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广神的“丰功伟绩”
第194章 广神的“丰功伟绩” (第1/2页)始皇等人只感这杨勇是真的勇,就是脑子不太好,就算你宠爱那云昭训,也不要如此着急。
正妻刚死,你就迫不及待将妾侍扶正,你父皇母后会怎么想?
必会认为是你杨勇为了让云昭训上位而害死了正妻!
杨勇的作为已经不是踩独孤皇后的雷区,而是在独孤皇后的雷区中使劲蹦迪。
独孤皇后也没客气,对这位长子狠狠出以重拳!
“在这些作为后,杨勇终于让独孤皇后对其厌弃,与杨勇一比,其弟杨广便相当聪明。知晓自家母后崇尚节俭,那他也节俭,自家母后不喜男子三妻四妾,那他便不纳姬妾,只和他的正妃萧妃厮守。”
从这看,这杨广还是挺聪明识时务的主。
那这厮是怎么在登基即位后,把隋给整崩了的?
实际上,广神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佳,但没人会认为他傻。
他要是傻点,说不定隋还不会那么快灭亡,傻子干坏事的破坏力远不如聪明人干坏事。
“兄弟二人两种不同的表现,显然杨广所为更符合独孤皇后心意。”
“独孤皇后对杨广大加赞赏,萌生出废黜杨勇而立杨广之意,她的态度自然影响到了杨坚,使杨坚恶杨勇而喜杨广。”
“杨勇察觉到父皇母后对他的态度变化,对此感到害怕,可他又想不出办法解决,整日生活在惶恐担忧中,加之看到弟弟杨广受父皇母后喜爱,心里难免有怨气。”
“然后,杨勇又犯了一个错!”
杨勇可谓是一步错步步错,偏偏他还想不到好办法解决,那就很要命了。
“对是否废黜杨勇太子之位,杨坚虽受独孤皇后影响,却并未那么快下定主意,可杨勇在心里有怨气时,常出口埋怨!”
对普通人来说,心里有怨气埋怨两句不是啥大错,可杨勇是太子,并非普通人。
“杨勇怨父皇母后偏心,怨弟弟杨广心思险恶,这些埋怨自然被传到杨坚和独孤皇后耳中,让杨坚和独孤皇后对其更为不喜。”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你虽为太子,但还不是皇帝,在你父皇我面前依旧是臣,不管我给你什么,你都得心甘情愿接受,居然还敢有怨言,那等你登基后,还得了?
“于是,杨勇被拉下了马,杨坚由此改立嫡次子杨广为太子。”
“在杨勇被废的过程中,还有一位大隋重臣起了重要作用。”
“此人名为‘杨素’,深得杨坚器重,然杨素与杨广交好,杨坚曾派杨素去观察杨勇,杨素却故意激怒杨勇,使杨勇说出抱怨之言。”
“杨勇在被废去太子之位后,觉得自己罪不至此,屡屡想求见杨坚,曾情急之下爬到树上,大声呼喊,希望杨坚听到后可以见他。”
“但这也被杨素拦下,杨素向杨坚进言杨勇已疯,使杨勇未能得见杨坚。”
这也是父子不沟通所导致的,很多皇帝和太子的问题都是因为父子二人不直接沟通交流,才使得父子有隔阂,给了他人可趁之机。
“再说那杨广,在扳倒杨勇,自己被立为太子后,杨广在初时还和他未成太子前一样,节俭英明,孝顺宽仁,不好女色,但等杨坚身体渐衰,杨广在朝中的权力日渐强盛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仁寿二年,独孤皇后去世,在其去世后,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美姿色,受杨坚宠爱。此时杨坚已年过六十,身体渐弱,仁寿四年,也即杨广被立为太子的第四年,杨坚患病住于仁寿宫。”
“杨坚召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入宫侍疾,并召杨广入居大宝殿。”
“杨广考虑杨坚可能突然去世,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于是写了封信向杨素请教。”
“杨素给了杨广回信,然后这件事便不出意外地出了意外,送信的人把回信送到了杨坚寝宫,杨坚看后大怒。”
这很容易理解,朕还没死,你这个太子跟重臣串通想干嘛?
等你们串通好了,是不是朕就算本来不会死,也得被你们弄死?
李念继续道:“杨坚的愤怒可以理解,但此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应当未让杨坚生出废去杨广太子之位的想法,可天亮后又发生了一件事!”
“宣华夫人平旦出更衣,杨广见之姿容甚美,欲强逼宣华夫人与之媾和……”
尽管对杨广可能在登基即位后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有预料,但真听到时,始皇帝等人还是觉得有些惊讶。
宣华夫人可是他父皇的嫔妃,这厮居然要强行睡他爹的女人,而且还是在他爹还活着的情况下。
这家伙是忍了那么多年,终于忍不住要暴露他真正的本性了,根本不是什么圣明太子,而是一头狂野的欲兽。
尤其杨广的欲望还被强行压抑了多年,一旦被释放出来,只会更加强烈。
“宣华夫人并未从了杨广,从杨广那脱身后,回到杨坚居所。
杨坚见宣华夫人神色有异,问其缘由,宣华夫人如实相告。
杨坚大怒,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
听到这,始皇帝摇头道:“杨广敢如此肆无忌惮,必是已有极大把握,杨坚纵使认清杨广面貌,也已无用!其言独孤皇后误他,实则其亦有责,其同为杨广表象所迷!”
始皇帝会做出这个评价,是他从杨坚身上又看到了和他一样的共同点,在李念说的那个历史上,他也被胡亥以表象迷惑。
李念道:“如陛下所言,杨坚虽知杨广真貌,却晚矣。杨坚叫来柳述、元岩,让其等召杨勇进宫,却为杨素杨广所知。”
“杨广假传杨坚旨意逮捕柳述、元岩,并调来东宫将士宿卫仁寿宫,禁止出入,令右庶子张衡入仁寿宫侍候杨坚。不久,杨坚驾崩!”
虽短短几句话,但其中透露出的信息令众人深思:这杨坚死得估计不正常,极可能是杨广主动“帮”了他的老父皇一把。
皇位就那么一个,杨坚不走,杨广怎么进步?
何况这对父子到此时已彻底撕破脸皮,要是让杨坚活着出去,死的那就是杨广。
父子俩只能有一人活着。
“杨坚在位二十三年,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史称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很有为的帝王,其一生最大的错莫过于立杨广为太子,也正是这个错让他的大隋二世崩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