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阿弥陀经要解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27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27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27集 (第1/2页)

《佛说阿弥陀经》,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七页,「丁二、别释主伴」。
  
  这一大科是说明「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在建立信心的这一科当中,分成两部分:前面的一科是「依报妙」,所谓依报国土的庄严;这一科「正报妙」,是说明极乐世界正报身心的庄严。本经介绍极乐世界正报的庄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先「征释名号」,先作一个总说;其次,再「别释主伴」。
  
  这个名号,当然名以召德,一个名号成立的背后,是有它的功德来支持的。本经释迦牟尼佛在介绍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当中,他举出了两个特色:第一个是「无量光」,第二个是「无量寿」。
  
  蕅益大师的解释,所谓的无量光义:所代表的是极乐世界的身心,在空间上是无障碍的。我们娑婆世界的身心果报,是一种业报身,有这个业力,会障碍我们在空间上的活动。比如说我们是个人,我们要到天上去、到十方佛土去活动,这是不可以的。我们一个人的果报在空间上活动,有一定的范围,这空间有一定的障碍。但极乐世界的正报,他有神足通,能「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能够到十万亿的佛土之外见佛闻法,乃至到十万亿佛土外救度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就是说:极乐国土的无量光义,使令我们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在空间上是没有障碍的。
  
  其次,由于无量寿义是说明极乐国土的身心世界,它在时间上是无障碍。我们娑婆世界的凡夫菩萨,要行菩萨道,我们的身心有世界有老病死的障碍,老会障碍你、生病会障碍你,死亡会破坏你。在极乐世界,我们得到这样的果报体,他没有老病死的问题,你能够受用无量无边的寿命,这个是时间的无障碍。从无量光、无量寿这两个义理,我们也看出了极乐世界正报身心一个大方向的情况,所以这个叫做总相。这以下「别释」,别释极乐世界正报的情况。前面的无量光、无量寿是一个总相,这是一个别相。
  
  丁二、别释主伴。分二:初别释、二结示。戊、初分二:初主、二伴。己、今初,此亦释别序中今现在说法句。
  
  别相当中有这个「主」,这个「主」是佛的庄严,这个「伴」是菩萨的庄严。就是说不管是佛、不管是菩萨,都是无量光、无量寿。但是这两个地方,我们还是把他简别出来介绍。这当中分成两科:「初、别释;二、结示」。在「别释」当中又分两科:「初、主;二、伴。」「今初」。这当中强调「别序」中的「今现在说法句」,看经文:
  
  己一、主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这个地方是解释极乐世界的「主」庄严,就是佛的庄严。这个地方佛陀说明「阿弥陀佛成佛以来」的时间,已经是「十劫」的时间。关于这一点,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解释,先看第一段「论三身成劫」:
  
  论三身成劫。
  
  这个「劫」,到底阿弥陀佛成佛以来,这个成佛指的是法身佛、报身佛、或者是应身佛?这个地方「佛」指的是什么?这以下是蕅祖的说明,看「总标」:
  
  此明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也。
  
  说「明极乐世界教」化「主」他「成就」的时间。再看「别论」:
  
  然法身无成无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应身为物示生名成,皆可论劫。
  
  这个「劫」是一个时间相。佛的三身当中,这个「法身」指的是我们现前一念的清净心。古德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在打妄想当中,我们也具足了清净法身,只是我们当面错过,没有回光反照而已。所以说法身在我们的身心世界,是无始、无终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去承当、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回家,他是经常存在的。所以他没有所谓的「成、不成」这个事情。这个地方不是指阿弥陀佛的法身,不是这个意思。
  
  「报身因圆果满名成」,报身的成,这个报身是有始无终。你这个因地主要的是智慧,你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你的我空、法空的智慧圆满以后,这个功德果报现前,这报身是有所谓「成」的情况。「应身为物示生名成」,应化身是有始有终,为凡夫众生「示」现出「生」的事情,这个有「成」。「皆可论劫」。这个地方「阿弥陀佛成佛」以来这个「成佛」,如果就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这个地方的「佛」是应化身佛;如果是约着实报庄严土,这个地方指的是报身佛。有这样的差别。这个地方是讲这一种情况。蕅益大师又换一个角度来解释三身,从另外一个角度:
  
