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章 双喜临门,航海圈地的时代到来了!
306章 双喜临门,航海圈地的时代到来了! (第1/2页)半个月后,中都城春明楼外的大街上。
“卖报!卖报!南方新大陆,已得朝廷确认,地方万里!”
“王上有旨,将新大陆命名为澳洲!”
“发现澳洲之陈有明,赐爵瀛海公,赐澳洲周长八百里之田土,世袭罔替!”
“陈有明将一个半月后入京,献上澳洲所得珍奇异兽,王上诏礼部尚书元好问出迎,军民百姓皆可观礼!”
“澳洲风土人情,尽在《中都商业报》!报上有对瀛海公的独家访问啊!”
……
报童们在大街上高声吆喝,售卖着报纸。
今日最大的新闻,就是朝廷确认澳洲的情况,以及对发现澳洲的陈有明的封赏了。
事实上,早在半年之前,陈有明的船队返航之时,就向朝廷报告了发现新大陆的好消息。
各大报纸上也有所刊载。
不过,到底是不是新大陆,这片新大陆到底有多大,总不能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朝廷还得派官员船队,按照他们提供的海路,航行到那片大陆,并且勘察确认大小,所以直到今日才算尘埃落地。
事实上,以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别说赵朔提供了荷兰式样的远洋船只了,就是单凭华夏本身的技术,发现澳洲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历史记载中,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搭乘商船从泉州港出发,航行至东南亚时因季风偏离航线,意外抵达澳大利亚北部海岸。
在汪大渊的著作《岛夷志略》中,详细记录了澳洲北部地区的地理人文特征,红土连绵,沼泽密布,土著“披鸟羽、住洞穴、生吃兽肉”。
汪大渊在笔记里称为“麻那里”(后世达尔文港)的地方,还记录下震撼一幕:六尺高的“仙鹤”听到拍手声,竟展开翅膀原地起舞。这种鸟在后世叫澳洲鹤,习性分毫不差。
直到三百年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戴福肯号”,才沿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克角半岛西岸航行。
又过七十年,詹姆斯·库克,正式命名澳大利亚东海岸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其归属英国。
所以,后世华夏学者普遍认为汪大渊是首位发现澳洲的人,而西方主流教科书仍以詹姆斯·库克为准。
甚至有西方人狂妄地宣称“华夏人没殖民,就不算发现。”
不管怎么说吧,在赵朔改变的历史上,照样是华夏人首先发现的澳洲,而且将要进行移民!
澳洲完全可以称作“自古以来”了。
春明楼三楼的一处雅间内,陆子步目光透过窗户,似在遥望那未知的万里新大陆,而后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万里新大陆啊,不知能迁多少移民过去?此乃我华夏百姓之福祉,单凭这片新大陆,几十年内都会有耕种不完的土地。”
自九年前金国覆灭之后,陆子步便重返草原,教授蒙古孩童读书识字。
如今,贵由将草原上的少年们调往西方征战,陆子步这才得空,再度南下,回乡祭祖。路过中都时,他特意前来探望老友辛褎。
只是辛褎身为黑冰台之主,掌管着整个赵朔汗国的情报网络,公务缠身,分身乏术。
直到今日,才抽出时间来,和陆子步一起,来春明楼饮酒。
辛褎所知的澳洲的情况,当然比陆子步多得多,微微摇头,道:“其实也不能高兴得太早。据初步勘测,这澳洲的确广大,但当地都是一些茹毛饮血的野人而已。”
陆子步闻言,神色未动,只是沉声问道:“此等情形,难道不是好事?至少,可免我军将士浴血厮杀之苦。”
辛褎仔细解释道:“也不尽然。那些野人以游牧和打猎为生,并无现成田地。我们向其他地区移民,尚可利用现成田地耕种。但到了澳洲,却需先开荒垦地,实乃艰难。如今,有现成田地可供移民之地颇多,谁愿远赴澳洲?”
陆子步微微点头,缓缓道:“如此说来,向澳洲移民,不仅少有人愿往,即便去了,亦需长时间入不敷出,需华夏持续扶持?”
辛褎沉声道:“正是如此。”
“那朝廷有何打算?”
“朝廷首先考虑分封。将澳洲土地分封给一些爵爷,他们既有财力又有人力,更有为子孙后代打造基业的意愿。其次,便是流放犯人。朝廷不久就会发布政令,除十恶不赦之徒外,其余皆流放澳洲。但即便如此,人数亦难增多。要将澳洲变为华夏熟土,至少需百年时光。”
陆子步面色沉凝如水,缓缓道:“此等工程,确是不易。”
然而,他很快便收敛了神色,重新露出笑容,摇头道:“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当真是人心不足了。移民澳洲虽难,但较之当初周朝分封诸侯,筚路蓝缕奠定华夏之基,又算得了什么?还有,三十多年前,你我前往呼伦贝尔大草原面见王上之时,可曾料到华夏今日之风光?”
辛褎自斟自饮一杯酒,神色复杂道:“当时,我们只愿潜移默化影响王上,劝其归于宋国。若实在不行,便劝其自立,保住宋国这块华夏最后的根基。如今想来,若王上真听了我们的,我们简直就成了华夏的罪人了。”
陆子步道:“是啊,谁能想到,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提出了汉人和蒙古人共天下的理念。如今,宋国虽已不在,但华夏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南方北方的汉人,重新凝为一体。从东方的扶桑高丽,到西方的拜占庭罗马尼西亚;从北方的蒙古草原,到南方的澳洲,皆有我华夏人的足迹。”
辛褎接话道:“还有,王上鼓励航海才几年?便已发现了澳洲。日后,定会发现更多的陆地。我们华夏人,终将遍布世界的每一片土地。”
……
二人越说越是高兴,酒到杯干,不过多时,便已微醺。
陆子步面色泛红,眼神却愈发清亮,道:“我这些年遍览史书,也算略有所得。大凡王朝初建之时,皆朝气蓬勃,官吏清正廉明,百姓安居乐业。然而,时日一长,便会渐渐走下坡路,直至王朝覆灭,被新朝甚至胡虏所取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辛褎目光一亮,放下酒杯,正色道:“愿闻其详。”
陆子步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神色凝重道:“其一,便是钱荒之患。承平日久,物资渐丰,而金银却日益匮乏,钱荒便随之而生。原本繁华的盛世,受此影响,便难以继续向前发展,反而走向衰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