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冒姓琅琊 > 第195章 道之所存

第195章 道之所存

第195章 道之所存 (第1/2页)

银兽小炉,清香满袖。
  
  萧宝月面前放着一方銮金香盒,盒中大小格子密布,或盛香丸,或摆香饼,也有如碎雪似的散香,云团状的香膏,至于花片甘松,蔻仁薰草,更是满目琳琅,不一而足。
  
  宝月神情专注,左手用拇指和食指从格中捻起如梧桐子大小的香丸,轻轻添于香炉中,等了一会儿,问道:“公子,现在如何?”
  
  王扬依旧闭着眼,靠卧养神,淡淡道:“还是浓。”
  
  萧宝月咬牙切齿,忍住用香炉砸倒王扬的冲动,又添了少许白芨末和阴干了的冬青树子。
  
  几度试香纤手暖,蛾眉颦蹙靥生寒。
  
  “现在呢?”萧宝月盯着王扬问。
  
  他如果再敢叽叽歪歪,我就......
  
  “现在可以了。”王扬睁开眼睛。
  
  萧宝月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松了口气。
  
  “请公子言党锢之祸。”萧宝月振奋精神。
  
  “你先说说你是怎么看党锢之祸的。”王扬捡了两颗杨梅吃。
  
  萧宝月略一思索,说道:
  
  “王莽篡政,士人争献符命以取封爵,阿谀之徒,望风承旨,以邀崇禄。风俗之坏,见于斯矣。
  
  至光武中兴,重立节义以教天下。修经学礼乐,砥砺士风。
  
  且朝廷之察举、征辟,多以名誉取士。故士争修德立名,以彰名节,遂有所谓‘名士’。
  
  名士立名皆高,以天下为己任,望柄国政。
  
  然桓、灵信用宦官,挡名士向上之途。
  
  而宦官无学术、少德行,亦为名士所鄙,以为坏国事者皆此辈。
  
  抗愤一起,互为声援,宦官奏之结党,史虽谓之诬,实则不诬。
  
  然天子处事,亦失切当。桓灵二帝全信宦官,禁锢党人,兴起大狱,士大夫就死者如牛羊,海内涂炭。
  
  士风元气,亦自此伤。所害者,又岂东汉一代哉?
  
  自党锢之后,再至高平陵之难,东汉名士一变,成魏晋名士。
  
  老庄兴起,玄虚为上,海内士大夫竞祖浮华,不念国事,遂使五胡乘间而入,神州陆沉。
  
  推其祸乱之始,皆党锢发其源也!”
  
  萧宝月说完,一吐胸中浊气,看着王扬,等待他点评。
  
  王扬放下酒杯,缓缓道:
  
  “读史想读得高明,有两点尤为切要,一为史学,二为史识。
  
  史学即史之学问。学问不够,于职官、兵制、地理、国政之理路变化皆茫然,读史便只能读故事,而不知其他。
  
  且学问不限于史部一目,若学问广博,则所见者广,至于一诗一字,皆可与史参证,譬若剑术至极,则草木竹石,皆可为剑。
  
  如读《史记·项羽本纪》‘虞兮虞兮奈若何’一句,无学问之读法,则叹其文辞之美,项王英雄末路,至多质疑其真伪。
  
  而有学问之读,则可于此见当时撰史之习惯、楚歌之体式、汉时流行之美学主题与诗体之发展。即是‘项羽本纪’四字,便大有文章在。
  
  有学问之读,以肚中十书,而读一书中之一卷,故读毕一卷,可当十书用。
  
  无学问之读,读一书便是过字一遍,故读毕一书,只当读此书中之一卷。
  
  见者大小,由学问深浅而已......”
  
  萧宝月听之入迷,连呼吸也不自觉地放轻。
  
  “史识就是识见。
  
  史事纷杂,若学问精深,则所见更加纷乱。
  
  有识见则可登高而眺,穷千里之目。
  
  分主次、辨真伪、明道理、察人心,皆由识见也。
  
  如晋武帝广纳后宫,一般人见之好色,有识见者则见其欲广外戚以自固。
  
  有识无学,失之浅;
  
  有学无识,失之狭。
  
  你方才所论,学略有不深.....”
  
  萧宝月顿时有些不高兴。
  
  王扬顿了顿道:“而识见不错。”
  
  萧宝月气平。
  
  “一来你能拈出士风变化一段,二来不囿于史书的正邪之说,难得......”
  
  萧宝月听到王扬正心诚意地说“难得”两个字,又有些得意。
  
  “不过失之浅显......”
  
  “你!”
  
  萧宝月实在没忍住,拍案一指,她觉得王扬就是故意的!
  
  王扬眼皮都不抬,浑若无事用竹签插了块甜瓜,淡淡道:“听不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