同的渠道,持续选拔人才呀!
  
  如果官方渠道就能提供上进的阶梯,那谁还愿意去揭竿而起造反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