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云大怒!
第三百零七章:云大怒! (第2/2页)刘辩的目光转向场上,看着明显吃了大亏却仍倔强地准备再次挑战吕布的甘宁,心中微叹,但面上维持着宽和,宽慰道:“奉先乃是大汉首屈一指的猛将,正值鼎盛之年,兴霸一时不敌也是常理……不如让子龙与兴霸切磋一番?”
甘宁闻言,目光立刻扫向一旁身着白甲白袍的赵云。
见他身形比吕布瘦削不少,急于找回颜面,重获天子信任的甘宁,立刻重重地点了点头。
打不过吕布,难道还打不过这个看着文弱些的赵云?
不过方才的惨败终究让他收起了几分狂傲,他抬手将额角散乱的发丝捋至鬓后,眼神凝重地锁定那一抹醒目的白色身影。
在战场上,一身白甲白袍无异于活靶子,无异于向敌人宣告“主将在此”。(注1)
若非有着绝对的自信与实力,无人敢如此穿着。
若是旁人,甘宁只会认为这是在哗众取宠。
但天子帐下无庸将,赵云能以弱冠之龄担任比二千石的中垒营校尉,自然是有着与之相匹配的才能。
敢如此着装,必有强劲的武艺为倚仗!
然而,出乎甘宁预料的是,交上手后,眼前的赵云与他预想的截然不同。
面对甘宁疾风骤雨般的进攻,赵云只是稳稳立在原地,手中步槊挥舞,只守不攻。
赵云身上的气势与武艺看似平平无奇,并没有吕布那种摄人心魄的威势,只是令他烦躁的是那严密得如同铁桶一般防守,竟让他找不到丝毫破绽。
场边观战的吕布,眉梢不易察觉地微微一挑。
外行人或许以为甘宁占了上风,将赵云压制得只能防守,但他却看得分明。
赵云气息平稳,眼神沉静,每一次格挡、每一次化解都显得游刃有余,甚至是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
那步槊在他手中,以“搅”和“揉”的方式,轻易就将甘宁凶狠的攻势消弭于无形。
赵云的目光淡淡扫过甘宁,一副不动如山的架势。
二十回合不到,他已完全洞悉了甘宁的招式路数和薄弱之处。
他无意效仿吕布那般凌厉,将这位未来的新袍泽的面子扫落在地。
但甘宁显然并不领情,见赵云始终这般只守不攻,仿佛在“戏耍”自己,一股被轻视的怒火猛地冲上头顶,怒喝道:“匹夫!既来接战,何故作此小女儿之态!”
嗯?!
云大怒!
赵云眼神骤然一凛!
方才的平和瞬间被一股锐气取代,手腕一抖,攻势骤然爆发,枪影如密集的雨点,又如漫空飘洒的梨花,虚实难辨,刚柔相济。
攻势时而刁钻处直指要害,时而连绵处如浪涛奔涌!
这突如其来、完全不似前态的凌厉攻势,让甘宁应接不暇。
仅仅三个回合,疲于应对的甘宁手忙脚乱之下,一个致命的破绽暴露无遗!
赵云槊尖精准地一挑,甘宁手中的木槊应声脱手飞出!
紧接着,赵云身形如电,小跑着微微跃起,一脚正蹬在甘宁胸口,直直将他踹飞出去。
甘宁闷哼一声,整个人如同断线的风筝般倒飞出去,重重摔在地上。
这一次,甘宁没有失去意识,却也没有立刻爬起来。
只是怔怔地仰面躺着,目光空洞地望着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飞鸟。
一个从未有过人思考过的荒诞问题,毫无征兆地浮现在他混乱的脑海中。
所以,鸟为什么会飞?
(2709字)
——
注1:历史上穿白甲白袍多半就是装逼的,除了“白马义从”外,最好的例子就是薛仁贵,还只是个下级军官的时候为了在李世民面前表现而特意穿白甲白袍。
《旧唐书》: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太宗遥望见之,遣驰问先锋白衣者为谁,特引见,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并赐生口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