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比哈尔
第358章 比哈尔 (第2/2页)虽说印度刚刚发展移动通信,不过主要城市还是能有信号覆盖的。
巴特那好歹是一邦首府,结果根本看不见移动通信的影子。
手机彻底成了摆设后,他只能用酒店里的电话。
这是巴特那最好的酒店,但内部电话线系统的噪音比外面的大街还吵闹,你根本听不清接待员在说什么。
“喂,喂,是长途电话吗?”
“不,我是从404房间打来的。”
“喂,喂,您预订了吗?”
“我已经住进酒店,现在帮我转接长途电话服务。”罗恩耐着性子解释。
在巴特那的酒店,你没法直接拨通长途电话,必须得先经过接待员的协调。
他等了几秒钟,电话里干脆传来占线的嘟嘟声。再仔细听听,对面已经挂了。
“这狗屎地方,连个电话都打不出去。”罗恩气的把电话一扔。
“主人,需要换一家酒店吗?”阿尼尔问。
“算了,这已经是最好的酒店,再换只会更差。”
简单的休息了一晚,罗恩就立刻拉着萨蒂亚,准备去拜访那位亚达夫部长。
这鬼地方他不想多待,新德里白白嫩嫩的伊莎不香吗?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那位亚达夫今天临时有事。
于是在萨蒂亚的提议下,两人索性在巴特那到处闲逛,顺便考察比哈尔邦的风土人情。
罗恩要开采这里的矿产,了解当地市场,也是应有之义。
他们租了辆私家车,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巴特那的道路凸凹不平,路边没有一个能正常工作的红绿灯。
罗恩朝路边瞥了两眼,这条路叫烦心路,以一名英国殖民官员的名字命名。
过去了那么多年,他们甚至还没给殖民时期的街道改名,统治的惯性的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一处商店时,萨蒂亚让司机停车。
这里围了几个人,似乎还有争吵声。
“怎么回事?”罗恩问。
“这种店叫平价商店,专为贫困人口提供基础的物资保障,是新德里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萨蒂亚指了指街道旁一处破旧的小店。
他挤到人前听了会儿,又问了某个手拿黄色卡片的妇女一些问题,然后转头向罗恩介绍起来。
萨蒂亚说那个女人手里拿到东西叫“低于贫困线”卡(BPL),是政府发给贫困人口的某种证明。
有了这张卡她就可以得到补助的谷物、煤油和糖,这些自己的家庭本来有资格获得的东西。
不过在印度这种系统性贪污的国家,想拿这张卡可不容易。
“我必须得贿赂他们,如果我不贿赂他们,他们连正确的申请表都不会给我,”那个妇女说,“然后当我贿赂了他们后,他们给我一份英文表格,我不懂英语。于是我又得花钱请坐在办公室外面的一个人帮我填写申请。”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她最终得到了这张卡,于是她可以到现在的这家平价商店来领取福利。
但是这里的平价商店几乎从不开门,开的时候只有发霉的旧面粉和谷物。
这个妇女抓了一把给他们看,上面爬满了虫子。
这些粮食只适合用来做饲料,根本不适合人吃。
但那个妇女依旧把它看的比什么都重,发霉的粮食也是粮食。如果不领,她家里的锅连煮这些东西的机会都没有。
“苏尔先生,您知道吧,最开始政府给平价商店的粮食都是好粮食。”萨蒂亚说。
“它们被人换了?”罗恩问。
萨蒂亚点点头,“申请贫困卡的人,也不一定真的贫困。”
罗恩若有所思,这让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既视感。
拿低保的、拿补贴的、考试加分的,都不一定是真正的帮扶对象。
也有可能是开豪车、住大别野、吃北极连鱼的人呢。
“多达40%的拥有贫困卡的人本身并不贫困,他们通过行贿得到了这些卡。”萨蒂亚解释说。
“平价商店呢,粮食这么糟糕,应该便宜才对。为什么也几乎从不开门?”
“因为粮食没有了。”
“没有了?”
“是,它们都被‘偷走’了。”
政府的救济粮在经过第一个官员之手时,就开始被层层剥皮。
到下面的平价商店时,能有四分之一就不错了。
“您知道吗?苏尔先生,在比哈尔邦,有80%的救济粮被偷走。但在北方邦,社会党上一次主政时,超过50%的粮食都发到了村里。”
罗恩抬头看了看萨蒂亚,他突然懂了。
对方是在告诉他,社会党或许做的不够好,但到底干了些人事。
比起穷的野蛮的比哈尔邦,北方邦是文明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