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21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21集 (第2/2页)佛陀就指着前面的一棵尼拘陀树说:这个尼拘陀树它现在的树能够庇荫五百个人,五百个人可以在下面乘凉;但是这棵树刚开始的种子,只有三分之一个芥子这么大,这个芥子像芝麻那么大。它刚开始的因地,只有三分之一芥子大的种子。它为什么能够长成这么大呢?因为它掉在一块肥沃的田地上,吸收大地的水分、矿物质。这样子慢慢慢慢,就能够长到像这样能够庇荫五百个人的大树。
佛陀说:供佛亦复如是,虽然她那是那么一个小小的米水;但是她所供养的是一个殊胜的福田。所以她这小小的因地,就能像那三分之一芥子大的种子一样,就能够长成庇荫五百个人的大树。这个时候婆罗门就对佛陀生起了恭敬心,很多人就归顺了佛陀。这意思是说:我们在生命当中,如果能够遇到真佛,不是看到佛像,不是供养佛像而已,你看到佛陀而作如实真心的供养,那个福报是非常广大的。
我们看历史上,包括中国历史、印度历史,很多的国王,他之所以做国王,他的福报都是跟供佛有关的。你看阿育王、中国的梁武帝也是,梁武帝也是供佛的关系。我们今天要供佛,莲池大师强调修福是对的。这当中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供佛,你跟佛陀结缘,你生生世世就能够跟佛陀在同一个地方出世。这件事情也是很重要的,跟三宝结缘。所以这个地方,佛陀在这段经文当中强调「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这个地方就是:你在极乐世界的人民,你要修福报、要跟十方诸佛结缘,那是非常容易的。
这一段是讲到约所受用的情况。这当中还有一层深义,约着能受用的众生,这「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还有一层深义,这当中我们看蕅祖注解。这一段经文的主题应该是在这个地方,看第三十四页。「释即以食时等」,「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这当中蕅益大师把它分成三段来说明:第一个「明神足难思」。
食时,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议,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时回还也。
这个地方讲「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以后,他什么时候回来呢?「即以食时」,这个是「清」晨吃饭的时候,所以叫「即以」。「即以」就是说马上就回来了,时间很短暂。为什么他到「十万亿佛土」去供佛以后,马上能够回来呢?这当中有一层道理,「明其神足不可思议」,因为极乐世界的神足通不可思议。极乐世界有五种神通,在这当中强调神足通的功德广大。
是怎么个不可思议法呢?「不离彼土,常遍十方」,所以「不假逾时回还也」,不必假借长久的时间回还。「不离彼土,常遍十方」,莲池大师解释说:我们凡夫这个娑婆世界的色身,是一个业报身,所以有这个业力,就有时空的障碍,有空间。我现在要到美国去,你不可以去,要坐飞机才能去。当然我们活动的范围不能够离开三界的,甚至不能离开欲界。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是一个意生身,莲池大师强调意生身,这当中有三种意生身:
第一个叫做「入三昧乐意生身」,入三昧乐。这个是约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的众生来说的。这个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的众生,他的意生身呢,他要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必须要入定,他要在这个树下入定、或者在他的宝树楼阁、在他的房间里面入定。他入定以后,他就能够「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他在定中,能够现出意生身,遨游十方世界,一下子又回到原来的国土去了。这是讲「入三昧乐意生身」。
其次,「觉法自性意生身」。「觉法」,觉悟这个法,当然这个法不是一般的有为法,这个是讲真如的法。「觉法自性意生身」这是实报庄严土。前面的「入三昧乐意生身」要入定,他一出定就没有这种功能,没有所谓「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他要稍微入定一下,静一静。这个实报庄严土,他任运,他只要随便一作意,想到:诶,要去供佛、或者闻法,他一作意就能够「不离彼土,常遍十方」,这个是更加的殊胜,「觉法自性意生身」。
第三种是「种类俱生无作行意生身」,那是佛陀,种类俱生无作行,那连作意都不要作意,那是任运的能够「不离彼土,常遍十方」,那是常寂光土,佛的境界。这个地方,我们姑且约凡圣同居土,就是「入三昧乐意生身」。极乐世界的国土,它的神足通,他只要一入定,就能够「不离彼土,常遍十方」,就有这种广大神足通的境界。这个是约能受用的众生来解释「供养他方十万亿佛」的情况。另外一个约所受用的国土,我们看「明事事无碍」,极乐世界的国土是事事无碍:
此文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