  又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亦无成不成,不应论劫。
  
  从相反的角度,「法身」的开显,前面是讲一种本性的具足,这个地方是就着法身的显现跟受用,「因修德显」,假借这六波罗蜜的修行,这自性的功德开显,这样子来说,也可以说是「成」,也可以说是「劫」。「报身别无新得」,「报身」当然只有一个,没有两个。「应身如月印川」,就像是月亮印在水上,也没有所谓「成、不成」的问题。这个应化身如梦如幻,如梦如幻的角度,从本性观察,就没有所谓的成、不成的事,这是另外一个角度。不过蕅益大师把前面这两个观念作一个总结。这个「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应该如何理解呢?
  
  但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且约极乐示成之迹而言,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
  
  「诸佛」在「成道」的因缘,根据智者大师的解释有「本」门跟「迹」门的差别。这个本门指的是法身、报身,这个迹门指的是应化身。佛的法、报二身是不可思议的,这本地方光不可思议。这个地方「且约极乐」世界的应化身,这种示现的「迹」门而说,这个「三身」是「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从因缘的修因证果这方面来说,是「一成一切成」。
  
  「一成一切成」怎么说呢?这个「一」指的是法身,这三身的开显第一个要成就法身。你没有修我空、法空的智慧来破除无明妄想,证得法身,不可能有报身、不可能有应化身。所以这个地方的「一」指的是法身,法身成就了以后,其他的两身也成就了。这样子是就因缘上的修因证果,来安立所谓的「一成一切成」。如果从真谛、从本性上来观察,没有所谓的成,也没有所谓的不成,「而论成也」。
  
  这个地方讲成佛,「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智者大师在《法华文句》当中,他说成佛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成就法身佛,就是本门。这个本门的成就,就是在初地的时候。就是你一个菩萨,从外凡到内凡、到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这个菩萨那一念的心在打坐当中,突然间一念的相应,那一念的清净心突然现前,证得一部分的真理、破除了一部分的无明,这个时候法身现前。法身的成就是属于自受用,所以不必等待外在的因缘。
  
  第二种成佛是应身佛,成就应身佛。这个应化身是佛陀的大悲心,从他的愿力当中,去创造一个应化身。这个应化身是偏重在他受用,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外在的因缘。这当中的成佛,包括你的本愿,你希望你未来这一期应化身的国土,它具足什么样的功德?它正报、它的寿命要多久?它的环境要怎么殊胜?当然你发的愿愈广愈殊胜,你准备的时间要愈多,这是第一个,与你的本愿力有关。其次,众生的根机,跟你有缘的众生,他的善根要成熟。不可以说你示现了佛身,结果都没有人来到你的国土,也没有人跟你出家,只有你一尊佛!这是不可以的。
  
  所以你在你成佛的过程当中,你成就法身佛以后,你要生生世世的来到人世间,做众生的父亲、母亲、子女,跟众生结缘,教化他们,使令他们慢慢的慢慢的善根成熟。等到成熟了以后,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现佛身、现应化身。在跟你有缘的众生善根没有成熟之前,你不能示现佛身,不可以的。所以说应化身的成就,要等待外在的因缘。这个地方主要说的是弥陀的应化身。
  
  这个地方的应化身,我们经常讲:「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就是说十方应化的国土当中,阿弥陀这一期的国土是特别殊胜、特别的殊胜,他的本愿殊胜。其次,他准备的时间也特别长。当然要成就这么一个广大殊胜的国土,不是单的一个因缘,有很多的因缘。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当中,提出了很多很多弥陀因地,我们也提出几个来说明。
  
  极乐世界这一期国土的成就,最根本的因缘就是法藏因地,就是他在世自在王佛的时候,他发下了四十八大愿,这是一个最初的因地,有四十八大愿,才开始去建造他的国土,这第一个。其次,《贤劫经》上说,法藏的因地,他曾经是一个王子,名号叫做净福报众音王子(清净的净,福报,众很多很多的音声)。这个王子欢喜修供养,广修供养,经常供养僧团、供养佛陀,乃至供养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他的第一个因地,王子的因地,广修供养。
  
