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阿弥陀经要解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9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9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9集 (第2/2页)

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这个名号它是总持阿弥陀佛所有功德,有这种威德力,所以我们佛号在心中操作的时候,这个时候诸天大力鬼神,他在旁边拥护我们,一方面主要是护这个法。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有二十五个大菩萨。我们过去的看法,总是觉得说:平常的时候是念佛,破除灾难得时候是持大悲咒。但是看这个意思,「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这个佛号的威德也是不可思议,有二十五位菩萨来守护这个念佛的人。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你念阿弥陀佛,诸佛念念之间的护念,这个护念简单的说,就是得到诸佛的加持,乃至「阿弥陀佛放光」能够照我们。这《观经》上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个光明干什么呢?「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去摄持这些忆念他名号的众生,就有这样的一种力量。
  
  四、一切恶鬼,若夜叉、罗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悉不能害。
  
  前面有十方诸佛菩萨,及大力鬼神的摄持,那一般的恶鬼、夜叉、罗剎,都不能够伤害的,乃至毒蛇、毒龙都不敢伤害的。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我们读这个经典,像《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讲到「流通分」时候,有很多的佛菩萨,《法华经》里面很多很多的鬼神、罗剎来护这个法。
  
  当然这个鬼神的心情也是各式各样,有些鬼神:你读这部经,我就护持你。你诵《金刚经》我就护持你,不管你是凡夫、是圣人,护法。有些人他欢喜护持持咒:你读什么经我没有意见,但是你持这个咒,我就护持你。(哈)但是有些人专门护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是有的。这世间的护法,他的思想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他欢喜护这个法,有些欢喜护那个法。
  
  基本上从永明大师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我们一念清净的信心,去忆念弥陀的名号,有二十五大菩萨,还有诸天、大力鬼神,冥冥当中隐形守护,他护着这种无量光、无量寿的法宝。这是,指一种外在的功德,再看我们内在的功德,看第五至第九。
  
  五、一切火难、水难、怨贼、刀箭,牢狱、杻械、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前面在念佛的时候,基本上,还不一定有栽培什么样的念力,可能是在紧急的情况,我们提佛号,这个时候护法神现前,本来要伤害我们的这些鬼神、夜叉都不敢伤害了。前面的念佛主要是一种信心。但是要达到第五至第九,那完全信心还不够,要能够灭除罪障,那你一定要有一点念力。我们讲「念佛方能消宿业」,这个时候你要能够断除你恶念的相续,改造命运,就不完全只是信心而已,要有一点念力,要能够念到你本来应该有「火难」,或者你应该被火烧死的;或者「水难」,被水漂;或者「怨贼、刀箭」等各式各样的灾难,这个算命先生说你今年会有灾难,结果你专心的念佛以后,「心若灭时罪亦亡」,你那个恶念的力量被佛号给破坏掉了,这个时候,这些灾难「悉皆不受」,有这种情况。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怨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我们过去所造的罪业都消失了,我们过去所杀的这些众生,因为我们念佛的因缘都解脱了,「更无执对」。我看台中莲社写的《念佛感应见闻录》,它说:有一个老妇人,她念佛念的很虔诚,有一晚上做梦,梦到二十五个小孩子非常的凶,有些人抓她的头、有些人抓她的手、有些人抓她的身体,就把她给捉住了,又是打、又是骂的。那这个妇人说: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对我这种境界呢?他说:你前生很喜欢杀猫,一看到猫就恨,你杀了二十五只猫,然后把猫丢到基隆河里面去了。这个基隆河是过去的名称,她讲的情况讲得非常真实。
  
  那现在怎么办呢?他说:因为你念佛的因缘,我们现在把你打一顿就算了。(哈──)从此以后,这个冤孽就消失掉了。这个也蛮特别的。所以说,我们过去所遭遇到的灾难,当然我们这个佛号一念的时候,我们是有资粮、有功德的。这一个人若有功德,什么事情都好讲。你说你这个人欠我十万块元,我身上只有三万块,这样你很难跟他讲话。你说你欠他一百万,我是王永庆,一百万算什么,我给你两百万,他就很高兴了。所以我们修行有资粮力的时候,要消业障就比较容易,你对你过去的冤亲债主在沟通的时候,就会很好沟通。你如果完全没有资粮力,这就会有困难。所以我们今天能够把念佛的功德回向给对方,使令他能够得到安乐解脱,他自然能够对过去的事情不再追究了,这也是合理的。
  
