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19章 统元盛世启,提前五百年的航海(求月票)

第19章 统元盛世启,提前五百年的航海(求月票)

第19章 统元盛世启,提前五百年的航海(求月票) (第1/2页)

与以往每次的大胜皆不相同。
  
  此一役——
  
  明明给大宋带来的东西将会远超以往,但无论是对于大宋朝堂也好,亦或是对于顾瑾也罢。
  
  战后所迎来的,却并不是欢庆。
  
  而是最为悲凉的国丧。
  
  开封。
  
  顾瑾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返回了此地,来接管大局。
  
  赵德昭确实不堪大用。
  
  他太老实了。
  
  这一点,从原本历史之中的种种便能看得出来,甚至都未曾等到赵光义亲自对他下手,他自己便死在了自己的剑下。
  
  这种人可以称为仁义君子。
  
  但却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
  
  也好在赵匡胤安顿好了一切,无需让赵德昭去做什么,只需要等待顾瑾亲自归来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顾瑾将整个前线军事都交给了杨业。
  
  这是对辽国最为了解的将领。
  
  纵使顾瑾也不甘心,但他也不得不选择回朝,来稳定大局,同样也要安顿好对于此战的奖赏。
  
  开封城,入眼皆是悲凉。
  
  身为开国之君,赵匡胤在整个大宋的影响远超旁人想象。
  
  尤其是这些年来顾瑾再次在整个宋境之内展开了改革,让整个大宋百姓的日子再次上了一层楼。
  
  这一系列的种种都让赵匡胤这个皇帝更加受人爱戴。
  
  如今帝崩,所带来的影响自是极大。
  
  顾瑾一直都在稳定着大局。
  
  不仅仅是庙堂之上,同样还包括了各地百姓的民心。
  
  通过御史台。
  
  他将此一战的结果朝着天下各地散去,就是想要用此次的大喜来冲刷掉帝崩的大悲。
  
  这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尤其是听闻到顾氏再次独掌朝纲之后,整个大宋境内的百姓对此皆是欢呼雀跃。
  
  那源于赵匡胤身死所带来的恐惧。
  
  在这种种的情况之下,越来越弱。
  
  而顾瑾也是并未犹豫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亲手操办了赵德昭的登基大典。
  
  他并未如同以往顾氏子弟那般轻仪式。
  
  相反——
  
  这一次他所举办的登基大典远超以往。
  
  并非是为了面子。
  
  真正的原因同样还是因为赵匡胤的身死,除此之外,也就是他需要向天下人说明大宋乃华夏正统。
  
  局势已经变了。
  
  顾瑾已经清楚的察觉到了这点。
  
  大宋与辽国的争执,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结束的。
  
  因为两国的国力都在节节攀升。
  
  且掌权之人皆算有能。
  
  两国相争就是如此,就亦如昔年战国时期那般,秦国的崛起以及列国的不断衰弱,奋六世之余烈最后才开花结果。
  
  至少在当前的情况之下,他还看不到宋辽两国之间的可战之机!
  
  而这同样也是在为了他日做准备。
  
  对于顾瑾所安排的这一切,赵德昭自是不会拒绝。
  
  别说是他。
  
  甚至就连赵光义都是绝对的配合。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
  
  开封九年,三月。
  
  赵德昭于开封正式登基,改元“统元”。
  
  寓意——“一统天下、统御四海”。
  
  大赦天下,赏赐群臣。
  
  时间匆匆而逝。
  
  整个天下之间仍是风起云涌。
  
  ——北汉之战的消息,已经彻底传了开来。
  
  辽国那些将领先前所做的一切,在这种情况之下终是遭到了反噬。
  
  不仅仅未能影响到此战的局势。
  
  同样也是让整个宋军与顾氏的威名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但饶是如此,这一切于当前的局势却也无用。
  
  王应琛在整个雁门关设下了重兵,就是在防范宋军踏过雁门。
  
  他绝对可以称之为此一战的受益者之一。
  
  虽然辽国的伤亡并不小。
  
  但王应琛已经是彻底掌控了权力,将整个辽国的权力都集中到了庙堂,这对于他乃至耶律贤而言,绝对可以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于一个帝国而言。
  