  其次,第二个因地就是在《法华经》上说:大通智胜如来的时候,有一个转轮圣王出世,生了十六个王子,后来十六个王子就跟佛陀出家了。大通智胜如来在讲《法华经》之前,就入了定。入定了,《法华经》没有人讲,所有的信徒、无量无边的众生都集合在一起,准备听《法华经》,但大通智胜如来入定了。这个时候十六沙弥就登坛,各别为这些众生说法,每一个王子都有他摄受因缘。这十六王子当中,其中第九个王子,就是法藏的因地,就是弥陀的因地。他曾经在一世的时候,弘扬《法华经》,也度化了很多众生,这也是其中一个因地。
  
  再其次,《一向出生菩萨经》中讲到法藏因地:那个时候有一个转轮圣王生了一个太子,这个太子欢喜听闻佛法,修行精进。在七千岁当中,修习止观,胁不至地,都不躺下来睡觉,成就了不退转的功德。他不但是自己成就不退转,还度化了八千亿万那由他的众生,成就不退转,这也是一个因地。当然阿弥陀佛今天要创造一个这么殊胜的依报、正报的国土,一定不是一个单一的因地,那是无量劫的积功累德,一面成就他的功德,一方面跟众生结缘。这个地方,我们简要的说出阿弥陀佛他这一期国土当中的四个因地。所以阿弥陀佛他成就这个国土的时间,是十劫的时间,已经「十劫」了。
  
  明十劫之意
  
  本经当中,释迦牟尼佛强调阿弥陀佛成佛的时间,这当中有什么意思呢?蕅益大师说有两层意思:
  
  又佛寿无量,今仅十劫。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同佛寿命,一生成办也。
  
  佛陀的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这前面说过了。现在这个佛的寿命是「十劫」,这表示今「现在说法,时正未央」,这个「央」就是穷尽,就是这个阿弥陀佛是一个现在佛。换句话说,我们前面一路学习过来,看到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正报庄严,内心当中有欢喜心。我们会开始关心,这个国土到底还在不在?虽然他的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那他到底已经花费多久?这个国土到底还在不在?所以释迦牟尼佛必须交待这尊佛的寿命是多少?「今仅十劫」,表示「时正未央」。这当中有「劝」勉我们「三世众生」,要赶快把握机会「往生」极乐世界,来受用「佛」的「寿命」,「一生成办」大事,有这一层意思。强调今「现在说法」,他是存在于现在的佛,有这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
  
  又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十劫所成就。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
  
  后面的「伴」,讲到极乐世界的眷属有无量无边的「声闻、菩萨」,乃至一生「补处」的菩萨。这些菩萨都是只有花「十劫」的时间,就「成就」这么多的菩萨,这表示「十方三世」的众生,「往生」成就「不退」的人,数量很多,而「且」是非常容「易」。一个国土的成就,跟一尊佛在因地跟众生结的缘有关系。若跟众生结的缘广,他的国土人就多;如果你这尊佛他在准备的时间很短,这当中结的缘很少,这个国土往生的就少。
  
  所以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说:「家家有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很多人他也没有学佛,但是他看到出家人,他也跟着念阿弥陀佛。这表示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他跟众生结的缘很广,有这一层意思。结的缘很广,表示我们今天往生,就很有希望,「多且易也」。讲「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这释迦牟尼佛对我们凡夫也有一层鼓励的作用,来破除我们心中这样的一种疑根:我到底能不能往生呢?破除这种疑根的障碍,也有建立信心的意思。这是讲到佛成就这一期应化身的寿命是十劫,有这两个意思。
  
  己二、伴
  
  前面是「主」的庄严,这个地方是讲「伴」,看经文: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这个地方的「伴」,说「佛」陀「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皆阿罗汉」,他的数目「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也是无量无边这么多。看蕅益大师的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