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肖冰的尸检结果(日万15天)
第434章 肖冰的尸检结果(日万15天) (第2/2页)纵火犯和杀人碎尸犯都属于是有极端暴力倾向的人,心理上有严重的病态倾向。
所以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干的。
只不过樊天佑的资料上写的是他八九年八月就出国留学了,而董露的事发生在八九年的十一月,中间差了好几个月,理论上不可能。
但宏大案发展至今,周奕已经不相信这些表象的东西了。
在没有全国联网之前,只要有权限,资料是很容易被篡改的。
他要给肖冰讨个公道,也要还董露一个真相!
陈耕耘的资料上,整体似乎没什么问题。
他比刘保国还大一岁,陈严说按照他的履历,明年就应该卸任院长了,因为明年他离退休就两年了,高校一般一届任期是四到五年,临近退休的除非特批,不然不会做实职。
陈耕耘是宏城本地人,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和爱人育有一女,就是陈霖,就读的学校就是宏大,专业是社会心理学,也就是在她父亲陈耕耘自己的学院里。
这点不足为奇,让周奕好奇的是,一个会计学院的樊天佑,是怎么和社会学院的陈霖搞上对象的?
而且一个院长千金,是怎么看上一个大山里来的穷小子的?
论学识?有个院长父亲陈霖还会被别人的学识惊讶?
论长相?樊天佑长相并不出众,只是很有知识分子的气质而已。
这点可能得查一下,而且陈霖的死因还不清楚。
另外周奕在陈耕耘的履历里发现了一个信息模糊的地方,就是一九六三和六四这两年,陈耕耘的履历记录是空缺的。
虽说鉴于年代久远,有一定缺失也很正常,但资料上的很多信息是手写的,就算不是陈耕耘自己写的,也是别人照本人说的抄的,陈耕耘自己不说么?
而且樊天佑和陈霖,都是六四年出生的。
周奕找王主任帮忙,请他调取一下樊天佑和陈霖读本科时的学籍档案。
这个不属于校领导范畴,王主任立刻安排人去找。
他把刘陈二人的资料还给王主任后,和陈严拿着复制的照片走出了内勤组的办公室,楼上的办公室门还关着,说明梁卫还没有问完。
“那我先把照片交给彪哥?”陈严问。
周奕点点头:“还有两件事,严哥得辛苦你去办一下。”
“你说。”
“去交警大队查一下,陈耕耘或者樊天佑有没有交过罚单的记录。如果查到有车,立刻找邱科长去核对石队在新北镇发现的车轮印。”名下没有车,并不代表平时没有用车,找朋友借的,或者是单位的公车,都有可能,如果被拦截吃了罚单,一般都会登记驾驶员的信息。
“好。”
“然后再去房管局,查一查陈耕耘和樊天佑名下,有没有其他房产。”两人虽然都住学校提供的宿舍,但不代表就没有房子。
宿舍是不可能具备碎尸和烹尸条件的,根本不用搜。
但两人名下如果有其他房产,那就很有可能是杀人碎尸的第一案发现场!
“我这就去。”
陈严对周奕的话毫不迟疑,他不傻,知道周奕在怀疑樊天佑和陈耕耘是凶手,虽然这次周奕并没有把自己的怀疑和分析侃侃而谈说出来。
但是他去找了师父,而且师父显然也认同周奕的判断。
这就足够了,尤其师父都相信了,他就更不需要了解细节的理由了,照办就行。
他唯一疑惑的就是,周奕为什么没和专案组汇报。
陈严前脚离开,周奕也没闲着。
立刻去找了邱志勇,先把自己兜里后来一直没再碰过的警官证夹出来,让他提取上面的指纹。
邱志勇问这是要确认谁的指纹?
周奕回答,凶手的。
邱志勇愣了下,二话没说开始提取。
很快就提取到了两组指纹,周奕当场核验,把自己的指纹排除掉了,剩下的就是樊天佑的。
周奕让邱志勇把这组指纹留好,搞不好后面有用。
然后他又请教了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那个四分之一个脚印的,如果凶手把当时穿的那双鞋丢了,或者销毁了,利用凶手其他鞋的脚印,能不能匹配上。
邱志勇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不行,最多只能确认脚印尺码是匹配的,鞋底花纹对不上,精确度就不够,而且脚印的确认还有一些别的关键技术证据,比如血迹残留和土壤分析,不是单单比对一个大小就行的。”
周奕听完,知道脚印这条线索等于是废了,这么久了,樊天佑当天穿的那双鞋肯定早就被他处理掉了。
甚至他足够谨慎的话,连那天的衣服和裤子应该都已经扔了或者烧了。
然后周奕又问了烟头的情况,邱志勇说开完会马上就把烟头送回局里做技术处理了,因为专案组这边没有这么多设备,今天会派专人送去省厅做DNA检测。
邱志勇又感慨又羡慕地说:“要是咱们宏城自己有DNA实验室就好了。”
“放心,邱科长,会有的。”
“希望吧。”
“哦,对了,烟头的牌子查出来了。”
周奕忙问:“是什么牌子?”
