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吴挺行险
第899章 吴挺行险 (第2/2页)可问题是,就因为这场弱到可怜的洪水,地面一片泥泞。
铁浮屠一下子就成了没牙的老虎。
铁浮屠机动性差,严重依赖地形,且惧怕消耗战、惧怕远程破甲武器。
宋军虽然不具备后世的蒙古兵那种“放风筝”战术,但他们自有他们的应对手段。
在这场一个人也淹不死的大洪水蔓延过后,虞允文就领着此前在山阳守城战中都没有出现过的虎蹲炮营、投掷弹营、神臂弓营出现了。
金军汲取了西夏兵的教训,在得到宋国的火药配方之后,曾经对战马做过防惊吓训练。
剧烈的爆炸声和火焰浓烟产生的惊吓效果,对于金军的战马已经大为削弱了。
可问题是,重甲骑兵踩着湿地烂泥,根本就是步步跋涉,艰难无比。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虎蹲炮,还是神臂弓、投掷的炸弹,都是能穿重甲的。
那些金国重甲骑兵,就成了一个个活靶子!
吴挺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威望,从而对淮东宋军形成绝对的掌控力,不惜以自己为饵,死守山阳城。
看到城头是淮东御前诸军都统制吴挺的大旗,这个饵迫使完颜亮不得不调集重兵,并且派出了他最宝贝疙瘩的铁浮屠。
而吴挺坚守山阳城,在给金兵留出了充足的调兵遣将的时间后,仍旧以自己为饵,把追兵一步步诱入了预设的战斗阵地。
这里不是埋伏圈,在这种一马平川,一览无余的地方,如果早早埋伏下人马,一定会被金国斥候发现的。
但这里又确实是埋伏圈。
当洪水过处,一片泥泞后,虞允文的步军司,扛着小炮,背着炸弹跑步抵达了预设包围地点。
此一战,持续了一天半夜。
宋军大捷。
围攻淮东宋军主帅吴挺的金军一万六千人,最后点检死伤及被俘虏者,溃败逃走者应该只剩下五千人左右。
最重要的是,那支三千人的铁浮屠,全军覆没。
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有少数铁浮屠士兵解下了甲胄,轻装逃走了。
但是这支明显是金军主力之主力的铁浮屠,相当于被灭了番号。
而且这支三千人的铁浮屠,都是女真兵。
这件事,对金国士气的伤害是极大的。
不过,吴挺被救出来时,不但自己中了一箭,麾下死守的将士也不足一千八百人了,这一仗可谓是惨胜。
但,这却是淮东战场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战。
三千铁浮屠的全军覆没,让这几年来本已渐渐不再轻视宋军的金兵,士气更是低落到了极点。
金军的士气在消落,军心在动摇,悲观情绪开始悄然蔓延。
相应的,对于吴挺来说,也通过这一战,彻底树立起了他在淮东诸军的威望和地位。
吴挺能做出这样的事来,于他而言,倒是一点也不稀奇。
西军的作派一贯如此,你没有真正的本事,西军的那些骄兵悍将就不服你。
就算你是他们十分信服的主帅亲手扶持起来的子弟也不行。
所以,杨政在利州中路哪怕跟土皇帝一样,可儿子孙子不争气,他也毫无办法。
所以他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杨沅,这个或许八百年前真是一家的堂兄弟。
也正因此,吴璘在利州西路说一不二,也只能审时度势,培养最出息的儿子老五吴挺。
吴挺前边有四个兄长,确实扶不起来,吴璘也只能果断放弃。
杨沅在收到山阳大捷的消息不久,吴挺就亲自赶到宝应城来请罪了。
因为整个行险的计划,杨沅完全不知情。
照理说,吴挺既然不是突发奇想,不是临时确定的战术,那么杨沅就在前线,他应该事先请示杨沅,起码应该告知杨沅。
但他没有。
于吴挺而言,这是行险。
因为他以自己这个淮东主帅做诱饵。
或许他担心的,就是杨沅阻止他以这种行险的方式,迅速获得淮东诸军的认可。
不等他说完,杨沅就借用了一个伟人对另一个伟人说过的一句话:
“胜利者是不受审的,不能谴责胜利者。不过……”
杨沅拍拍吴挺的肩膀:“以后,可不要这么干了,你是三军主帅!”
吴挺咧嘴一笑:“就因为丞相在此,末将知道,即便计划失败,也不会因为末将一人无能,而使淮东诸军群龙无首,方才行险。
以后……不会了!”
杨沅大笑:“好,本相立即上书朝廷,为你和此战所有将士请功!”
完颜亮收到山阳惨败的消息,却如天灵盖上挨了一棒。
如果不是知道守山阳城的是吴挺本人,他是不会出动自己的精锐部队铁浮屠的。
三千铁浮屠全军覆没,这可比损失了三万兵马还叫他肉疼。
完颜亮暴跳如雷,几度险被冲昏头脑,要亲率主力,去为他的三千铁浮屠报仇雪恨。
这时候,又是两个消息接踵而来。
一个捷报、一个噩耗,一时间完颜亮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