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壮士远出征
第四十八章 壮士远出征 (第1/2页)天平军撤退的很坚决,同时也很仓促。
完颜守道这几日一直睡在城头,枕戈待旦,原本天平军在夜间时都会发动小规模夜袭,或者敲锣打鼓不让金军好好睡觉,但这一夜却是安静异常。
到了第二日,完颜守道迎着晨曦看向了城外,却发现城下的围城营地已经撤离,而更远的天平军大营则是云雾缭绕,似乎在开火做饭。
完颜守道的军旅经验充足,立即就明白天平军这是要撤军了,立即在城中点燃了数堆烽火。
烽火只能传递少量的信息,可只要中间不断,并且约定好了内容,那么就可以将消息用极快的速度传递到很远。
很快,已经偷偷率两千甲骑潜伏在沧州南皮的夹谷清臣就收到了消息,直接率领兵马,沿着永济渠向大名府进发。
此时的东金能凑出这两千精锐来属实是不容易,其中大约有一千三百骑是完颜雍挤出来的,还有六百余骑是纥石烈志宁从败军中遴选出来,都是能打硬仗的兵马。
说句良心话,现在东金也是满脑门子账,能凑出这些兵马已经算是对得起纥石烈良弼了。
西金完颜亮那里干脆是彻底无力,甚至有了迁都洛阳的打算。
辛弃疾与李铁枪让伤兵、民夫与老弱跟着中军先走之后,两人合军四千兵马,殿后撤军。
虽然须城与元城的直线距离不过二百里,但军事行动却不能按照郊游的规则来,不能仅仅算直来直去的距离。
天平军此次北上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一个大名府,所以将前进基地放在了博州州治聊城,在其中囤积了大量的军资粮草,因此,天平军撤军方向也是先向东行进,在聊城站稳脚跟之后,再转道向南。
在天平军主力撤到堂邑附近之时,辛弃疾也拔营启程,行进不过半个时辰,就迎面碰到了奔袭而来的夹谷清臣。
没有其余言语,双方就地开练。
一边是长途奔袭,一边是师老兵疲,双方堪称半斤八两,厮杀了一个时辰,两边各自退兵。
辛弃疾率兵马缓缓撤退,夹谷清臣而是率领骑兵远远坠着,时不时冲过来作袭扰。
虽然此时须城被围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但临阵退兵还是使得天平军中士气低落,若不是辛弃疾平日里治军严格,说不得现在大军已经彻底崩溃了。
对于天平军这里的形势,刘淮虽然没有了解的一清二楚,心中却还是有些猜测的。
世界是唯物的,人是要吃饭的,是有七情六欲的,军队也是得老老实实走路,而不能真的飞天遁地,这也就导致了军事行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全都是打明牌。
益都府,刘淮面对着呼延南仙、雷奔、石七朗、王雄矣等武将,陆游、李通、何伯求、张孝祥等文臣,在地图上比划完毕后,缓缓说道:“军情大约就是这样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何伯求当仁不让,直接冷哼说道:“耿大头领这打的是什么仗?简直莫名其妙。”
呼延南仙看着舆图,也叹气说道:“这一仗就不该打的。”
众人纷纷点头。
自己稳固发展几年,等着东金西金打生打死之后,再以堂堂之师出征,岂不是更好?
若是天平军能够稳固发展自身,经营地盘,即便纥石烈良弼能统合徐州三万户也无能为力。
难道他还能顶着天平军主力攻入东平府,冒着被赶来支援的靖难大军围歼的风险围攻须城吗?
不可能的,这是三万大军,不是三万颗大白菜。纥石烈良弼即便再有平定山东的心思,也不可能将这些兵马平白抛洒。
如果纥石烈良弼这个冬日没能发动进攻,那么徐州三万户自己就会内乱,他们内部驳杂,是被强行捏合在一起的,没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自己就会分道扬镳。
这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能够改变的,而是被天下大势浪潮推着向前走的。
可现在由于天平军仓促出兵,这一切的谋划都成了泡影,原本将要自乱的徐州金军被激励起了士气,成了不得不正面厮杀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