  ——权利的统一,所代表的便是政令的一统。
  
  而王应琛接下来的目标同样也只有一个。
  
  那便是辽东。
  
  这也是时代的必然性。
  
  其实如今的宋国与辽国之间,双方就像是两个极端一般。
  
  地势的不同,所给两国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制度方式。
  
  宋——当然是以商业为主。
  
  江南之地多年的商业基础就注定了这一点,包括两广之间的海贸繁荣。
  
  而辽国则是以自己广袤的疆域来大大发展农业。
  
  这一点与原本历史之中截然不同。
  
  其实按照当前时代的生产力来看,若是长此以往的话,自是辽国这种模式更加适合发展。
  
  因为商业有着一个上限。
  
  而当前时代,农业仍旧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
  
  宋国同样也需要粮食。
  
  至少以当前的土地而言长此以往下去,所能耕种的面积是远远不够的。
  
  但自拿下了北汉之后,这一点便完全不需要去担忧了。
  
  短时间内,这些问题都可以不必在乎。
  
  而顾瑾他完全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去发展北汉之地,让当地的百姓恢复过来,实行开垦的同时在国内达成经济循环。
  
  同样的——
  
  他也可以以海贸之势来与辽国去争辽东!
  
  这是他必须要做的。
  
  两广到辽东,蓬莱到辽东。
  
  这其中的海路在如今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了,包括琉球之地与顾氏之间的联系等种种,这一切都给与了宋国能去一争的可能性。
  
  顾瑾自是不可能会放弃这个机会。
  
  要说哪里最为不好。
  
  那便应该是顾瑾彻底被绑在了朝堂之上。
  
  但这一切于他而言也是他该承受的。
  
  国事战事
  
  这一切的种种都需要他去调度。
  
  好消息就是,这一代的顾氏子弟虽然不是那般的优秀,但也算得上是可用之人。
  
  尤其是再加上顾氏代代相传的各种资料,以及各代先人昔年所提出的设想,虽然其中东西并非是全部可用,倒也是有着不小的可取之处。
  
  ——以工代赈,税收减免,土地改制。
  
  这一切的手段都是让北汉之地快速复苏过来的基础。
  
  除此之外,顾瑾同样还利用起了顾氏的资源。
  
  让顾氏于北汉之地经营钱庄,提供贷款给当地商户及百姓。
  
  顾氏的财富绝对可以称之为当世之最。
  
  千年积累的底蕴。
  
  给与了顾氏十足的底气。
  
  同样的,利用顾氏的基础也是在刺激经济的复生。
  
  让顾易比较惊讶的是,这一代的顾氏子弟竟然在北汉之地搞起了专门的“工坊区”。
  
  以顾氏和朝廷的名义。
  
  就在整个太原发展起了以地区特色为主的皮毛加工制铁等工厂。
  
  在聘用百姓的同时。
  
  以官方的渠道,通过海贸的方式来发展地方上的经济。
  
  这完全超出了顾易的预料。
  
  哪怕他早已确定,当前九州的商业发展已经超出了原本历史太多太多,但却压根也没能料到,这种局面竟会提前这么早的出现。
  
  这算是啥?
  
  资本主义的雏形嘛?
  
  顾易倒也并非是有着什么其他的念头,只是习惯性的沿着这个模式继续思考了下去。
  
  众所周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初始,便是因为工业与运输的“动力瓶颈”。
  
  煤矿开采、包括纺织以及冶金等手工业作坊所受到的天然缺陷,无法支撑规模化、集中化的工厂生产。
  
  最后才在“灵感爆发”之下。
  
  经过一代代的迭代,最后产出了蒸汽机。
  
  如今这算不算是工业革命的初始?
  
  顾易也不清楚这一点。
  
  但很显然,当顾氏踏出了这一步之后,他们早晚都会面临到这方面的问题。
  
  在一阵犹豫之后。
  
  顾易也是并未去干涉这一切。
  
  虽然这很有可能对整合九州造成极大的影响,但事情的发展向来不会一成不变,更别说他还有着修正的机会。
  
  顾氏的路注定充满了艰辛,同样也是需要处处碰壁。
  
  他不能因为后世人的思想就来遏制一种发展。
  
  除此之外,顾瑾还在整个北汉制定出了长期发展的制度。
  
  除却兴建顾氏学院,强调华夏正统之外。
  
  他们通过顾氏一代代人行天下,对各地地势的了解与掌控,划定出了部分区域,用以推广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与江南纺织业形成产业链。
  
  这样做的原因自是有很多。
  
  他不能让所有的百姓都去耕作桑树。
  
  这样的行为,会对粮食价格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他只是通过地域来划定区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