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23章 枪杆子,笔杆子,秤杆子

第223章 枪杆子,笔杆子,秤杆子

第223章 枪杆子,笔杆子,秤杆子 (第2/2页)

故事说着说着,终于来到了今日最高潮的一段,堂下数百人已完全听得入了神,屏息静气,不发一声,生怕扰了说书先生。
  
  却见那说书先生抚尺一拍,亢声击节曰:
  
  “先帝拜请丞相曰:吾虽名微德薄,愿足下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吾当拱听明诲!
  
  “先生不出,如天下苍生何!
  
  “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丞相见先帝之意甚诚深笃,乃稽首伏地,泣声而请曰:
  
  “将军既不相弃,亮愿效犬马之劳!”
  
  闻书至此,堂下众人再度赞叹先帝的求贤若渴、礼下于人,更感慨原来丞相与先帝竟有这样一段故事,难怪先帝与丞相鱼水相得,难怪丞相为大汉鞠躬尽瘁。
  
  说书人今日故事已毕。
  
  按照往日规矩,台上屏风即将被拉上,说书人即将自幕后退走。
  
  然而就在此时,台下忽有青年才俊朗声高呼:
  
  “刘先生,你说了三个多月才说到先帝请丞相出山!
  
  “到底何时才能说到傅忠勇、张忠毅、程忠刚、冯忠隐他们为先帝捐躯死命故事?!
  
  “如今陛下追谥忠烈,天下无不荣之,我今日出钱十万,再单给刘先生你一万钱!
  
  “你且留下,与我们说一说忠勇、忠毅、忠刚、忠隐故事罢!”
  
  此言一出,食肆鼎沸。
  
  “对啊刘先生,值此伐吴大胜,夷陵耻雪,追谥忠烈之时节,你且给我们说一说罢!”
  
  说书人本欲退走,但听到此事,却是留了下来。
  
  不多时,有一小厮从幕后走了出来,与说书先生耳语几句,说书人这才一拍抚尺,道:
  
  “好,适逢其会,在下便与诸君说上一说!”
  
  此言落罢,那留住说书人的青年才俊当即豪气十足地从腰间掏出一串玉佩,递给食肆作为抵押,复又招来一名正在给他摇扇的僮仆,吩咐那僮仆回家取钱去了。
  
  待僮仆取得钱来,说书人已经说到了故事最激昂之处:
  
  “却说先帝麾师徐退。
  
  “傅忠勇独领孤军,为先帝横刀断后,拒战吴贼!
  
  “其所统军士,至矢尽弦绝,刀卷甲残,犹奋不顾身!
  
  “迎吴贼刀兵而上、张齿嚼贼者犹蛾之赴火,继之不绝!
  
  “待傅忠勇所统将士死尽,傅忠勇已是血满衣袍,不似真人,反似神鬼雄壮。
  
  “吴贼见而惧之,乃遣人至傅忠勇近前令其降。
  
  “傅忠勇乃瞋目叱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
  
  “遂复挥刀陷阵,将死犹斩吴犬将校司马十数人,力竭血尽乃死,而膝终不可屈!
  
  “吴人衔恨,欲剖腹挖心辱之!
  
  “但见傅忠勇胆大如斗,色若丹砂!
  
  “吴贼尽皆骇然股栗,不敢不全傅忠勇英躯,终以礼厚葬!”
  
  斯言既罢。
  
  不论是阁楼上的达官贵胄及其子弟,还是书台四围大小豪强富户的青年才俊,无不因忠勇侯傅肜勇壮故事而血脉贲张。
  
  “古之贲、育,何足逾此!”
  
  “大丈夫立世,正当如是!”
  
  “我汉家儿郎,宁以刀折,不以膝折!”
  
  “……”
  
  待一众青年才俊激愤之情稍罢,说书人才继续将张南、冯习、程畿诸将忠甘义胆之事迹慷慨道来。
  
  “却说程忠刚溯江而还。
  
  “或有求告于程忠刚者:将军其听我一言,吴鼠追兵已至,我等舟船难以逆流而还,唯解船轻去,乃可以免死!
  
  “程忠刚愤而斥曰:吾在军,未尝为敌挫败而走!
  
