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求月票)
第13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求月票) (第2/2页)而且这只是应用于现在的大汉。
数学上的进步,绝对会让整个九州在未来发生极大的变化。
这一定是必然的。
钟会的眉头越皱越深,看着那详细的注释,他脑海之中不由得便思考起了顾易所说出的话。
旋即——
他的脸上立刻就露出了震惊之色。
“昭德,此乃何人所注?”他紧紧的盯着顾烨问道,呼吸愈发急促。
顾易笑了笑。
旋即让人唤来了刘徽。
原本钟会脸上还满是期待,但当他见到皮肤黝黑一点没有名士之相的刘徽时,整个人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是此人所注?”
他紧紧的盯着顾烨问道。
顾烨点了点头。
见状,钟会先是又看了看刘徽随后又看了看手中的《九章算术》,摇了摇头喃喃道:“可惜了。”
于他而言,刘徽这种丝毫没有名士风范之人就算稍有才华也只能仅此而已了。
顾易愣了一下。
旋即这才反应过来,钟会一定又是名士癖犯了。
但他还是让刘徽开口解释起了自己的注释,并表明其可能会带来的好处。
钟会虽然是十分看不上刘徽。
但显然他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倒也是一直耐着性子听下去。
随着刘徽开口,他整个人脸上再次生出了震惊之色。
待刘徽解释完离去。
钟会丝毫都不犹豫的便直接开口:“必设特科,就以这《九章算术》为题!”
“不!”
顾易立刻操控着顾烨摇了摇头:“《九章算术》只能作为此次科举之题,而随后之考皆要跟随时事出其他题目。”
数学是需要创新的。
若是将以后得科举都定在《九章算术》之中,那便是阻碍其中的发展了。
顾易自是不会做出这种蠢事。
钟会沉默了一下,最后亦是点了点头。
他是个急性子。
在确定了此次科举的章程之后,立刻便起身离去。
而顾易也未曾闲着。
直接操控着顾烨直奔皇宫内而去。
刘禅如今也并不在年轻了,两鬓烨早已生出了白发。
真正让顾易觉着难得的是——
饶是已经到了如此年纪,刘禅竟然也保持着当初的初心。
仍是沉迷享乐。
而他却又不沉迷于女色。
这无论是放在古代还是放在现代而言,都算的上一个绝无仅有的存在。
对于顾烨的建议,刘禅自不会拒绝。
他虽然不懂。
但既然是顾氏子弟提出来的,对他而言那肯定就是对的。
此事迅速被敲定。
朝野上下一片沸腾!
特科为算数,甚至在下一次科举之时算数还会成为单独的科目!
这对于当前的大汉而言宛若晴天霹雳!
根本就没有人敢相信这一切竟然会是真的。
算数竟也值得单独列为科目?
区区算数竟然要跟古人所留的各种经典排到同一个位置了?
各种流言蜚语瞬间涌出。
不少人都哭诉此举乃为背弃祖宗的行为,这也是儒家教育内的弊端。
但这一切终究只是枉然。
开始的时候还好,刘禅还会见一见这些人。
但后来似乎是觉着有些烦了,他连这些人的面都不见了。
而随着科举的时日越来越近。
再怎么难以接受之事,也终是会有人会因为利益而低头。
确实是有一些固执的老儒生愿意为了扭转此举而赴死。
甚至就连顾易都不能说他们是错的。
任何时代都会有着一批固执守旧的人出现,不愿意去接受新鲜的事务,坚持着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
可时代终究会进步。
甭说他们。
甚至就连顾易都不能阻挡着其中的演变。
延熙八年,科举开启。
作为自大汉实行科举改革之后的第一次科举,对于这一次的科举所有人都是无比的关注。
顾易说到做到。
特意选出了一批人于各地科举考核之前进行筛查。
但凡“服散”之人,无论其任何身份,全都罢免其参加科举的资格。
各地之中风起云涌。
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一次的科举。
不过就在这种时候,边疆的消息被送回了洛阳。
——毌丘俭离世了。
作为当初顾琛所留下的大将之一,毌丘俭一直负责镇守着最具威胁的幽州之地。
数十年来,从未出现任何的差错。
这种大将逝去对于大汉而言,就如同失去了一个擎天之柱。
若不是四方安稳。
顾易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么多事。
虽然从未见过毌丘俭,但对于他的逝去,刘禅还是十分的悲痛。
这可都是顾琛留给他的人啊。
随着时间的流去.这些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顾易对此亦是有些心绪复杂,或有一些悲伤但更多的则是凝重。
毌丘俭死了.
