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谋主杨俊
第319章 谋主杨俊 (第2/2页)一战消灭对方主力、首脑,对方势力自会瓦解,可以一举吸纳。
这是朝廷体制的最大优势,不存在接收的阻塞。
而荀彧与杨俊区别也很明显,荀彧没有顺着吕布的心思进行战略美化,也不屑于详细讲述固守战略的后续变化。
固守只是手段,守着,就是为了等对方露出致命要害。
荀彧眼中,吕布应该能想明白这些,也就不屑于详细沟通,说到底是不想低姿态解释这一切。
可吕布眼中,荀彧的策略就是守,缺少变化,有坐等对方崩解、老死的那种被动、枯燥感。
杨俊就不同,明确告诉吕布接下来就是要进攻,曹操、刘表、袁术都是进攻的目标。
现在的勒军不动,只是在整顿军队,优化战力;为的就是随后迅猛出动,一击毙命。
对比荀彧、杨俊二人后,吕布自然更信任杨俊。
就连陈宫也比不上杨俊,陈宫只想着复仇,这是吕布很难理解的事情。
吕布也记仇,却无法理解陈宫的这种偏颇、执拗。
这个冬季,赵基沉迷于晋阳城的规划、建设;而吕布也是大刀阔斧整备军队,他不缺京营禁军、边郡骨干军吏,整编、训练军队是他最擅长的事情。
为了持续从刘表那里敲诈粮食,被他淘汰的军队编为屯军,一路向南阳安置,充当粮食转运的运力,运输过程中这些人也能吃饱肚子。
整整塞了五万人过去,又给张杨补充了军队,余下的就安置在汝南、颍川、荥阳各处利于灌溉、耕种的地区,也是编为屯军。
同时又派魏越、魏续等人率领俘虏的曹军,对汝南、颍川、荥阳各处军屯据点附近的陵墓进行盗挖。
屯军迁徙驻扎需要进行土木作业,能掩护并协助盗墓;盗墓获取的财富又能遣使荆南购粮。
很快就与江夏郡守黄祖搭上线,黄祖非常乐于助人,想要当购粮、转运的二道贩子。
黄祖要挣钱,刘表又能有什么办法?
就这样,刘表以官运的方式调集粮食,黄祖拿钱购粮当个快乐的二道贩子。
荆南方面也被朝廷调动起来,郡县配合刘表调粮、献粮;大姓、豪强则通过黄祖的影响力向北方贩粮。
反正又不需要他们种粮食,粮食短缺也不会饿到他们。
再说了,荆南这个地方,那么多年了,很多人对饥饿缺乏直观的了解!
对荆南人来说,最可怕的灾难就两种,一种是瘟疫,一种是战争。
饥饿与寒冷,从来都不是他们需要顾虑、担忧的灾难。
至于刘表,也乐于看到黄祖挣这份辛苦钱。
就连黄祖也清楚,别让吕布以及中原这批虎狼之兵饿着,那他们才不会成群结队扑向荆州。
喂饱吕布,才是荆州目前唯一的任务。
何况吕布现在还主动用钱来买,荆州各处的怨气也小一些。
现在不过是用粮食换一些钱;真当吕布饿了,带着中原十余万、数十万饥饿军民自南阳杀来时,又能得到三辅灾民十余万户。
这么庞大的力量,就算最后击退吕布,也会将荆州打烂。
所以真的不值得与吕布翻脸,努力喂饱吕布即可,这对荆州上下来说是最优解。
除非荆州再出一个孙坚那样的猛人,能将大部分人团结起来,否则与北方相争,普遍缺乏信心。
而刘表,即便能弄死孙坚,但很难再弄死吕布。
吕布不可怕,可怕的是吕布组织起来的数十万规模的饥民大军。
这个冬季,中原这里再无大动作。
就剩下河北燕赵之地,公孙瓒一反常态没有与袁绍再次决战的意思,而是分兵进围南皮,企图夺取勃海。
自率重新联合起来的幽州汉胡武装五万余步骑,与袁绍相持于安平国的信都。
冀州对公孙瓒来说,当他集合足够的兵力时,许多县城没必要攻掠。
河间十县本就沼泽烂地太多,双方对攻这么多年,已经算是打烂了。
袁绍在河间也没多少守军,冬季沼泽烂地结冰,大军畅通无阻,公孙瓒穿过河间,直抵信都,将袁绍大军堵在西边的巨鹿。
公孙瓒的偏师,则向东进围勃海。
大将鞠义死了,袁绍又受挫于赵基,又怎么敢主动进攻公孙瓒。
于是,河北争夺战又进入摇人阶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