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飞马捉贼擒俘虏
第四十二章 飞马捉贼擒俘虏 (第1/2页)沿着黄河一路向西北而去,刘淮最大的感受就是过于冷清了。
即便知道北方被完颜亮折腾的民生凋敝,但直到亲眼看到的时候,刘淮方才知道民生究竟差到了什么程度。
地方官府已经完全失能,金国的官员们不知道都逃到哪里去,或者说官员们干脆就地变成了地主豪强,开始了疯狂的土地兼并。
整个黄河沿岸,只要是靠近河道的田地几乎全都没有自耕农,两岸尽是标准的豪强们结寨自保的庄园,。
历史上在完颜雍时代,金国山东的地方豪强势力达到了顶峰,以至于金国中枢都要与地方豪强达成协议,难以出兵剿灭。
但是山东豪强衰落的原因也很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黄河一次又一次的泛滥决口,将黄河与淮河水系全都搅成一团乱麻。洪水对豪强官府百姓都一视同仁,谁都没有饭辙了,豪强们自然就衰落下去。
当然,即便此时山东豪强处于鼎盛阶段,却也不可能正面与大军抗衡,他们见到刘淮等五十骑后,纷纷躲避在了庄子内,凭借险要地势来防备突袭。
刘淮自然也没空搭理这些豪强,只是在马料缺少的时候,才从他们手中买一些豆子。
庄园主们依旧是那副非暴力的死样子,也不是不卖粮食,只不过价格要比寻常高一些。
就这么一路前行,到了第三日,也就是十月二十三日,刘淮终于抵达了徐州彭城县境内,他让陈文本暂时躲避在一旁寻找营地歇息,随后则是亲自率领两名亲兵,做了行商打扮,骑着劣马,向着彭城的方向而去。
抗金名将赵立的孙子赵白英此时就是这两名亲兵之一,有他这个本地人带路,按说应该是万无一失的。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刘淮刚刚抵达吕梁镇,还没来得及探访一些地方情况,就遇到了金国的传统艺能。
征签。
其实这也不意外,就金国此时的民政能力,你让一个县令或者知州组织起来一支靠谱的民夫队伍,属实是有些过于强人所难了。
关键时刻还得军队自己来想办法。
军队的办法自然都是比较糙的,尤其是金国军队的办法。
自然只有强征这么一条路可以走。
说来搞笑,纥石烈良弼作完颜雍的宰相时,一直致力于改革签军制,从而恢复民生。但事到如今,他却只能靠强征签军来维持战争,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黑色幽默了。
面对此情此景,刘淮倒也没有强出头,而是顺着百姓奔逃的方向转身离去。
赵白英的脸色极其难看,似乎看到家乡父老被如此对待,心中不忿,然而见到刘淮的动作之后,还是松开了刀柄,随着刘淮向镇子外逃。
待逃到一片树林中后,赵白英方才询问道:“大郎君,咱就如此逃了吗?”
刘淮没有言语,只是盯着林子之外,另一名亲卫曹大车则是立即低声厉喝道:“噤声!”
赵白英立即闭嘴,但脸上明显是不服气的。
三人衣服下都有锁子甲,虽然没有战马,只有一匹劣马傍身,却还是能冲杀一阵的。
这支前来捉签的金军明显只有五六个正军,其余的都是土兵之类的民兵,将那几个正军斩杀了,岂不是就能救下些许百姓?
这刘大郎莫不是个懦夫?
这番念头刚刚在脑海中升腾而起,赵白英就见刘淮对曹大车偏了偏头,曹大车默默点头,随后从马背上摘下弓身,并从怀中掏出弓弦,开始给弓上弦。
而刘淮也同样从马鞍侧摘下刀头,并与哨棒组装在一起,组合成一个简易的朴刀。
赵白英这才想起来,为了掩人耳目,三人都没有将长兵弓箭露在明面上,随身只有一把防身用的手刀。
想用三把刀来冲阵,属实有些异想天开了。
眼见刘淮皱眉回头,赵白英也连忙从行李包袱中掏出一面小圆盾,随后将其绑在胳膊上,拔出手刀来,敛容以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