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原地升职
第936章 原地升职 (第2/2页)第三家是饲料厂,依托粉丝厂的废渣废料,再加上骨粉、贝壳肉和贝壳制成饲料,能带动养殖业发展。
现在又新增了一家投资三千万的酸辣粉企业。大家尝过产品,觉得味道不错。虽说不确定酸辣粉前景如何,但看方便面的销量,也觉得这行大有可为。
王德提出让当地政府也参与投资,政府没有管理权,但有监督权和分红权,以后每年能拿分红。
市里领导觉得这是种新的合作模式,便勒紧裤腰带拿出了这笔钱。
工厂建设进度一日千里,毕竟是重点项目,市里特别关照。
当初县里很不高兴,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答应,不过提了个条件:招工优先从县里招。
工厂也愿意从县里招工,一来离得近更方便,二来前期没法提供住宿,县里员工骑自行车就能上下班。
这一轮博弈中,刘奕邦坐山观虎斗,既看清了政治争斗的残酷,也真切体会到争斗后的妥协。
不过大家有个共识:得先让这些外来企业发展起来,带动当地经济,这才是最重要的。要是背离这个初衷,能力再强也没法上位。
刘奕邦没法在外人面前说这些,回来后就跟米小楠讲了,让米小楠对政治也多了几分认识。
米小楠感慨:“幸亏你有点背景,就算有人想抢功劳,也不敢动最大最好的那块。”
刘奕邦笑了:“是啊!现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搞不好经济,想升迁可难了。不过这样也挺好,至少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这一刻,刘奕邦也明白了上面安排中央选调生从基层做起的用意,熟悉基层管理,才能打好基础。
时间过得很快,石羊高新区下属的每个村子都搞起了海鲜和珍珠养殖。
县里招工要求必须初中毕业,不限男女,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一转眼就到了广省交易会。
这里是米小楠的老家,又恰逢五一放假一天,加上周末,她还跟其他老师调了课,凑出了一个星期的假期。
刘奕邦既是领导,又是广省本地人,便代表舒爽护理用品的外贸团队参加展会。
上面领导交代过,家里的事会有人盯着,刘奕邦的主要任务是拿下更多外贸订单。
前期工作人员已经带着物料坐火车出发,刘奕邦和米小楠则自费坐飞机回去。
这次回来,刘奕邦先把米小楠送回家,在米家吃了饭、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回自己家。他的行李箱里装了两大包东西。
谢教授好奇:“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啊?”
刘奕邦回答:“是新推出的儿童尿不湿,标准很高,完全达到出口欧美的标准。这礼物怎么样?”
谢教授打开包装,撕了一片看了看,又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看着不错,回头给家里四个孩子试试?”
刘奕邦豪气地说:“家里孩子的尿不湿,以后我全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