这当中也透出了一个消息说:这经文要表示什么意思呢?说「极乐」世界的一个「声」音、一个色「尘」,这个是约空间来说,这个极乐世界的空间有声尘、色尘。就时间来说,「一剎那」、或者是「跨步弹指」这么一个短暂的时间。这个极乐世界的时空跟「十方」的佛净土,是「贯彻无碍」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讲一句现在的名词,就是极乐世界的资讯系统很发达。说你为能够知道要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呢?你一定要知道哪一个国土有佛在说法,你一定要先得到这样的资讯,你才能够明确的应用你的神足通,去供养哪一个世界的哪一尊佛。所以说你能够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你能够亲近十万亿佛,你一定是在极乐世界宝树、楼阁,很多的宝树下,唉呀,在哪一个国土有普光佛在讲《楞严经》,我现在的心情刚好想听《楞严经》,马上就过去。哪一个地方有哪一尊佛在讲《法华经》,我现在的心情想学《法华经》,就过去了。哪一尊佛在那个地方讲《华严经》,也过去了。
我们能够亲近十万亿佛,除了你的神足通以外,你只有神足通,你不知道到哪里去,那你也是没有目标。所以这个地方「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极乐世界的宝树,它能够提供你十方世界最快的资讯,你马上能够知道十方诸佛在讲些什么经论,他在什么样的处所,那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蕅益大师的智慧眼,就看出了这段经文有这么一个消息。这是讲极乐国土的「事事无碍」。
明法门甚深
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生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
这当中强调净土他力法门的功德甚深。怎么说呢?说我们在「娑婆」世界,「浊重恶障」,这个身心果报有五浊的障碍,有三种障碍:烦恼障、业障、报障。跟「极乐」世界的空间,有「不隔而隔」的情形。虽然在法性上,谁也不能障碍我们;但是从业感的角度,的确是有障碍的。我们不要说离不开三界,我们连要到欲界天都没有办法,这空间有障碍。「生极乐则功德甚深」,到极乐世界,它这种「入三昧乐意生身」功德甚深,跟「娑婆」世界「隔而不隔也」,虽然在空间上有这么一个区分,但是这样的空间是不能障碍极乐世界的果报体,「隔而不隔」。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这个神足通,站在菩萨道的立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上求佛道、不管是下化众生。因为你要上求佛道,你一定要亲近十方诸佛、听闻佛法,这世间上最殊胜的善知识就是佛陀。你有神足通,你随时能够把你心中的疑问,向佛陀表达,请佛陀开示对治的法门。所以不管是修福报,修福报也是一样,我们现在只能够在禅定当中修观,观想佛陀现前,把很多的蓝宝石、红宝石、金刚钻供佛。当然这样子也是好,但这样子毕竟只是内心的作意,你不能实际表达出来。下化众生也是这样,我们在修慈悲喜舍,观想众生现前,我们把修习的功德,变成种种安乐的境界,五欲乐、三昧乐、涅槃乐,输送给众生。就是我们在「娑婆」世界是「不隔而隔」,我们要去度化众生有障碍。所以这个神足通度化众生是非常重要的。
你看舍利弗尊者有一个弟子叫均提沙弥,他七岁出家以后,没多久就证得阿罗汉果,七岁小沙弥就证得阿罗汉。这怎么回事呢?说他的前生是一只白色的小狗。商人队要去做买卖,就带着这只小狗去。到了一个地方的时候,大家在煮饭,饭煮好了的时候,这只狗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就把饭菜给偷吃了。被商人发现了以后,就非常的生气,就拿棍棒把这只狗打得四肢都断掉了,身体也受了很重的伤。打完了以后,就把它丢到森林里面去。到了天黑的时候,这只狗临命终即将死亡,在那个地方**,又饥又渴又恨,心中生起一股怨气:我只是偷吃你几口饭,你就把我打成这样子,心中有恨。
这一天晚上,舍利弗尊者在寮房做晚课的时候,一入定,天耳遥闻,听到有狗在那个地方**。圣人的天耳通它有「明」,天耳明。要是凡夫听到狗叫,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狗叫;但是圣人这个通有光明的智慧:哦,这只狗是怎么回事被打的,这只狗过去有善根,但是现在被烦恼遮障了,它要堕落到三恶道去了。如果不去救它,它会因为瞋心的因缘,堕落到地狱去。这个时候,舍利弗尊者马上用神足通,入三昧乐意生身,屈伸臂顷,一下子就到狗的身边去,拿了一杯牛奶给这只狗喝。狗喝了这杯牛奶以后,心情好了一点。舍利弗尊者就为它说四谛法门,就触动了它的善根。这个善根一发动了以后,它心中瞋心的遮障就消灭了。消灭了以后,这狗就死掉了。死掉以后,就生长在舍利弗尊者一个归依弟子的家里,一个大富长者。
做完这件事情以后,舍利弗又回去入定。哦,这只狗生长在我一个信徒的家里。就去跟他们讲说:你没多久会生一个小孩。说:师父啊,我们夫妻俩结婚那么久,到中年都没有生小孩。他说:你会生个小孩。好,生个小孩以后,我们就送给师父。舍利弗说:好,你说的。七岁以后,就把他给带走。带走以后,因为他在临命终的时候受到舍利弗的教化,触动了善根,所以很快就证得阿罗汉果。
