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章 兵威冲幕,十八路诸侯进军汜水关!
第一卷 第6章 兵威冲幕,十八路诸侯进军汜水关! (第1/2页)夜枭啼叫刺破帐幕!
陈远看着靠在一起发呆的赵云和蒙统,摸出张桉偷塞的《太公阴符》。
羊皮卷边角被血渍晕染,恰好遮住“钓叟”二字。
他故意让书卷跌在赵云脚边,赵云俯身时,发梢扫过“文王拉辇八百步”的典故。
“陈兄的书...”
赵云指尖在姜尚拜相图上停顿,“似乎比诸侯的檄文更重。”
中军突然爆发出喝彩,曹操的亲卫抬着鎏金酒樽走过,酒液泼洒处,蚂蚁正搬运着骨屑。
当袁绍掷出镶玉匕首钉在舆图上,他仿佛看见虎牢关的城墙正在贪婪吸吮这些“忠义”。
“子龙可知,凤非梧不栖?”
陈远突然将《阴符》塞进赵云箭囊,轻笑道。
…………
一夜无话,翌日一早,陈远就被一众欢呼声响起。
原来是骑卒营分到了半扇马肉,说是董军斥候的坐骑。
“吃不得。”
赵云用枪尖刺进肉中,里面露出肉里未化的马鞍铜钉。
如此一连过去数日,联军大营上空飘荡着醇厚的酒香,久久不散。
每夜夜深时,恍惚间能看到无数幽绿的光点在营外徘徊。
各路诸侯如同江河般,向酸枣滚滚而来。
最终,江河入海,留下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回荡。
会盟台拔地而起,高台遍列五色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四角立着火堆,浓烟滚滚。
最前方长案上放着兵符将印、香烛告表。
九十九级白玉阶上,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的金甲折射着正午骄阳,竟在青石地面投下龙形暗影。
骁骑校尉曹操矮小的身影紧随其后,腰间佩剑与玉阶碰撞,发出编钟般的清响。
二人站定,数道人影依次登台,俱是金盔银甲、锦衣华服,步履间金铁交鸣。
仔细一数,整整十八人。
依次是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上党太守张杨、冀州刺史韩馥。
西凉太守马腾、广陵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东郡太守乔瑁、河内郡太守王匡、豫州刺史孔伷。
山阳太守袁遗、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北平太守公孙瓒、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谦。
十八路诸侯的旌旗在会盟台上空猎猎作响,旗下站着各路诸侯麾下文武,刘关张三兄弟赫然在列。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袁绍的嗓音裹挟着冀州特有的沙尘气,在会盟台上炸开。
霎那间,鼓声大作,号角呜鸣。
一阵微风吹过,袁绍拔剑指天,剑锋上的鸽血宝石折射出妖异红光。
“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
“吾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
“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宣誓罢,底下二十余万大军无一不涕泗横流。
十八路诸侯同时割破掌心,鲜血滴入青铜夔纹鼎中,混着豫州特产的黍米酒,在正午阳光下沸腾如熔岩。
待到推选盟主时,曹操细长的眼睛眯成缝:
“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可为盟主!”
话音未落,袁术的佩剑已出鞘三寸。
陈远注意到这位后将军的锦袍下摆沾着胭脂,与公孙瓒马鞭上的如出一辙。
“诸公皆是大才,绍恐难掌大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