  “况陛下尚在大江上流不远,吾岂能弃陛下而走乎?!
  
  “遂留后军,横江为壁。
  
  “其麾下战船不过十余,舟士不足千数。
  
  “而俱皆面西,朝先帝舟船龙纛高声疾呼,愿以死报国!
  
  “声振波涛,响彻云霄,先帝其时已去数里,此声竟犹在耳边,乃怆然而泣下。
  
  “程忠刚乃率众面东顺流,以舟船冲撞吴贼水师。
  
  “贼舟环之十重,矢石交下。
  
  “程忠刚船桅尽折,舱板如猬。
  
  “舟士或断臂、或洞胸,仍转楫鼓棹,迎流逆冲!
  
  “彼时日暮,有将请曰:
  
  “程将军,陛下已安,我等尽力,再战则无用于国,不若趁夜投江而走,或得一活!
  
  “程忠刚瞋目裂眦,拔剑斫舷。
  
  “厉声曰:吾闻汉将可死,不可走也!
  
  “吴人欲跳帮登船,程忠刚乃执戟而战,贼船有倾覆者。
  
  “至贼众大至,共击之。
  
  “程忠刚身被数十创,血染江波,犹手执长戟,立于船头。
  
  “贼不敢逼,环而射之,矢集其胸,如猬毛起。
  
  “舟既半沉,忠刚乃奋臂呼曰:
  
  “吾死,当为厉鬼杀尔鼠辈也!
  
  “遂投江而死,尸立水中。
  
  “吴人钩其尸,见怒目如生!”
  
  食肆之中,无有为此而喝彩者。
  
  然大赞傅忠勇、程忠刚诸将勇武义烈者有之。
  
  大赞先帝能得人死力者有之。
  
  对吴贼切齿痛恨,恨不能食肉寝皮者亦有之。
  
  如此食肆不只一家。
  
  如此故事,亦非只一人讲述。
  
  市肆、里闾、寺观、军营,无不以追谥忠烈之事为谈资。
  
  就连素日不知家国大事的民人亦停锄辍织,聚而相论。
  
  议论既起,便有人专研谥法。
  
  关公壮穆侯、张公桓侯,孰为更尊?
  
  或有好事者言:壮表武德克敌,穆示德容深远,桓则辟土服远之义,位当在壮穆之上。
  
  又有人言:
  
  关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功高难掩,故虽谥次一等,而人心仍以关侯为冠。
  
  唯荆州之失,系于关侯一身,其非独兵败,实乃国运所关,故朝廷于追谥之时,寓此微意。
  
  同样的,还有被谥为“忠隐侯”的冯习。
  
  威德刚武曰隐,不明误国亦曰隐,冯习时为大督,有轻寇致败之责,朝廷追其忠烈,又以『威德刚武』为饰,轻掩其过。
  
  众议未已,又有疑生:
  
  故蜀郡太守杨洪,何得与关张马黄、傅冯程张诸将同蒙美谥?
  
  市井之人揣测纷纭。
  
  不知何人发力,即日便有言流出:
  
  杨洪临没,上伐吴之策千言。
  
  伏榻极陈:吴不可不伐,时不可不用。
  
  天子览其遗书,为之流涕,遂特赐谥典。
  
  至此,成都之众皆知杨洪之谥,非关乎临阵战功,而在忠谋,故能与傅肜、冯习、张南、程畿等伐吴而殁的大将同得美谥。
  
  至此,成都之众皆知:天子伐吴之心已坚,大汉人心已一。
  
  忠节将军、越骑校尉、蜀郡太守杨洪墓前。
  
  丞相夫人、相府长史蒋琬、令史李福,以及杨洪之子杨颎,于墓前焚香祭告。
  
  蒋琬持天子圣旨,徐声出言。
  
  “……”
  
  “忠节将军、越骑校尉、蜀郡太守杨洪,卒于任上。
  
  “闻洪将死未敢忘忧国,为国家献伐吴二策。
  
  “其忠贞之志,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皆可鉴之。
  
  “谥法云,夙夜警戒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夙夜警戒曰成,佐相克终曰成。
  
  “朕追谥其功,谥曰敬成侯。
  
  “季休,你之忠贞,陛下知矣。
  
  “你于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