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喜好书法
第313章 喜好书法 (第1/2页)安邑城,在安静之中等候赵基。
台崇、刘艾在北门迎接赵基,如今这两人态度更为谦恭。
算起来他们此前才是真正半步公卿的人,因赵氏维新改制,一举成为三省高官。
两人出城迎接,算是表达了亲善态度。
对此赵基也不会拒绝,一路说笑中进入安邑。
原郡守府改造的少梁宫成为门下省专用办公场所,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里很快就会恢复成郡守府。
少梁宫西院楼阁,赵彦抱着铜暖手,听着外面虎贲换防的声响,心情更是复杂。
他也没想到,赵基这么能折腾。
最初只是想着护送天子返回雒都,从袁绍、曹操那里混个脸熟,大家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纠纷。
这也是公卿此前共同的想法,没想到袁绍安插的三条臂膀被赵基尽数拔除,更是一战将半步称霸中原的曹操打回原形。
至于长远的未来,赵彦已不做考虑。
他三十岁以军功入仕,历任各方三十五年,以定襄郡守征入朝中担任议郎。
他不认为自己亏欠什么,现在的一切都是他辛苦攒下的。
至于赵基这里就更简单了,与朝廷之间谈不上谁欠谁,功勋之大,已经到了谈这个问题就得死人的地步。
现在赵彦只关心家族延续问题,准确来说是他的晋阳侯继承问题。
此外其他一切问题,对他这样的老人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
听着阁楼下脚步声,赵彦轻咳两声,放下铜暖手,拿起一封公文阅读起来。
赵基引着赵云登上楼梯,见赵彦还在处理公务,就站在原地不动。
赵彦索性也就耐心将公文阅读完毕,捉笔在上面批注自己的处理意见。
放下笔,卷好竹简后,才扭头看赵基,上下审视:“元嗣又高了一些?”
“如祖父所见,孙儿已有九尺二寸。”
赵基上前将带来的礼物盒子递上:“祖父,这是颍川阳翟邯郸淳所做,希望祖父能喜欢。”
“邯郸子淑?”
赵彦扯开包扎丝带,取出里面的卷轴帛书,赵彦又抖抖袍袖,挽起折迭袖子露出手臂,才铺开观赏邯郸淳的手迹:“他竟然还活着?”
“群雄起兵中原大乱时,邯郸淳避乱荆州,在刘景升处做客。台卿公北上时,许多兖豫士人跟随,邯郸淳也在其中。因知祖父喜好书法,邯郸淳特意做此书。”
赵基说着侧身,从赵云端着的木盘中取下三副卷轴递上:“这是凉州梁鹄所赠,另有张芝、赵袭、左伯、张超、臧洪遗作。”
赵彦翻开邯郸淳的书法,也不抬头:“除了梁鹄所作,其他放到书架,我闲暇时赏鉴。”
赵基就将手中三卷梁鹄特意誊抄的诗赋放到赵彦桌案一边,与赵云到边上书架,将木盘里的卷轴书法摆到书架。
赵彦也只是稍稍鉴赏,就收拢卷轴,重新扎好,就问:“元嗣怎么看邯郸淳、梁鹄二人?”
“字是字,人是人,不可混为一谈。”
赵基简单回答,并说:“此前连我都不知道祖父嗜好书法,驻屯颍川之际,这些人竟然知晓。邯郸淳、梁鹄先后前来拜访,臧洪故吏陈容也送来张超、臧洪遗作。张芝遗作是张绣所献,左伯是荀氏所赠。赵袭之书,乃赵戬所献。”
赵戬是赵袭的侄儿,是赵岐的从侄,赵袭也是字元嗣,是西州书法大家。
赵彦拿着邯郸淳书法卷轴走到书架前,也是神情复杂:“天下未乱前,邯郸淳、梁鹄等人乃天下名士、书法大家。是雒都权贵座上客也,岂是老夫能交结的?”
别说正式求这些人的手书来装裱门第,就是与这些人同席并列说话、喝酒的资格都没有。
而现在,赵基打的袁绍、曹操重新有联合之势,这些人却主动赠送书法作品。
这让赵彦失去了鉴赏的兴趣与乐趣,随即就打量赵云:“元嗣,这位是常山赵中尉?”
“正是,前后数战,子龙功勋卓著,用兵韬略不亚公明。今诸将北上,我独引子龙来见祖父。”
赵基说着展臂指着赵云,赵云单膝跪地拱手抱拳:“卑将常山赵云拜见侍中、晋阳侯。”
“见外了,快快请起。”
赵彦上前搀扶,对神情沉肃的赵云说:“元嗣出征在外,我就恐他意气发作,被袁绍、曹操所算。见子龙如此沉稳,我无忧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