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所谓的资源
第449章 所谓的资源 (第2/2页)程时只能点头:“是,她和莫晓溪今年都要上大学,我刚好送个礼物给她们,也给朋友们一人送一支。”
卢再雪眼睛里像是进了星光,抿嘴笑:“时哥真是有心了。”
孙敏之在回去的路上对程时说:“这个卢小姐跟时哥的关系很好呢。”
程时一边开车一边说:“是,我们是非常默契的合作伙伴。”
孙敏之:“你说送她钢笔,她很开心呢。我想她这种家世的,什么珠宝都见过,平时送她贵重礼物的人也不少,可见是特别重视时哥。”
程时说:“有没有可能,是我这支钢笔比较特别呢?虽然我送她的,她很重视,但是这支钢笔,不管谁送她,她都会觉得比珠宝要更好。”
孙敏之:“嗯。我不明白。”
程时:“我问你个问题,如果同时有两个人送你东西,一个送两万块钱的红宝石,一个送的价值两万一套陶瓷和金镶玉复合材料汤勺。你觉得你会更喜欢哪个。”
孙敏之:“汤勺。”
程时:“为什么呢?”
孙敏之:“比较有意思。红宝石,两万块只能买到绿豆大的,我又不缺这个。”
程时:“对,不是两万块钱的汤勺比两万块的红宝石更值钱,而是它属于‘高价值实用品’,打破了你对日常用品的价格认知,跳出框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你会很惊讶,记忆深刻,可能会捧着反复看。”
“而且心理学中,独特的事物更容易被记住。在宝石、名表、包袋等常规高端礼物中,汤勺作为‘异类’会被大脑优先编码。就像在一堆红色球中放一个蓝色球,蓝色球的记忆清晰度更高。”
“所以,送礼物最重要的不是总价,而是种类。”
“而且送对了东西,花小钱办大事,更瘦因为不管多么物质的势力的人,其实都是情感动物。所以要争取用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情感链接。”
孙敏之喃喃地说:“情感连接......”
程时:“是。你看汤勺,每天都要用。你每次拿起汤勺,就会想起这是谁谁谁送的,会与接受礼物时的情绪绑定。这时候,汤勺就成了个情感触发器。你用得越多,记忆频率就越高,无形中跟送礼物的人建立了感情链接,而且长期积累,形成强烈的情感锚点。”
“你要我送你钢笔的时候其实也提到了这一点。不同的是,你是主动要求,而我刚才说的那些,收礼物的人是被动接受。”
孙敏之:“对啊......”
程时:“送日常用的东西,有一个更好的点,就是暗示了一种价值观,那就是‘真正的价值在于使用而非炫耀’。会让送礼者看上去更有思想深度,礼物就已经超越物质层面,形成价值观共鸣。”
“而且这种日常用品,可以大作文章。比如,为什么送汤勺,有什么特殊工艺,你怎么发现它的。这些故事又是个记忆载体和情感锚定点。而宝石,包包这些,大家都很熟悉,没有解释空间。”
“聪明的珠宝营销商已经发现了这一点,所以试图改变。比如说,那些钻石的广告词,就是在冰冷的石头上强加了爱情和家族传承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