得到阿罗汉果以后,他有神通,他就去看看我过去是干什么?唉呀!我过去是一只小白狗,被打得差一点死掉了,本来应该要堕地狱去的,我师父慈悲救了我。后来他就发愿:今生不受比丘戒。在律上,比丘不能做侍者,比丘不能做比丘的侍者。所以他发愿尽形寿做沙弥,来服侍舍利弗尊者。所以舍利弗尊者后来入灭以后,整个后事,完全是均提沙弥为他处理,均提沙弥就一辈子跟着舍利弗尊者,直到他往生为止。他把舍利弗尊者的舍利子拿回去给佛陀,然后他才入灭。
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一个观念就是说:今天这个众生、这只狗,从因缘所生法来说,它即将要堕落了,假设这个时候没有遇到善知识舍利弗尊者,以神足通的因缘现前,它整个生命的方向,就要流落到三恶道去了。当然到三恶道去要再出来,那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那不知道要经过多少的时间,才会再遇到三宝。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舍利弗尊者的神足通就非常重要,他屈伸臂顷,一下子就能够把它的心转过来。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当然我们现在有障碍,我们在佛堂里面观想也不错),如果能够实际采取行动,那就更好。所以这个地方,佛陀在种种神通当中,特别强调神足通。因为在菩萨道的角度,不管你是亲近十方诸佛、不管你是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你这个神足通、这个交通工具,是非常重要的。你随时要亲近佛陀、随时要教化众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所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就提出说:这表示「生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十方世界隔而不隔」,你随时能够去观照你过去的父母眷属。唉呀,我那个眷属到哪去了?屈伸臂顷一下子就到他的面前,为他说法,使令他能够解脱。所以这个地方有这么一层意思。好,看第四段: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这个地方是讲到五尘里面的味跟触,滋味跟触。饭食当然有各式各样百味的饮食滋味,跟这个经行的触、黄金为地的触。这个「黄金为地」,极乐世界的黄金,它是柔软的,这《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它黄金也散发出香气,所以你在黄金上经行,它有一种很殊胜的质感,这表示触尘。关于这一点,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这个地方说极乐世界的意生身,他的本质是不须要饮食,但众生的习气,他在娑婆世界吃饭吃习惯了,到极乐世界不吃饭,好象少做了一件事情一样,所以他就会想到要吃饭。他一想到要吃饭,这个百味饮食就现在前,「不假安排」,他不必去买菜、切菜、洗菜、煮菜,他就是「念食食至」,思食得食。「食毕钵去,不劳举拭。」吃完了以后,它就自动消失了;不像我们还要去洗钵、整理这些残渣。不过极乐世界的饮食是触食,见色闻香即饱,所以他没有排泄的情况,他是触食,这跟诸天很类似。
极乐世界是衣食自然,那在极乐世界是干什么事情呢?那么多的时间干什么事呢?「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就是在那个地方,念佛、念法、念僧;或者修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或者你现在的心情不想到十方世界,你在极乐世界里面,经行金地,或者看看华、听听音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任运进修」。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修行,而修行有各式各样的法门,礼拜、赞叹、供养,但是主要的还是心地法门,调伏现前的妄想、调伏现前的攀缘心。所以在任何的修行,只要功夫提起来,一定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说你怎么能够净念相继呢?要都摄六根。六根要都摄起来,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烦恼不能断要他断,是这样的一个心情,是逆你的妄想流。
看这个意思,极乐世界是不须要都摄六根(哈哈),这极乐世界的六根是放松的。你看看华、听听天乐,你在那个地方,法身慧命自然增长,他不必都摄六根,就能够净念相继,是这个意思,这叫「任运进修而已」,他的进修是这样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个情形。不像我们娑婆世界非常紧张,不是这种情形。这个地方是讲「饭食经行」,就说出这一个道理。
这一段是说明「五根五尘明受用」,广泛的说明极乐世界的五根面对五尘的一种受用情况,当然包括了能受用的众生,也包括了所受用的国土。好,先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