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非是卖国,乃“合作共赢”
第20章 非是卖国,乃“合作共赢” (第2/2页)这是典型的只许刹帝利吃肉,不许达利特吃素,赤裸裸的大秦霸权主义。
这位大秦公子显然是故意为之,不准他们的教派传向大秦,大秦的教派却能传向他们,秦人肯定还会要求他们打压本土教派,帮助其等教派传播。
此消彼长下,秦人的教派必会在他们孔雀国内越发壮大,他们孔雀国本土的教派却会日渐衰落,也许再过很多年,他们孔雀国都将不再信仰佛陀、大雄,转而信仰秦人之教。
为加强大秦对外来的宗教信仰对抗能力,并使大秦的宗教思想能往世界上传播,这一年多,李念和儒家、道家、墨家等人员结合大秦这时代的状况,还真攒出了一个宗教。
教名为“祖神教”,观其名便可知大致教义,将燧人氏、有巢氏等华夏先祖封为神灵,从而构筑教义,但也保留了民间信仰较多的一些主流神灵。
毕竟宗教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世界从何而来,天地由谁开辟?
总不能告诉这时的人们宇宙是由一场大爆炸而来,或者告诉他们是华夏的人祖开天辟地。
这时代的人更相信世界是由神创造开辟。
但这个神为什么得是上帝、安拉、梵天,就不能是华夏的神?
在这个世界,华夏的神才当是世界最主流的神,而非西方的上帝。
李念等人创世至高神定给了这时最主流信仰的天帝,也即太一。
太一为祖神教至高创世之神,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其创世后,见宇宙荒芜,只有祂一位神灵存在,便仿照自己创造出数位神灵,皇天、后土、女娲、伏羲皆在其中。
太一虽仿照自己创造了数位神灵,但世界依旧荒芜,最重要的是世间只有祂们这些神灵有智慧,于是便令女娲、伏羲创造出一种和祂们相似却非神的智慧生灵。
这时代已经有女娲、伏羲的信仰,《楚辞.天问》中便有“女娲有体,孰能匠之”之言,现代有学者认为这两句话的含义是“女娲作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谁作成的”。
通过这句话可说明战国时,华夏便已有女娲造人的故事,只是没后来填充得那么完整,但现在被李念给补上,并对“女娲有体,孰能匠之”之问,给出了是太一创造了女娲这个答案。
女娲、伏羲遵从太一命令,在世间创造出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灵。
为让大秦治理世界在神话上更有根据,李念在祖神教关于女娲、伏羲造人的经义中加入了很多私料。
现代都有人拿着《圣经》当地契,这世界的华夏日后也可以拿着李念编出的祖神教当契约。
西方编得,华夏就编不得?
在李念主持编纂的祖神教经义中:女娲、伏羲奉太一之令,不仅创造了华夏炎黄最初的人祖,还在其他地方也造了人,并根据当地情况予以了调整,使之和华夏的人祖不同。
像女娲、伏羲在西方某处创造了一男一女两名非华夏的人祖,男人祖被取名为“亚当”,女人祖被取名为“夏娃”,并建了一座名为“伊甸园”的乐园供二人居住。
根据这个故事,以后等大秦打到西方,便可拿着祖神教的经义对西方人说:你们祖先也是女娲、伏羲两尊大神造的人,但我们的祖先是女娲、伏羲大神创造的正统人祖,你们的祖先不过是分支,依照神谕,你们应当听从我们的治理,这在经文里早有记载!
女娲、伏羲造人后,华夏众族在燧人氏、有巢氏等人祖带领下,度过了蒙昧的岁月,从蛮荒走向文明,人祖们也得以封神,当今的人当纪念人祖之功,继续发扬人祖们的精神,带华夏走向新的时代。
祖神教的传播已在大秦展开,先在主要的城池建立祖神庙,并派人员宣扬祖神信仰。
李念不希望这世界的华夏像他来自的华夏那般,被外来宗教所侵。
虽说外来的宗教被华夏本土化,但从外度化过来的孩子,哪有自己培育养大的好?
并且,他有更大的野望,他想这世界的华夏教派走出国门,传播向整个世界,成为世界级宗教,日后都给他说“愿太一保佑!”,而非“Godblessyou!”
李念道:“其三、诸位必须将大秦雅言及大秦简体字作为通用语和文字!”
听到李念这话,毗贾奴几人的神色顿时一变:这位大秦公子想要废除他们的语言文字,改用大秦的语言文字?
尽管想卖国,但毗贾奴几人不傻,知道要是废除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将可能出大问题。
几人心里开始盘算是否要应下这条。
李念瞧见几人神色变化,又笑着补充道:“诸位勿忧,非是要废除诸位本来的语言文字,而是让诸位将雅言和简书作为除诸位母语外的第二语言、第二文字。”
“母语即诸位本来的语言,大秦雅言在贵邦的地位要和诸位母语同等。诸位在发布官方命令,作官方记录使用母语之时,也要同等使用大秦雅言。”
一口一个“诸位”,一口一个“贵邦”,看似有礼,实则无半点尊敬。
李念倒是想把孔雀国原来的语言文字废除,但这些人肯定不会答应,先让孔雀国人答应将大秦雅言和简体字作为其国内的通用语言和文字,再徐徐图之。
后世英语能成为白象的第二附加官方语,作为白象政府文件、高等教育及跨邦交流的主要用语,在白象精英阶层中普及,是因牛牛对白象的殖民,如今的大秦对孔雀国的情况也相仿。
没道理牛牛能做到的事,大秦就做不到。
听李念说不是要废除他们本来的语言文字,只是让他们必须采用大秦的语言文字作为通用语,让毗贾奴几人大松口气。
不废除他们本来的语言,只是再多一门通用语,他们可以接受。
何况,他们今后要和秦人长期打交道,本就必须要学习秦人的语言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