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小将韩世忠
第一百五十章 小将韩世忠 (第1/2页)…
得知,赵俣要把奏章全都搬去坤宁宫,最近都在郑显肃那里办公,张纯是真心羡慕和嫉妒郑显肃。
——张纯怎么可能想不到,赵俣这么做,是在保护郑显肃,摆明了,哪怕郑显肃这胎依旧生女儿,也绝不让别人有挑战郑显肃的机会?
‘亏得我才出月子就来帮你处理公务,你对我怎么没有对郑皇后好?’
事实上,张纯满以为,只要郑显肃没有儿子,已经生下儿子的自己,就有当皇后的机会了。
谁想,赵俣根本就没考虑过让她取代郑显肃。
张纯有些想不通,‘郑皇后真有那么好吗?我到底比她差哪了?’
张纯有心撂挑子不干,不再帮赵俣处理公务,也不再给赵俣出谋划策了,最多就像叶诗韵那样,赵俣找她,她才出手,平时就是吃喝玩乐,绝不多干半点。
可张纯又实在舍不得这个接触政务的机会。
别看她、刘明达、章楠现在只是帮赵俣整理和提炼奏章,没有批阅奏章的权力,但这也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从政机会,要知道,她们因此可是能接触到大量的政治事件,这对她们的政治水平可是有很大的提升。
而且,她们,尤其是她,还可以向赵俣进言,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政治资本。
这么说吧,真要是有一天,她有垂帘听政的机会,至少她不会像朱太妃那样,根本无法独自一人垂帘听政。
还有,不论是武则天,还是慈禧,亦或是刘娥,也包括其她掌握一个王朝最高权柄的女人,其实都是从帮皇帝批阅奏章时开始的。
换而言之,在张纯看来,她现在干得事,可不是小事,而是在向着她的太后梦想大踏步地前进。
试问,始终都没有放弃太后梦的张纯,怎么可能放弃这个她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从政机会?
关键,批阅奏章,可不是只有她能干。她不干,有都是人干,而且那些想跟赵俣亲近的女人肯定会抢着干。
没办法,张纯只能压下她对郑显肃的羡慕和嫉妒,跟刘明达、章楠一块带人将奏章全都搬去坤宁宫,继续批阅奏章。
不多时,张纯就看到了一本请功的奏章……
洪武元年,八月初。
钟传不顾环庆路一众将领和谋士的反对,执意进兵至葫芦河附近,主持修筑了前沿据点萧关。
不久后,果然此举引来夏军大举进犯。
面对夏军的全力猛攻,钟传这边不免显得有些进退失据。
好在,章楶顾全大局,派遣大将折可适前去增援钟传,这才稳住了萧关前线。
不过,钟传误打误撞的举措,也给了鄜延路的陶节夫机会。
陶节夫又趁着泾原路与环庆路跟夏军打得火热的功夫,前去偷袭西夏。
原来,陶节夫早在进筑罗兀城时,便打定了还要再进取银州城的决心。
所以,陶节夫一直守在一边,等着发起这第二波攻势。
昔年,宋神宗一朝时,不管是由韩绛、种谔所主导的罗兀城之战,还是由徐禧负责的永乐城之战,全都是为了控制住银州城所开展的战役。
但这银州城毕竟身处西夏腹地,守备森严,所以即便到了赵煦一朝时,如吕恵卿那般能征善战,也始终没有踏出这攻略银州的关键一步。
而如今到了赵俣这一朝,却不一样了。
比之当时的吕恵卿,陶节夫又进取了罗兀城,与银州的距离只剩一线之隔。
陶节夫当即下令出兵,夺取银州城。
当时,鄜延路的属吏表示了怀疑。因为碍于此时的情报迷雾,延安府虽侦得夏军有大军出动,但并不知道是去泾原路,大部分人仍怀疑夏军是去河东。
而夏军若是去攻打麟州与府州,也就是去攻打折家军的地盘,那么来回时间不过十天而已。
以这么短的时间进筑银州城实在太过冒险了。
但陶节夫却并不为所动,而是底气十足地言道:“吾计之熟矣!夏人必西趋泾原。诸君不我从,我当以二子与士卒同死生!”
因为陶节夫的坚持,终于有老将耿端彦挺身而出,率领鄜延路的军队直扑银州城。
而陶节夫的膝下二子同样也毅然前往。
只用了五天时间,鄜延路宋军便击溃了一万余西夏守军,成功夺取了银州城。
而夏军的主力果然如陶节夫所料,跑去了泾原路和环庆路中间的萧关。
等到夏军的主力回来救援时,银州城早已在数月的修缮下工事完备,夏军彻底失去了战机。
这耿端彦虽然名声不显,却是自宋神宗时期便奋战在宋夏第一线的勇将。
二十多年前的元丰时期,他曾随赵卨镇守环庆路,并率领四千甲士大战夏军于贺罗平,取得了大胜。
此一战,宋军俘获牛羊老弱三万余,战马七百,生擒一名西夏宗室大将,可谓战功彪炳。
如今,耿端彦又追随陶节夫完成了这深入横山进筑银州的事业,也算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
此战是发生在前不久的,赵俣已经将所有立功之人全都大赏了,像陶节夫父子三人全都连升三级、耿端彦升为防御使。
而张纯看到的请赏奏章,却不是这些人的,而是一员小将的。
这员小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低级小将,无足轻重,不值一提。
可张纯看到这员小将的名字了之后,竟然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张纯之所以如此失态,只因为这员小将的名字叫:韩世忠!!!
没错。
在银州之战时,历史上的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崭露了头角。
当鄜延路宋军刚抵达银州城下时,夏军自知兵少,便打算婴城固守,等待援军。
耿端彦于是指挥三军强攻登城。
韩世忠一举爬上了城楼,以无比勇悍之姿大杀四方,顺利斩下了夏军主将的头颅掷于城墙之下,宋军顿时士气大振,一举攻下了城池。
而在银州城守备完善后,马上又遭到了夏军重兵的反攻。
宋军出阵,双方交战于嵩平岭。
韩世忠再次追随统制官党万出战,杀敌退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