“熊猫。”
周奕一惊:“特供烟?”
邱志勇点了点头。
九七年港岛回归之前,熊猫香烟一直都是特供卷烟,九七之后市场上才买得到特别纪念版,后来特供烟制度取消,一些特供烟品牌才开始走市场化销售。
这个物证还真是把普通人给排除在外了啊,指向性未免有些太明显了。
樊天佑和陈耕耘怎么会露出这么大的破绽来?
谢过邱志勇后,周奕再次去找了莫优优。
拿出两张照片让莫优优辨认,今年二月十四号之后到案发之前,有没有在附近见过这两个人。
莫优优看了又看,还是摇了摇头,说没见过。
大一的女生校长可能认得出来,但一个副校长,还有一个另一个学院的院长,大概率是不认识的。
“等一下。”莫优优突然指着陈耕耘的照片说,“这个人我好像看见过。”
“在哪儿?”周奕忙问,“是在徐柳附近吗?”
莫优优摇了摇头,“不是……那时候徐柳已经请假了。”
“请假了?所以是二十八号之后的事?”
“嗯,就是徐柳请假的第二天,二十九号的晚上,应该是八点出头吧。我当时嘴馋,好想吃烤猪蹄,所以就一个人从学校后门溜了出去。买完往回走的时候,我看见马路对方有辆车停了下来,路边还站着个戴帽子的老头。”
“戴帽子?什么样的帽子?”
“不……不知道,后门那条路上的路灯是最暗的,我看不清,反正就是个很常见的鸭舌帽。”
周奕问:“那你怎么知道是老头?”
戴着帽子,光线不佳,而且还隔着马路,理论上很难分清是不是老头。
“他后面把帽子摘下来了啊。我以为他是等车,结果车来了,开车的司机下来了,路边那人就把帽子给了那个司机,然后自己上车了。我当时多看了两眼,因为他们换帽子这举动感觉好奇怪。”
“然后呢?”
“然后那老头就开车走了啊。”
“车上下来戴帽子的那个人呢?”
“他一路小跑就进校门了啊。”
“你确定是这个人吗?”周奕指着照片上的陈耕耘问。
莫优优双眉紧蹙地想了又想,摇摇头说:“本来看着有点像,现在我也不能确定了。”
当时的情况,看清确实有难度,但没关系,如果事后调查下来发现这两个人确实就是陈耕耘和樊天佑的话,莫优优照样能作为证人。
“莫优优,那个下车的人,进校门的时候,没有看见你吧?”周奕问,他要为对方的安全着想。
“应该没有吧,我这边路灯是坏的,黑咕隆咚的,我就是因为怕黑才纠结了好久要不要出来买。”
“你当时没喊小霜陪你?”
莫优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之前让她监督我减肥呢,所以……没敢让她知道,嘿嘿。而且我跟她说我是出去跑步了,所以买完回了学校后是找了个凉亭吃完了才回去的。”
周奕哭笑不得,没想到因为她的嘴馋,居然无意间看到了关键性的一幕。
这件事对莫优优来说很小,从出去买猪蹄到吃完回寝室,大概也就半个小时不到,而且她跟室友说的还是去跑步。
没交代很正常,而且就算交代了,也就是去买个吃的,专案组也不会留意。
何况他并没有在车上看到徐柳或其他熟人,自然不会特意去提起这件事。
如果不是周奕拿着陈耕耘的照片来问她,她大概率自己都忘了这件事。
而且她没认出下车的司机,说明对方刻意藏匿了容貌,否则从没见过的陈耕耘的脸她都有印象,教了自己大半年的樊天佑怎么可能认不出来。
那个帽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可能和蒋彪之前查到的买油老头的帽子是同一顶。
周奕让她仔细回忆了下当时的细节,发现确实如自己所料。
司机下车的时候,是面朝老头的,老头朝她这边,所以司机是背对她,她只看见两人身高差不了太多。然后老头就把帽子摘下来递给了司机,司机戴上帽子后就低头穿过马路,一路小跑进了校门。
她还确认了,车是黑色的,但她没有看到车标。
但起码车身颜色和新北镇两个老太太看到的是一样的。
希望陈严在交警大队那边能查出点眉目来。
莫优优的目击,属于是印证了周奕之前对于樊天佑和陈耕耘倒班轮流碎尸烹尸的猜测。
樊天佑的不在场证明里说,自己二十九号晚上因为忙着做学术研究错过了饭点,八点多去食堂吃了东西,有刷卡记录。
这距离他上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大概有两个小时的空档。
莫优优的目击线索,充分说明了,这两个小时里,“所谓独处”的樊天佑,其实正在第一案发现场里处理尸体。
等时间差不多了,他开车赶回来,再出现在公众场合,留下证据和目击者。
至于驾照的问题,周奕后面想过,他出国留学多年,如果是在国外考的驾照,那国内系统里自然就不会有记录。
没有驾照不等于不会开车。
接下来只要看陈耕耘二十九号这天的不在场证明就行了。
如果他和樊天佑的不在场证明的空白时间刚好契合,那持续性处理尸体的时间就对得上了。
当然只有人证还不够,需要和物证结合才行。
以防万一,周奕离开时告诫莫优优,让她注意安全,最近就不要再干这种大晚上偷偷跑出去买东西吃的事情了,如果发现不对劲,立刻去专案组找自己。
虽然她说没被对方注意到,可是万一呢,万一樊天佑想起了她这个目击者,狗急跳墙呢。
莫优优见他说得很认真,又想想徐柳的死,还有陆小霜,她顿时觉得脊背发凉,连连点头。
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戒了这嘴馋的毛病。
从教学楼出来,周奕站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居然感觉到了一丝茫然。
现在他已经确定了,宏大案的凶手有两个,樊天佑和陈耕耘。
樊天佑是主犯,陈耕耘是从犯。
现在线索很多,但是很散,也很碎。
而且不少线索还无法成为关键性线索,就比如轮胎印,就算找到了那辆黑色的小汽车,可如果他们换过胎呢。
哪怕找到旧轮胎,怎么证明这就是从那辆车上换下来的?
