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刘禅崩,九州动 (求月票)
第16章 刘禅崩,九州动 (求月票) (第2/2页)就在这时,刘禅终是醒了过来,刚一睁眼便看到了守在眼前的刘谌与顾烨。
看着两人面上那浓郁得化不开的悲戚之色,刘禅微微一怔,旋即反应过来,瞬间洞悉自身状况,竟突兀地轻笑一声,问道:
“朕,怕是大限将至了吧?”
“父皇!”刘谌满脸悲恸,声音都带上了几分哽咽,忙不迭开口,“儿臣这便去宣太医,父皇洪福齐天,定会安然无恙、万寿无疆!”
言罢,他转身便要高声呼喊太医。
但刘禅却抬起手,轻轻拦住了他,声音虽已微弱,却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不必了,朕自己的身子,朕心里有数。”
此刻,他的神情无比坦然。
其实刘禅一直以来都对死亡心怀恐惧,就连他自己都未曾料到,当真直面这生死关头,整个人竟能如此从容。
刘谌一愣,眼中满是不舍与哀伤,“扑通”一声,直直地跪在了地上。
“昭德……”刘禅并未理会跪地的刘谌,而是朝着顾烨摆了摆手,示意他去宣群臣进宫。
顾烨眼眶泛红,满脸悲戚地快步走了出去。
不多时,群臣鱼贯而入,每个人脸上都笼罩着深深的悲痛。
刘禅静静地扫视着众人,待众人纷纷跪地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几分虚弱,却在这寂静的殿内清晰地传进了每个人的耳中:
“朕这一生,本无甚大志向。”
“起初,甚至连当皇帝的念头都没有,只盼能安安稳稳地度过此生。”
“却不想,竟一路走到了今日。”
众人听闻,哀伤之色愈发浓重。
这便是刘禅的独特魅力!
他无需刻意作为,只需端坐于龙椅之上,便是众臣心中最理想的君主模样。
刘禅面容平静,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似是在回溯人生的各个阶段。
忽而,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笑,转瞬,又眉头轻皱,浮现出痛苦之色。
泪水悄然滑落,他再度看向众人,语气带着无尽的感慨与自责:“朕,有负先帝与尚父的殷切期望。”
“多年来毫无建树,只知贪图享乐,实在无颜到九泉之下与先帝和尚父相见。”
“朕也不敢奢望后世能留美名……”
“只望诸位爱卿能够辅佐太子,继续守护我大汉江山社稷。”
说着,刘禅缓缓将目光转向顾烨:“昭德……”
“朕至今仍记得,当年先帝驾崩前,一心盼着尚父到来的情景。”
“先帝深知朕的才能……一直强撑着最后一口气,直至见到尚父,才安然离去。”
“朕糊涂了一辈子,临死之际,绝不能再糊涂。”
“如今天下动荡不安,若是太子难当大任……”
刘禅目光扫向刘谌,语气愈发凝重,“昭德,你可另行择贤而立!”
一时间,殿内鸦雀无声。
仿若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彻底的死寂!
此时此刻宛若当年的那一幕重现!
刘备当初将刘禅托付给了顾琛。
而如今,刘禅再次将刘谌托付给了顾烨。
但两者之间的意思却完全不同。
顾琛的功勋是所有人都无法掩盖的,甚至就连刘备这个皇帝都比不过顾琛。
但顾烨终是不同。
这种信任,甚至要超过托孤。
但对此众臣却又莫名觉着无比合理。
这才符合刘禅的性格!
顾易并未多说什么,只是放任顾烨朝着刘禅深深的叩拜了下去。
而刘谌从始至终也从未说过什么。
殿内悲伤的气氛愈发浓郁。
在说完此事之后,刘禅似乎是打开了什么心结一般,又开始回忆了起来。
他感叹着自己的幸运;
回忆着这些年来一个接着一个离他而去的大臣。
时间缓缓流去
他的声音也是愈发的虚弱。
随着第一缕阳光划破天际,照进殿内。
刘禅的话音忽然一顿——
他竟突然坐了起来,直直的看着眼前的阳光,似乎是看到了什么一般,激动的开口:
“尚父.您来接我了吗?”
刘禅泪如雨下。
就如同一个小孩子看到了能让自己安心的大人一般,没有半点皇帝的威仪。
他还在说着什么.
但声音实在太小,完全被殿内阵阵的哭声所覆盖。
——阳光愈发耀眼。
就在那一缕阳光完全照亮了他身体的瞬间。
他整个人忽然便重新倒了下去,呼吸亦是渐渐停了下来,表情停留在了那满是笑容的刹那。
“父皇!!!”
“陛下!!!”
