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遗臭万年,流芳百世(北宋历史)
第71章 遗臭万年,流芳百世(北宋历史) (第1/2页)“金兵撤退后,赵构暂时没了外患,但内乱又生!”
“据史书记载,到了杭州后,赵宋将领苗傅、刘正彦因对王渊和宦官康履等人不满,于建炎三年三月初五以王渊与宦官谋反为由发动兵变,杀王渊,逼赵构交出康履等人,并逼赵构退位,将皇位传给太子,让孟皇后垂帘听政。”
“面对苗傅、刘正彦的兵锋,赵构只得答应下来,退位成了太上皇。”
但始皇等人知晓赵构成为太上皇只是暂时,其必然成功复位。
果不其然,只听李念接着道:“可惜苗傅、刘正彦没能直接杀了赵构,要是两人手起刀落,杀了赵构这狗东西,兴许赵宋能走上另一条路。”
“苗傅、刘正彦之所以兵变,按某些说法是不满权臣王渊挪用战船为官宦康履运送财物,当时正值渡河之时,渡河的船只用来运送士卒还不够,这帮人还用来装财物,遂心生怨恨,暴起兵变。”
这是真不当人,前线吃紧,后方紧吃,船只不用来载士兵渡河,反而用来卡自己的财货,根本没将士兵的性命当回事。
大头兵、丘八嘛,多的是,死一死也没啥,咱的财货可不能失了,是赵宋那帮狗东西能整出来的活。
而他们不给士卒们活路,那士卒们也就不给他们活路,可惜古时的皇权还是太权威神圣,没能杀赵构。
“也有人认为和赵构南逃有莫大关系,这两位及其麾下将领皆是北人,本就不愿随赵构南下,却被赵构硬给带到南方,且在渡河时,康履等人宁愿用船拉财货,也不拉他们渡河,新仇旧恨加一起便促成了这次兵变!”
“但苗傅、刘正彦等人根本不敢杀赵构,杀了赵构也难以处理,这场兵变便注定了失败。等吕颐浩、刘光世、王德、韩世忠等人带兵过来勤王,苗刘二人只剩败亡一途。”
“在经历过这场兵变后,赵构离开杭州,继续南逃,于五月初八抵江宁。”
听到在兵变之危解除后,赵构还继续逃,蒙恬颇有些无语:“还逃?”
这究竟是有多怂,多害怕金人?
比他祖宗、比他爹都能逃,干脆改名叫“赵逃逃”、“赵跑跑”好了。
这厮就不应该当皇帝,应该让他去做信使,肯定能不远千里万里,将消息给送达。
李念笑道:“只要还有地方,赵构就能继续逃。赵构也不愧是‘完颜构’,知晓金人对他很上心,不提前逃,还真有可能给金人逮住。”
“同年七月,金人又出兵了,此次的金兵由完颜宗弼率领,分三路伐宋。听到金人又来了后,赵构一边派人继续去向他的金国爹求和,一边继续南逃。”
始皇等人对赵宋这些皇帝的操作已经有些麻木了,要是这帮狗东西突然硬气起来,主张跟金人交战,他们反倒会感到意外。
只是这赵宋皇帝为何这般没骨气?
“金人的意图也很明显,灭掉赵宋、捉拿赵构,哪会同意赵宋求和?在金人的兵锋下,赵构先是从江宁逃到越州,得到宋军败于金人的消息后,又赶紧从越州逃到明州。”
“等金人攻陷杭州,也即临安后,又从明州逃向定海,接着又从定海乘船渡海,逃到昌国……”
听着赵构逃的这些地方,给王贲也整无语了,感慨道:“若诸国运动会有逃跑这一项,赵构必为魁首!”
“但即便被金人追着杀,赵构想向金人求和的意愿不改,可金人还是没有接受,继续到海上追击赵构,赵构则继续逃到台州、温州!”
“完颜宗弼率领金军,本是为捉拿赵构而来,却没想到他们‘搜山检海’,还是没能抓住赵构。”
金人真是拼了老命去抓赵构,可硬是逮不住这条滑溜的泥鳅。
金人也很无奈啊,“搜山检海”可不是说说,他们是真从陆上追到了海上,还能怎么办嘛?
“金人出兵的时日已久,且所掠颇丰,完颜宗弼决定退兵,但金人在撤兵途中,遭受宋人阻击,在黄天荡一战之中,金人被困住,完颜宗弼都差点为韩世忠所俘。可惜最终还是没能困住金军,给其等突围而去!”
倒是听了金人给围住,甚至金帅差点被捉后,蒙恬笑道:“看来这金人女真并非如传言那般绝不可胜,赵宋一方也有能人。”
李念道:“赵宋能人并不少,像韩世忠、岳飞、吴玠、刘光世都是有能力领军与金人交战,并胜之的将领。”
“尤其岳飞,若非赵构等人掣肘,以其能有很大可能击败金人,收复故土。后世有人觉得把赵构换成刘禅,岳飞也将能做成这些事,可无奈坐在皇位上的是赵构!”
刘禅,始皇等人知道,就是那魏蜀吴三国时蜀国的皇帝,其天生才干有缺,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但就是阿斗放在赵构位置上,也能比赵构做的好,可想而知赵构是个什么狗东西。
“在金人退兵后,赵构才从海上返回,驻留于越州,于次年改年号为‘绍兴’,并将越州升为‘绍兴府’。但赵构并未一直在绍兴府,于同年十一月下旨移驾临安。”
“在此期间,那位遗臭万年的秦丞相也从金人那里归来。”
“流芳百世”是青史留名的褒义词,可“遗臭万年”则是贬义词,还是绝对的贬义,代表这个人的恶臭名声已不可改,将生生世世传下去,为后人共知。
这位姓“秦”的赵宋宰相做了啥腌臜事,能遗臭万年?
“秦桧这个人在年轻时,还挺有抱负理想,但在被金人掳到金营中后,便从人变成了牲畜。”
在许多人的认为中,秦桧是软怂胆小、只敢卑躬屈膝向金人求和的代表人物之一,可在北宋末年时,秦桧却是个主张对金人强硬,反对赵宋向金人割地的忠直之臣。
这跟民国时的汪某有些像,汪某早年时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者,到后来就成了“曲线救国”的狗汉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