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32章 无题

第132章 无题

第132章 无题 (第2/2页)

“官吏毕竟是朝廷任命的,如果他们能代替朝廷,好好管理百姓那还好说。”
  
  “可事实上,从古至今衙门就只有两个任务,约束百姓不让他们乱跑,然后就是收税。”
  
  “一个县几万乃至几十万人,每天要发生多少事情?”
  
  “靠衙门那几个官吏,能处理的过来吗?”
  
  “百姓生活中遇到难题,找谁来解决?”
  
  “他们找谁,就是依附于谁。”
  
  “所以百姓只是名义上依附于朝廷。”
  
  毕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吗,这就是大义,但也只有一个大义名分。
  
  “事实上百姓真正依附的,是能为他们解决问题的人。”
  
  “在汉唐时期,他们依附的是世家。”
  
  “世家消亡后,他们依附于宗族。”
  
  朱标恍然大悟:“所以你一直强调,要拓展衙门的职能,就是和宗族抢夺百姓的依附关系。”
  
  马钰颔首道:“不完全是,不过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朝廷管的越多,宗族的生存空间就越小。”
  
  “但一个族群的构建,光有依附关系还不行。”
  
  “百姓能依附于大明,也能依附于别的蛮夷政权。”
  
  “真正要构建一个族群,需要一个纽带。”
  
  “没有这个纽带,终归只是一盘散沙。”
  
  朱标精神一振,终于说到他最关心的问题了:
  
  “你以为大明该以何为纽带?”
  
  马钰肯定的道:“文化。”
  
  文化?
  
  这个回答让朱标有些失望,他本以为马钰会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新思想。
  
  没想到还是老生常谈。
  
  不过他马上就反应过来,自己的要求有些过高了。
  
  就算马钰凭空想出一种新概念作为纽带,难道就真的能适用大明吗?
  
  反而是以文化为纽带,已经得到了历史的验证,是切实可行的。
  
  但这么做也有难题。
  
  “文化为纽带倒也不是不行,但之前你也说过,只有读过书的人才会产生文化认同感。”
  
  “普通人大多是没机会读书的,要如何让他们产生认同感?”
  
  马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文化来源于哪里?”
  
  不等朱标回答,他自顾自的说道:“来源于历史。”
  
  “先让百姓泛泛的了解历史,让他们明白我们为什么叫汉人,为什么叫华夏。”
  
  “至于你刚才问题的,如何让普通人了解这些。”
  
  “其实很简单,歌颂英雄。”
  
  “按照朝代顺序,每个时期挑选两三个英雄人物,或者某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将其编写成故事,然后以说书的方式,将故事讲给百姓听。”
  
  “枯燥的历史大家很难记住,但鲜活的历史故事,他们一定喜欢听。”
  
  “而英雄是一个族群最重要的精神承载,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当我们族群的英雄被广为传颂的时候,认同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可能需要几十年才会有效果。”
  
  “可一旦完成,就能从最基层构建族群意识。”
  
  “到时候就算我们的族群再次陷入低谷,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就会应者云集。”
  
  “蒙元这样拒绝汉化的族群再想统治天下,就会变得几乎不可能。”
  
  朱标陷入了沉思,他要衡量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马钰长吁了口气,终于把这个概念说完了。
  
  事实上,他可以照抄前世的民族概念。
  
  但民族是欧洲殖民者,为了分化被殖民者才搞出来的概念。
  
  只不过当一个概念被发明之后,就会脱离发明者的掌控。
  
  殖民者更想不到的是,民族概念才是最适合弱者的叙事方式。
  
  因为弱者很难把百姓团结起来反抗殖民者。
  
  而民族恰恰是最好用的纽带。
  
  属于是殖民者手把手教被殖民者如何团结,如何反抗。
  
  全世界都被卷入了民族叙事,被殖民者靠着民族为纽带,集中力量成功推翻了殖民霸权。
  
  但是……
  
  但是对于强者,尤其是对于华夏这种文化强者来说,民族叙事优劣参半。
  
  甚至弊大于利。
  
  原因很简单,不利于民族大融合。
  
  华夏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可以融合一个又一个族群。
  
  每一个汉人王朝的出现,都必然会迎来一次民族大融合。
  
  华夏本身就是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然后一统黄河流域。
  
  后来南下吸收了长江流域的部落文明。
  
  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属性。
  
  从西周到秦汉隋唐,期间更是有无数族群被融合。
  
  甚至被大家喷的宋朝,都以文化融合过诸多族群。
  
  可自从全世界陷入民族叙事的逻辑怪圈,民族融合几乎就停滞了。
  
  不但停滞,民族反而越来越多。
  
  很多在血缘上明明是一个族群,就因为一个生活在山上,一个生活在山下,就被划分成了两个民族。
  
  成了两个民族,就要相互切割,就会产生事端。
  
  为什么华夏周边的国家,在文化上总是与华夏产生矛盾?
  
  这就是民族叙事带来的后遗症。
  
  那些国家自古以来就深受华夏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脱离了华夏文化他们连自己的历史都搞不清楚。
  
  可是在民族叙事逻辑下,他们必须要塑造独立的历史文化体系。
  
  那么和华夏文化做切割,将华夏的文化遗产偷走,就成了必然要走的路子。
  
  当年美帝为了和带英做切割,也干过类似的事情。
  
  美帝英语和带英英语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并不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为了和带英做切割,美帝人为制造出来的。
  
  这就是民族叙事逻辑带来的后遗症,无端生出了许多事端。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民族叙事对弱者有利。
  
  但现在大明是强者。
  
  目前的华夏依然全面领先全世界,且大明已经完成又一次的天下一统。
  
  华夏的主体汉人重新主导一切,新的民族大融合契机已经成熟。
  
  毫不夸张的说,目前这个世界能搞文化叙事的,只有华夏文明。
  
  其他文明都太单薄,支撑不起文化叙事逻辑。
  
  前世沙俄曾经尝试用文化同化被征服的族群,建立一个大罗斯民族。
  
  可惜他单薄的文化,支撑不起这个雄心,最终失败。
  
  而华夏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文化财富。
  
  搞民族叙事,就是主动放弃文化优势。
  
  马钰自然不会去干这种事情。
  
  不过民族叙事的很多优点倒是可以吸收,用来推广华夏文化,扩大文化优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