必须得有决定性的证据才行,起码能把这两人给扣下来一个,得让专案组意识到,他们是嫌疑人!
得发动组织的力量,往死里查他们,那就一定有突破的办法。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人。
肖冰。
肖冰的尸检结果是不是应该出来了。
他决定直接回局里找宋义明和许念。
因为尸检工作只能在局里展开,专案组这边的条件只允许办文职工作。
由于从莫优优这边得到了一些线索,所以他决定,暂时不去找陆小霜辨认刘保国和陈耕耘的照片了。
凶手已经浮出水面了,得赶紧收网才行。
回到市局,来到法医室找人,结果发现三位法医都在,似乎是刚从解剖室出来,还来不及换衣服。
打了个招呼后,周奕迫不及待地询问尸检结果。
宋义明说我们这连报告都来不及写,细节的就不跟你说了。就说几个你关心的结论。
周奕点头说好,细节不重要,报告也不重要,他只想知道,肖冰有没有留下什么信息,传递给他。
他只希望,守护了董露这么多年的肖冰不要白死了!
宋义明说:“经过解剖确认了,肖冰的确是溺亡的,而非死后抛尸。”
这个结果周奕已经料到了,但溺亡并不代表不是他杀。
“然后,我们提取了肖冰身上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化验。这个要不是王老师,我们还真没法确认里面的药物成份。”
周奕一听,立刻直起了腰,果然查到药物成份了!
“王老师,要不这个您说?”
王尧点点头说:“从肖冰的血液里检测出的药物成份,叫做非苯二氮卓类。”
“非……”周奕摇摇头说,“没听过,是安眠药的一种吗?”
“没错,是一种催眠类的精神药品,但是和我们平时常见的安眠药有所不同,我们平时常见的安眠药一般是地西泮,也叫安定,成份是有苯二氮类。而这个非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名叫唑吡坦,是一种进口药物,目前国内还没有此类药物的生产。”
“进口药?”这就意味着普通人根本搞不到这种药。
“秦老师之前去海外考察学习的时候,买了很多海外的药物回来,交给我们做成份研究,其中就有这个唑吡坦。”
“这种药物和我们常见的安眠药最大的区别就是,代谢快,半衰期短,通常两到三个小时就会被人体正常代谢掉,超过三个小时血药浓度就会大幅度降低,以国内常规的检测方法很难发现药物残留成份。”
“当然,代谢快的代价就是药效短,所以国外一般都是搭配其他镇静类药物一起服用的。”
周奕脱口而出:“就是他了!凶手给陆小霜喂的肯定就是这个进口药,怪不得陆小霜的血液里查不到安眠药成份。”
宋义明点点头:“嗯,你最开始问我的那个问题思路是对的。肖冰死亡后,身体的代谢机能就停止了,所以药物才残留在了他的血液里,没有完全分解。”
也就是说,肖冰喝了凶手递给他的水,是樊天佑还是陈耕耘?
不过不管是谁,就冲肖冰的死亡时间和安眠药的发现,已经可以让梁卫再开启十号晚上不在场证明的调查了,因为体内有安眠药,就说明肖冰不是自杀不是意外,而是他杀!
是命案!
得并案调查!
谁没有不在场证明,谁就会被重点调查。
如果樊天佑和陈耕耘故技重施,找理由相互证明,那自己就对两人的关系提出质疑,毕竟反复在关键案发时间出现互相证明的行为,不查你都不行了。
“还有吗?”周奕问。
宋义明表情严肃地说:“有!我们在肖冰的胃里,发现了一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