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走长安
第381章 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走长安 (第1/2页)洛阳皇宫,嘉德殿。
这座曾经象征着大汉帝国无上皇权的宏伟殿堂,此刻却被一股压抑到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所笼罩。
金碧辉煌的梁柱,雕龙画凤的穹顶,在昏暗的烛光下,投射出斑驳诡异的阴影,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帝都的末日悲歌。
董卓,这个一手将大汉推入深渊的男人,此刻正高高地坐在那张本应属于天子的龙椅之上。
他脸色依旧苍白,身上不断翻滚的漆黑色魔气,与那明黄色的龙袍,形成了极不协调的诡异画面。
他那双浑浊而又充满了暴戾之气的眼睛,缓缓地扫过下方垂手而立的西凉众将。
“都说说吧。”
他的声音沙哑而又充满了疲惫,“叶天小儿,气势汹汹而来,兵分两路,其主力更是直指敖仓。此战,怕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
他长叹一口气,那股曾经不可一世的霸气,此刻竟是消散了不少:
“洛阳城,虽是我大汉四百年国都,城防坚固,天下无双。但,关东群鼠,兵多将广,更有叶天那厮统领,虎牢关一战,我军已是损失惨重。若是再与他们硬拼,结果,怕是不会太好。”
“诸位,可有良策,以退敌军?”
话音落下,大殿之内,却是一片死寂。
众人面面相觑,一个个都低垂着头,神情沮?丧,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虎牢关的那场惨败,如同一个巨大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西凉将士的心中。
那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利,更是一场信仰的崩塌。他们亲眼见证了主帅的疯狂,亲眼目睹了数十万袍泽的惨死,更亲眼看到了那个如同神魔般的叶天,是如何将他们引以为傲的一切,都碾得粉碎。
就连一向桀骜不驯、自诩天下第一的吕布,此刻也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他站在那里,手中的方天画戟,似乎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叶天,那个白衣胜雪的身影,已经成为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彻底击碎了他那颗无敌的武道之心。
虽然,西凉军的底蕴尚存,
如西凉最强大的骑兵部队【飞熊军】、洛阳城之内被董卓篡夺的【羽林卫】这等王牌特殊兵种,依旧建制完整。
董卓本人的实力,也只是暂时受损。但,想要凭借这点残存的力量,去对抗士气正虹、兵力数倍于己的十八路诸侯联军,所有人都知道,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就在这片令人绝望的沉默之中,一个身影,缓缓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此人一袭白袍,气度不凡,正是董卓最为倚重的首席智囊——李儒。
他摸了摸唇上那两撇精心修剪过的小胡子,对着龙椅上的董卓,不卑不亢地躬身一揖,缓缓开口道:
“主公。我西凉大军,新败于虎牢,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此刻,若是强行与叶天所率的联军决战,怕是,凶多吉少。”
“洛阳城,固然是天下雄城。但,叶天之威,已非城池之坚固所能抵挡。”
“所以,依儒之见,”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毒辣而又果决的精光,“,当务之急,上上之策,乃是——放弃洛阳,迁帝于长安!”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什么?!”
董卓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因为情绪激动,牵动了体内的伤势,不由得剧烈地咳嗽了起来,“文优!你,你说什么胡话!洛阳!乃是我大汉四百年国都!自光武中兴以来,便是天下的中心!其地位之尊崇,城池之繁华,岂是说弃,便能弃的?!”
他指着殿外,怒声道:“若是咱家不战而退,将这天下第一雄城,拱手让于叶天小儿,岂不是要让天下人,耻笑咱家无能?!”
面对董卓的雷霆之怒,李儒却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模样。他摇了摇头,不疾不徐地说道:“主公,天下,没有不可放弃之物。您可曾听过,最近洛阳街市之上,流传的一首童谣?”
“童谣有云: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臣,日夜思索此童谣,终有所悟。这‘西头一个汉’,说的,便是高祖皇帝,龙兴于西都长安,传国一十二帝。而这‘东头一个汉’,说的,正是光武皇帝,中兴于东都洛阳,至今,也恰好传国一十二帝。”
“天道轮回,气运流转。如今,正是我大汉气运,重归西都长安之时!主公若是顺应天命,迁都长安,方可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李儒的这番话,如同惊雷,狠狠地劈在了董卓的心头。
他本就是迷信之人,对于这等谶纬之言,向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此刻听李儒这么一解说,顿时觉得,这迁都长安之事,似乎,真的暗合了天意!
然而,放弃洛阳,这毕竟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他心中,依旧是犹豫不决:“可是,迁都之事,兹事体大,仓促行事,当真,合适吗?”
李儒见状,知道火候已到,连忙继续拱火道:“主公,切莫再犹豫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况且,那关东联军,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不过是一盘散沙!袁绍、袁术、曹操、叶天,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各怀鬼胎,尔虞我诈?他们之所以能暂时联合在一起,不过是因为有主公您,这个共同的敌人罢了!”
“一旦我们迁都西入长安,他们便失去了共同的目标!
而届时,其内部矛盾,必定会瞬间爆发!到那时,我等只需坐镇关中,静观其变,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不战而胜矣!”
“妙!妙啊!”
听到此话,董卓那双浑浊的眼中,猛然爆发出了一阵精光!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联军内讧,自相残杀的场景!
“文优之言,甚合我心!非汝之言,吾实不悟!”
董卓一拍龙椅,下定了决心:“好!传我将令!即刻于北宫,召开朝会!召集三公九卿,共议,迁都之事!”
“主公英明!”李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笑容。
——————————
于是,
当日,洛阳北宫,嘉德殿。
董卓聚文武百官于朝堂之上。
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司空荀爽,
这些位列三公,名满天下的大儒重臣,皆被传召而来。他们都是汉室的肱骨,士林的领袖,在大汉帝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刻,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入了这座富丽堂皇,却又充满了血腥与压抑的大殿,
等待着那个权倾朝野的男人,
宣布那即将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决定。
嘉德殿内,气氛凝重如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