姜维邓艾他们还能有多少时间?
大汉的平静时间已经要过去了。
顾琛为大汉所留下的一切,终是随着时间而渐渐消散。
九州若真想持续安稳下去也唯有让这些个后世之人自己去争。
自这一日起
顾易愈发的关注四方蛮夷的动向,同时间亦是开始加速对内部的整治。
但饶是顾易的动作再怎么快。
在这种任何消息都需要人来送的时代之中,终是不可能敌的过时间。
毌丘俭的离世就仿佛是一个信号一般。
大汉庙堂之中,文臣武将最为巅峰的时代正在逐渐落幕。
就在同年年底。
蒋琬患病,不得不辞去丞相之位。
他确实十分明白自己的定位。
就是为了稳住朝堂,等到顾烨年纪再大一些。
在辞呈之中直接建议立顾烨为相。
此事瞬间便在朝堂之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虽然顾烨如今在朝堂之中身份愈发超然,但作为一国之相确实年纪还小一些。
但刘禅却直接同意了此事。
无论是顾烨的姓氏,亦或是诸葛亮留下的人选之中,都足以让他做出这种选择。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
顾烨拒绝了!
顾易自然不会去做什么丞相。
以他的水平,让他处理一些制度的革新确实能行,但为相治理一国他是不可能比得上那些个能够名垂青史之人的。
而且对于顾易而言,他终是要离开洛阳。
丞相之职对他而言只是负担!
顾易直接操控着顾烨,上疏请刘禅拜张华为相。
其实若是钟会的性格能够改一改的话,以钟会的能力作为丞相而言也是绰绰有余。
而且这家伙脑子转的快。
对于顾易的各种革新,也能迅速接受。
但可惜的就是这家伙过于刚愎自用。
而张华则不同。
虽然如今张华在朝堂之中的地位并不算高,但所处理的事却从未出现过差错。
且张华还是顾琛当初所提拔之人。
最关键的是——
这家伙的能力完美符合顾氏的要求!
在原本历史之中,他可是能在西晋那种混乱的朝堂之中平衡好四方势力的存在。
有着这种人于朝堂之内,顾易才可以彻底安心。
对于顾烨的这个决定,满朝皆惊。
竟然真的有人能够拒绝送到嘴边的丞相之位?
甚至就连刘禅都有些不理解。
他相继召见顾烨问了数次,包括刘谌也来见了顾烨,皆是不解顾烨为何会这般。
这一次,顾易并没有隐瞒。
他直接说出了自己对于四方蛮夷的隐忧。
刘禅对此自是不以为意,还劝顾烨无需大惊小怪就老老实实的待在洛阳,帮着他治天下。
而至于刘谌对此的态度则是无比严肃,认真朝着顾烨一拜,道了句:“昭德高义!”
没有人能想到
一个丞相之位竟然还会出现三辞三让的戏码。
在顾烨数次拒绝之后。
刘禅万般无奈,也只能听其建议要将丞相之位交给张华。
但张华岂能答应?
他如今还只是个尚书郎,直接一下子做到了百官之首的位置上,这种跨越甚至就连他都难以接受。
张华甚至还来见了顾烨。
想让顾烨应下丞相位,哪怕就算再让也不要让给他。
顾易并未多说什么。
只是操控着顾烨直接将张华领去了皇宫,见到了刘禅。
请刘禅将昔年顾琛对于张华的评价给说了出来。
别的刘禅可能背不下来。
但顾琛所留下的东西,他早已铭记于心。
“博闻强识若沧海纳川,经纶世务有柱石之器,然骨鲠过甚,恐折于宵小机变——然盛世弼臣,足堪大用。”
当听到刘禅说出这句话之时,张华整个人瞬间就呆住了。
他万万想不到;
当年顾琛面对如此年轻的他时竟然能够做出这种判断!
顾易先是操控着顾烨朝着刘禅行了一礼,旋即拍了拍张华的肩膀,正色道:“茂先,切莫辜负祖父的期望啊。”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张华眼眶顿时一红。
他看了看顾烨旋即又看了看刘禅。
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朝着刘禅认真的跪拜了下去。
“臣,领命!”.
——————
“炎汉延熙八年,炎汉丞相蒋琬患病,上疏请辞并荐顾烨为相,皇帝允之。
顾烨深谙边事夜观星象后,于宣室殿谏言:“臣善谋而短断,尚书郎张华通晓兵法、明察戎机,若拜为相可安社稷。“
遂三让相位。
后世赞曰:“烨光灼灼,不耀庙堂。让相扶鼎,四夷绥章。”
——《汉语词典.让相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