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四十六章 肩膀上的长城
第两千三百四十六章 肩膀上的长城 (第2/2页)一路之上,全是负重而行的百姓,时不时面临呵斥,甚至是鞭子,队伍拉得很长,这些人没有进喜峰口,而是从喜峰口东南方向折转向东,走入群山之中。
喜峰口关,依山修筑,整个城池如同一个“曰”字,南北总共有三道城墙,最外围城墙墙高五丈,宽三丈,长一百丈,城墙之上起两丈楼,可以瞭望远方山道。
城池周围的山不算太高,可地形突兀,起伏巨大,加上人工开凿修堑,外部一些边缘被“劈”下,更显城关高崖险峻。
这里是一道门,可惜在很多关键时候都没守住。
原因就在军心。
一是敌人毁了军心,二是朝廷毁了军心。
千户黄奇验查着都司文书,见没有任何纰漏之后,这才笑呵呵地说:“原是永绩伯派来的人,张兄尽管放心,喜峰口营三千五百军士,皆在整训之中,随时可战!”
顾正臣微微点头:“那就好,我们留下几日,观察一番喜峰口营军士的军容军貌,也好回去奏报都司,不知可否?”
“这是自然。”
黄奇呵呵笑着,引着顾正臣等人安置一番,然后留下两个军士照看便离开了。
顾正臣看向林白帆、萧成:“你们曾当过卫所教头,不妨去看看这里的军士训练如何,指点一二。”
林白帆握了下拳头:“我不当教头已经很多年了,不过——倒也想看看这里的边军如何。”
萧成询问:“那你呢?”
顾正臣含笑:“我要看看喜峰口的城墙是否坚固。”
孟福曾说过,让自己来喜峰口,找一块特殊的墙砖,找到了,便能理解他为何这些年一直都活在阴谋当中。
既然有人要从喜峰口出关,那就在这里找找看吧。
顾正臣带着严桑桑,在一个喜峰口军士的陪同下,沿着城墙边走动。
“你叫什么名字,哪一年的军士?”
“万孝,洪武六年,父亲老了之后顶上来的。”
“十二年了,不容易吧。”
顾正臣与万孝闲聊了小半个时辰,也没发现有什么墙砖特殊。
喜峰口的墙砖并不统一,许多地方采取的是小砖、薄砖,远没有今日所见百姓运送城砖厚重,这也是因为喜峰口建造城关的年代久远,许多朝代都在这里留下过痕迹。
据锦衣卫提供的消息,孟福洪武五年时曾跟随军队驻扎喜峰口,之后消息就有些不太清楚了,不知是戍边还是其他,可以查到的是,洪武七年十二月孟福出现在了金陵,当上了金吾卫百户。
没记录的两年多,没人说得清楚孟福去了哪里,加上孟福是个小人物,公文都懒得记一笔,导致了空白。
要查特殊的城砖,那也应该是洪武朝的,洪武五年至洪武八年之间的。
顾正臣询问万孝,万孝指了指东城墙方向:“说起来,洪武五年东城墙是修缮过一次,不过那里有些邪乎。”
“邪乎?”
顾正臣眼神一亮。
万孝重重点头,低声道:“那一段城墙倒过,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