刘谌与顾烨二人几乎同时开口。
而这阵阵的哭声。
也在这一瞬间,直接达到了顶峰。
延熙十八年,三月戊戌日;
——刘禅崩于洛阳北宫,享年六十五岁。
谥为仁;
乃为大汉孝仁皇帝。
太子刘谌继位,改元“乾极”。
这注定是一件足以影响到整个大汉的大事。
刘禅这个人。
虽然在大汉各项制度的制定当中没有什么存在感,但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听劝。
他这些年来还是对百姓做了不少的善事的。
这也是大汉历代先君留下来的惯例之一,刘禅自是会遵守。
对于百姓们而言——
刘禅绝对算的上是一个明君。
毕竟他从来都没做过,霍霍百姓们的事。
当听闻刘禅崩殂的消息之时,所造成的影响丝毫都不下于昔年大汉时的任何一位明君。
——举国悲痛!
说的就是如今的大汉。
这种情况更是大大影响到了边疆的战事。
并不是幽州。
幽州的情况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
文鸯的勇猛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尤其是在顶着杀父之仇的情况之下,他的战斗力更是发挥到了极限。
刚刚赶赴幽州。
他立刻便逆转了幽州的局势,将杀入幽州的鲜卑军给杀了回去。
此事影响的主要还是匈奴及羌人的情况。
他们对于大汉原本还有一些顾忌,面对大汉强硬的态度并未选择直接反叛。
——但如今不同了。
刘禅在这种关键的时候逝去。
不仅仅影响到了大汉,同样让这些人更加有了自信。
当有人提出此乃上天要惩罚大汉之后。
这一战终是彻底开启!
就在延熙十八年,七月;
匈奴、羌人相继开启了对大汉的进攻,九州国丧未止战乱再起。
局势顿时便严峻了起来。
就在这种情况下,登基大典的筹办只能潦草一些。
刘谌必须要在这种时候快速登基,稳住人心。
顾易给刘谌的安排十分妥当。
于洛水之畔行登基之举。
哪怕这所谓的大典要简陋很多,但对于百姓们能够带来的影响却要远超以往!
刚刚登基,刘谌便已经表现出了与刘禅完全不同的性格。
他并不会去做刘禅那种吉祥物皇帝。
——他是真正的帝王!
但刘谌又与刘璿的膨胀不同,他会听从臣子们的建议,不会那样的目中无人。
他甚至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动。
这就是刘谌的不凡。
他可以说是完美继承了刘备与刘禅两人的优点。
对于手下这些十分有才能的大臣,他给予了很大程度的信任,并未去更改大汉当前的制度。
同时间,他更是听从大臣的建议施恩于民。
相继于洛阳京畿等地赏赐民爵位。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大汉的局势迅速便稳定了下来。
刘禅死亡所带来的阴霾.
终是渐渐退去。
而刘谌也正如顾易所想一般,在稳定了局面之后立刻便出手解决掉了刘璿。
只不过这种事实在太小。
根本就无人在意。
甚至就连顾易都不在乎这点小事。
于他而言。
当局势已经逐渐稳定的那一刻起,他便已经要离开洛阳了。
北宫。
刘谌看着手中的奏疏,脸上也是闪过了一丝不舍。
“昭德当真心意已决?”
他看向了眼前的顾烨。
其实刘谌是想亲自出征的,但当他继承皇位的那一刻起便已经不能再任性下去了。
“陛下可还记着昔年臣问陛下的那个问题?”
顾易丝毫都不犹豫,操控着顾烨问道。
闻言,刘谌愣了一下。
旋即这才反应过来,脸上立刻便闪过立刻惊讶之色:“昭德早已想到了今日?”
“不错。”
这一次,顾易并未否认,直接点了点头道:“臣相信祖父的判断。”
刘谌也是微微点了点头,感叹道:“昭烈公确乃万世难寻之人。”
说着,他又是轻轻叹了口气:“只可惜啊.朕如今已为天子,难同昭德共伐不臣。”
“昭德。”
“你我二人虽名为君臣,但实则不然。”
“昔年昭武皇帝便有言在先。”
“我刘氏之鼎,当刻顾氏之名。”
“朕还记着此誓。”
刘谌的表情愈发严肃,缓缓起身走到了顾烨的面前:“朕虽不能与昭德同行。”
“但朕还是那句话。”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昭德只管征战厮杀,朕绝不会让朝内出现任何问题!”.
——————
“延熙十八年三月戊戌,帝崩于洛阳北宫。
帝讳禅,绍承大统凡四十余载,未尝亲执干戈以征不庭,然能尽托国柄于贤辅,垂衣裳而治。
凡政令刑赏,悉委重臣,使海内晏然,黎庶安堵。
百姓仰其德化,咸称仁主。
及崩,洛阳罢市巷哭,京畿父老遥祭于道。
礼官议谥,以柔质慈民曰孝,惠爱忘劳曰仁,乃谥孝仁皇帝,葬惠陵。”
——《炎汉书.孝仁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