  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
  
  我们经常念佛的人,慢慢慢慢佛号的力量强大,妄想的势力薄弱,就不会做那些颠颠倒倒的杀、盗、淫、妄的梦了,甚至于有可能梦到「阿弥陀佛胜妙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的色身。要梦到阿弥陀佛的色身是不容易的,这个要念到净业成就的。一个人要烧出舍利子,还不是很困难,要能够念到闻到香就更困难,乃至要能念到见阿弥陀佛那就更困难了。所以我们说这个人烧出舍利子,其实这不是很困难;但是闻到香气、见到佛相的光明,这就不容易了。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我们经常跟佛号接触,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是则明曰香光庄严。我们经常用这个万德洪名来熏习我们这一念散乱、杂乱的心,诶,我们这个心也会有变化。内心一变的时候,色法也会变化,「颜色光泽」相貌改变,「气力」也会「充盛」,那「所作吉利」,这就是你命运改变了。一个人相貌会改变,就是你的命运改变了。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礼拜,犹如敬佛。
  
  就是你慢慢慢慢有一些威德,人家看到你的时候,很自然的想要去恭敬你、供养你、礼拜你,就像供养佛陀一样。当然这是因为我们仰仗佛力的关系,不是说我们是圣人,只是我们这个佛号念到一定的功夫以后,这个佛号功德的加持,是有这种情况。前面九个都是属于现世的功德;这第十个就是来世的,这第十是最重要的:
  
  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圣众,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前面的念佛,主要是一种信心跟念力;但是要达到第十个,还要有一种往生的愿力才可以。你真正愿意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再加上一点愿力,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因为心中有佛号,心中经常跟佛在一起,心中有佛,这个时候没有「怖畏」,「正念现前」。临命终的时候,「弥陀」乘着他的本愿力,现在其前;还有诸大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手持金台,接引」我们的神识「往生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这个是讲到究竟的功德。永明大师他提出了十点,就是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这十种的功德。
  
  好,我们回到《讲义》第十一页,这一段是说明「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这是讲到念佛的第一个殊胜,最后蕅益大师作一个总结:
  
  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
  
  第一段是譬喻,第二段是合法,先看譬喻。古时候有一个宝物叫「清」水「珠」,这个「珠」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如果有污浊的水,你把这个「珠」投到污浊水,入水一尺,水清一尺;你这个珠再往下沉,入水一丈,水清一丈,这一丈的水全部都干净了,它这个宝珠有这么大的力量。这是譬喻什么呢?我们看合法。「清珠」比喻我们心中的佛号,这万德洪名。这个佛号在我们心中操作的时候,「佛号投于乱心」,我们这一念杂乱的心,把佛号现出的时候,「乱心不得不佛」,能够把我们这个杂乱的心给清净了,念念跟阿弥陀佛的功德感应道交。
  
  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我们在消业障、增福慧,这个修行的两大方向,一个是忏悔业障,第二个是积集资粮。这当中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是自力的法门。就是说这个污浊的水,要让它清净有两个方法:第一个你什么东西都不要加,就放着不要动它,诶,慢慢慢慢这个污浊的水,它会慢慢沉淀,它也能够澄清,这是自力的法门,完全不靠谁的帮助,完全靠内心的戒定慧,这是一个方法。
  
  其次,你就是仰仗清水珠,说让它慢慢澄清太慢了。这怎么办呢?你丢一个清水珠下去,你一丢下去,清水珠入水一尺,水清以尺;入水一丈,水清一丈,一下子就把这水清净了,这就是他力法门。
  
  换句话说,我们修行,这个净罪集资,你完全靠自力的法门,用这个戒定慧,当然主要是靠我空、法空的智慧,来消灭我们心中的污垢,这是一个自力法门。其次,你仰仗佛力,对名号信心归依,然后栽培这种念力,这个「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也是一个方法。这是讲到持名的妙行,最后我们作一个总结:
  
  结归因果
  
  这个「结归因果」是本经宗旨的一个总结,这个「因果」当然不是普通的人天果报,也不是二乘的因果,这是一佛乘的因果,这殊胜的因果。我们看《讲义》:
  
