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647章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

第1647章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

第1647章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 (第1/2页)

对于美国股市的波动,华夏方面并不打算迅速做出什么反应。
  
  但Co-C-hBN材料,以及新能源产业是华夏近些年发展的重中之重。
  
  无论是从稳固国内消费者信心,还是从抢占国际舆论优势的角度看,都不能继续沉默下去。
  
  因此,仅仅一周后,连海化物所官网、官方认证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以及全球知名的预印本科学平台arXiv,就同步发布了一份标题醒目的中英双语视频报告:《Co-C-hBN电极材料安全性对比测试报告:科学的事实》。
  
  视频制作精良,数据呈现专业清晰,如同一场面向全球的科学审判。
  
  镜头首先扫过恒温恒湿的先进电池测试实验室。
  
  所长张韬院士亲自坐镇,而在他面前,摆放着两排已经拆去外壳、内部结构清晰可见的电池包。
  
  一一排是引发全球风暴的特斯拉Model2015上使用的LG化学LMFP-NMC电池包。
  
  另一排,则是由华夏某头部电池厂商生产、使用国产Co-C-hBN正极材料的电池包。
  
  一场面向全球直播的、公开透明的对比测试即将开始。
  
  测试项目清单被投影在大屏幕上:过充(125%SOC)、过放(0%SOC)、外部短路、针刺(φ8mm钢针)、挤压(30%形变)、高温存储(85°C,48h)、以及模拟碰撞后的火烧试验。
  
  每一项测试都将实时监测并记录电池包的电压、电流、温度变化曲线。
  
  “各位同行,媒体朋友,公众朋友们,”
  
  张韬面对镜头,声音沉稳有力:
  
  “近期,围绕新型电池材料,以及部分品牌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诸多讨论,其中不乏误解和混淆,连海化物所作为Co-C-hBN类材料的研制方,有责任以科学、客观、公开的方式,正本清源。”
  
  他没有直接点名特斯拉或LG,但指向性已经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将对两款不同技术路线的量产动力电池包,进行一系列严格标准化的安全性测试,关注的重点在于材料体系本身的安全性边界,以及在极端滥用条件下电池系统的整体表现,让数据说话……”
  
  “……”
  
  一系列叠甲和免责声明之后,测试正式开始。
  
  过程紧张而有序。每一项测试都如同一次公开的审判。
  
  过充/过放:国产Co-C-hBN电池包在超过安全阈值后,BMS精准切断电路,温度虽有上升但迅速稳定,无起火爆炸。LG电池包在过充末期电压剧烈波动,单体温度飙升,虽未起火但出现明显鼓包变形;过放后静置时,一个模组自发放热升温至临界点,触发安全阀泄压喷出高温气体。
  
  针刺:钢针穿透国产电池包单体瞬间,电压骤降,被刺单体迅速失效隔离,包体温度仅小幅上升,无热蔓延。钢针刺入LG电池包单体后,如同点燃了引信,被刺单体在数秒内剧烈喷发火焰并引燃相邻单体,火势迅速蔓延至整个模组。
  
  挤压/火烧:国产电池包在30%挤压变形下结构保持相对完整,无内部短路迹象;模拟碰撞后火烧实验中,火焰主要灼烧外壳,内部升温缓慢,未失控。LG电池包在挤压下内部短路起火;火烧实验中,火势迅速侵入包体,引发猛烈爆燃……
  
  ……
  
  测试结果对比悬殊,触目惊心。
  
  高清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了LG电池包在针刺和火烧中剧烈燃烧、浓烟滚滚的画面,与国产电池包在同等严苛条件下相对“隐忍”的表现形成了强烈反差,引发视频评论区瞬间爆炸。
  
  不过,这却并不只是一次对LG化学落井下石的行为。
  
  因此测试结束后,视频并未马上结束。
  
  张韬院士站在布满传感器数据的屏幕前,进行了关键性的解读。
  
  “测试结果非常清晰,”他指向LG电池包在各项测试中的温度曲线和电压曲线,“问题并非出在LMFP或NMC材料本身,也并非电极材料存在固有缺陷。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电池包内部单体电芯之间存在的严重电压不一致性,而能力不足的电池管理系统又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缺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