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再遇故人,心思活络的小满
第二百五十二章 再遇故人,心思活络的小满 (第1/2页)过来军区时,前路不明,甚至陈默自己都没有把握这次的事情,到底会以什么形式收场。
毕竟,走军事科学院的渠道请外援,也只是临时决定,能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或者说能不能压住今天过来兴师问罪的几个首长。
这些都是未知。
如今,事情解决,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
从军部行政大楼出来,陈默扶了扶额头,还真有一种脱力的感觉。
跟这帮老头子打交道,大半天下来,比跑十公里都累得多,就连说话,都不能像平时那么自在,需要斟酌再三。
确实挺累人。
“那陈营,我先回去收拾下行李,等下见。”
“行,不急,等下门岗那里汇合。”
“可以。”
跟着一起出来的方培军打了声招呼,急匆匆的朝着政治部所在的方向快步离开。
在楼下等了许久的王建勇,瞧见秀才出来。
他也快步跑到跟前,先是认真观察了下陈默的神情,确保自己没看出什么,才开口道:“营长,上面这次怎么说。”
“人能给咱们吗?”
“问题不大。”
陈默笑了笑,又抬手指了指远处门岗的位置:“军区给咱们安排了个教导员,是政治部宣传局的人,把车开到门岗处等着吧。”
“等会咱们带着教导员一起回去。”
“诶,得嘞!!”
不用详细的解释,就单单安排政工干部到示范营,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至少从军区层面,开始真正重视建营的问题。
陈默倒是没有王建勇这么乐观。
等到方培军带着行李汇合,他一直坐在后排座上思考接下来的营建问题。
只要大量军官,骨干到位,营级组织架构就能着手搭建起来。
途中不出意外的话,以后数个月内,建营都会以猛烈的速度变化,不缺装备和人员,那单位必然能呈现出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营建,磨合,梳理,就是后续的工作重点。
可难点也有不少。
士官学院沿用太山基地,就算扩大学院面积,也很难支撑起全营所涉及的后勤,装备,人事,经费,分队场地划分等等问题。
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一直为骨干的事忙碌奔波,都没来得及去学院看看扩建的情况,连分配的榴弹炮营营区,都没有好好的规划。
这随便想想后面,要面临的问题。
陈默就是一阵头大,想要缕清后续的思路,就必须分清主次,分清哪一项才是绝对效率和权重优先原则。
想到兴起的地方。
陈默干脆从车里找到一个记录簿,用铅笔,像是写工作日记似的,把眼下需要做的工作,大大小小列举了几十条。
坐在一旁的方培军认真的看着,但他偏头的幅度并不大,尽可能的不让自己搞出动静,影响陈默记录的思路。
王建勇坐在驾驶位开着车,时不时扭头看看后排两人的配合。
瞧着这么默契,连他都舒坦的松口气。
说实话,在老王的印象中,秀才这个人虽平时表现的比较随和,但主意太正了。
往往想一出是一出。
如果上面安排过来的政工干部,不能保证合作顺利,两人一旦发生意见相左的情况。
那么刚刚才聚集起一点人气的营区,很可能再次陷入新的困局。
长久合作的人没什么,只是一开始磨合的时候,总得需要有人强硬,有人能退一步,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陈默出发去军区时还是上午,回来,基本上天都快黑了,能赶上吃晚饭。
车辆在行政楼前停下。
陈默推门下车,手中拿着记录簿,随口交代道:“班长,你安排下方教导员住宿的问题。”
“然后记得去找连长登记一下,有空就多带着教导员在营区转转,介绍下情况。”
“我去找下王师长。”
“行,放心吧。”
王建勇拍了拍胸脯,保证似的回应着。
陈默对着方培军点点头,随即转身朝着行政大楼跑去。
如果说各连队都到位了,需要合训,需要指挥,这个陈默自认为还是挺在行的。
毕竟有之前带蓝军营的经验,支撑起来并不算很难。
但要说建营初期的问题,陈默就不在行了,反正营区这边还有正师级的大校,整天在这混吃混喝。
不用白不用。
本着请教无大错的原则,陈默去找王松合时,还没等走到老王的办公室呢。
迎面碰到满学习手里拿着铝制的饭盒,溜达着下楼,看样子是要去吃饭。
“怎么吃这么晚?饭堂不是有餐具吗,在那吃点得了。”
陈默随口打了声招呼,正要继续上楼时,满学习疑惑道:“营长,你上楼要做啥?”
“找王师长。”陈默回应道。
“那你得去食堂。”
得知营长要找王松合,满学习无奈的扬了扬手中的饭盒:“王师长有家人来看他了,我听说是他闺女。”
“咱们整个营区的人,差不多这会都在食堂那边瞎晃悠呢。”
“老王的女儿?”陈默闻言,话语脱口而出,连师长也不喊了。
要说王松合的女儿,陈默还真有点印象,以前好像协调过一罐茶叶,就是这个闺女送的。
当时好悬没被揍一顿,这老梆子对他那个女儿可是宝贝着呢。
“她怎么会来咱们营区了?”陈默有些好奇。
“不清楚。”满学习摇摇头:“我听说好像是今年才考上晋阳医科大学,这是暑假刚开学军训完,有两天的假期就过来了。”
“晋阳医科大学.”
陈默听到这个学院的名称,神情明显一怔,整个人驻足原地没有动弹。
这个学院,他可并不陌生啊。
前世02年的时候,他刚刚在战争辩论赛中获得一些成绩,被老领导给带到军区。
曾在军区卫训队认识一个女同志。
当时正是信息化体系发展萌芽期,国防生体系第一批也即将毕业进步部队,军区大力鼓励高学历人才从军。
除了国防生,还在各大高校宣传征兵政策,鼓励大学生参军。
陈默认识的那个女同志,就是02年军区卫训二队的一名成员,同样是1999年进入晋阳医科大学,02年响应国家号召,大学生入伍参军。
记得那时是九月份,年仅22岁的陈默被首长看中,带到机要部门担任一名机要秘书。
真可谓是年少得志,意气风发,整个人走到路上都带风。
他去卫训队调取档案时,由于经验不足,去的时候没有提前给人通电话,去到那边没人执勤。
陈默就坐在卫训队的花坛路牙子上,一边等,一边看着二队的人在训练。
等到二队人休息的空挡,几名女同志跑到树荫下休息,有个叫王路一的学员,盯着他看了好一会。
哪怕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陈默都还记得清清楚楚,那名女学员问他是不是一队的人,怎么卫训队还有干部在这。
当时的自己,也是无聊,跟对方攀谈了许久,临近别还曾留下了各自单位的电话。
期间倒是没有怎么联系。
后来卫训队训练结束,王路一被分配到后勤卫生队,由于学历的原因,在当时的环境中,很容易提干。
王路一授予中尉军衔时,陈默已经是上尉了,对方还特意提着啤酒,买了些小菜,跑到机关部门找他庆祝晋升。
只是当时,老领导已经不在部队。
陈默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机要秘书,也只是机关内一名普通的干部。
整个人有些消沉,勉强赴约,还需要人家一个女同志开导。
后来。
陈默按部就班的根据年限,晋升到少校,王路一在卫生队工作做得不错,加上后勤军衔本就升得快。
对方也追了上来。
只是,当时的陈默已经心灰意冷,多年的机关边缘人物,在他内心形成了极大的落差。
正好赶上机关整顿,陈默递交了转业申请,以前认识的不少朋友,都劝导他不要离开部队。
机关清闲,好歹是个铁饭碗,哪怕要转业也要再熬几年,看看能不能晋升到中校转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