  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
  
  这净土的三资粮「信、愿、持名」,这是「一」佛「乘」的「因」,「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是「一」佛「乘」的「果」。一般要成就一佛乘的果,法身的功德跟净土的功德,那要修六波罗蜜的,六波罗蜜多要圆满的。但是这个他力法门它是特别的,就是信、愿、专持名号,念念之间成就四种净土,这是一个特别法门。为什么在本经的因果当中只讲到因,没有讲到果呢?蕅益大师提出一个理由说:「举因则果必随之」,因为你有因自然就有这个果,所以「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
  
  这「四种净土之相」呢,「在《妙宗钞》」。这个《妙宗钞》是这样子的,智者大师写《观经妙宗疏》来解释《观经》,四明尊者又写《妙宗钞》来解释《妙宗疏》,因为太深了。那「《梵网玄义》」是蕅益大师的著作,解释《梵网经》的玄义、五重玄义。这当中都有把四种净土的相貌详细的说明,那这个地方就不再说明了,等到后面解释依正二报功德的时候,再简「略」的提「示耳」。这一大科,就讲到本经的宗旨,「明宗」,「五重玄义」的第三科。
  
  我们临命终往生净土,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随业往生。这个随业往生,这个业当然不是有漏的业力,就是成就净业,你在临命终之前已经成就了净业。就像这棵树,你平常都已经往西方去开展,往这个方向去生长,你什么时候把它砍掉,它一定是往西方倒下去。说这个人已经净业成就了,不管他在什么情况下死掉,有没有人助念,他一定会依止他净业的力量,他那个信、愿、持名的功德,一定会引导他到极乐世界去,这净业成就了。
  
  就像《净土圣贤录》里面讲一件事说:清朝有一个老妇人,这老妇人的先生很早就往生了,她孤家寡人一个,把这整个家庭负责起来,做了一个很大的事业,一个大家庭。年纪大了以后,她慢慢也就学佛了,经常到寺庙去听闻佛法。听闻以后,她对这个修行很有信心,她问法师说:我想要今生了生脱死,有什么方法呢?这个法师说:妳好好的念佛。怎么念佛呢?他说:你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要紧的是万缘放下。
  
  这个老妇人听到以后就回去了,她把儿子、媳妇都叫出来说:老和尚叫我从现在开始要万缘放下,现在我们这些事业我不再操心了,交给你们去做,我偶尔会给你们督导督导就好。这件事情过了一年,念了一年,念了一年都没有相应,没有相应她很苦恼:这万缘放下我也放下了!就去问老和尚:为什么念了一年还是没有成效呢?老和尚说:你是怎么呢?那个老妇人说:我是如此如此。他说:你啊,这个万缘放下不是指着你的色身万缘放下,是内心万缘放下,你有事没事去东看看西看看,这个也是一种罣碍。
  
  那老妇人这次觉悟了,原来这个万缘放下是内心的万缘放下。所以她第二年的时候,真实的、完全的把这个三界的名闻利养、这个世间的境界完全放下,对名号通身靠倒,一心归命。果然念了第二年,就在家里面安然的往生了。
  
  所以这个净业成就的相貌,我们看看《净土圣贤录》,他那个心情都是「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这个娑婆世界那个无常观、无我观有深刻的体验,暂时的一种因缘,这个叫做随业往生。
  
  其次是随念往生,这个随念往生就是说:我们很难把这个娑婆世界完全放下,我们也念佛,但是心中还是有很多的罣碍,这怎么办呢?心中有净业,但是也有三界的有漏业力,这个时候你临终的助念就变成很重要了。就是你要想尽办法,虽然你的净业没有成就,若按照真正的业力,你还不能往生;但是你临命终的时候,依善知识的开导,把你平常所栽培的佛号现起来,这个时候保持临终正念,由这个强大的念力因缘,引导你往生,随念往生,强大的念力。这也是个办法。当然这个就不决定,随念往生就不决定你一定能够往生,因为你临终的时候是不是能够生起正念,得到别人的助念、开导,这都是一个变数。
  
  我们临命终的往生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最有把握的净业成就,随业往生,随顺净业往生;第二个是随顺净念往生,有这两种情况。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