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见闻
第十章 见闻 (第1/2页)马秀英好笑的轻推他一下:“行了,仔细手疼,照你所说,这殷灵毓倒是个好官呢,怎么,是要带我也去见上一见?”
“咱就想…想着教教她那些东西。”朱元璋把到了嘴边的话换了个说法:“咱这,好歹是个大男人,好多话不方便说不是?”
马秀英笑而不语。
虽然感觉的出朱元璋说的不像实话,但估摸着,也差不了太多,否则不会是这种下意识有些护着的态度。
朱元璋什么时候对外人操过这份心?一瞅就是嘴硬,但实际上心里是喜欢看重着的,只是他自己不会承认而已。
“成,我也有日子没出去走走了,只是标儿呢?”
太子朱标,朱元璋北伐期间负责监国,说是监国,其实决策权不多,更多的还是由李善长,刘伯温等中书省众人做出决策。
还有一部分军情类的,或是他们嗨做不得主的,干脆就是直接送去朱元璋手上。
朱元璋略略思索,便道:“标儿也辛苦了,同去一趟,松快松快也好,咱们长安还没出去玩过呢,也去……干脆,咱把几个丫头小子都带着,正好也看看,没有人看着,底下的人敢不敢翻了天来!”
他之前就恼怒于大量读书人宁肯认可元鞑子也不认可大明,他是不得不承认元朝的正统性,才好巩固他大明的名正言顺,但他骨子里就是厌恶那些鞑子的,可谁知,有些汉人却反过来不认他了。
再加上朝中不少文臣都态度看似顺服,实则多少有些异动,朱元璋早就想着要敲打敲打,只是忙于灭元而已。
这次,就看谁才是跳出来的那只鸡了。
马秀英点点头:“行,听你的,几时走?”
“明儿个就走。”朱元璋干脆道:“咱这回就当散心去,一会儿咱叫百室进宫来一趟,跟他说一声少给咱送那些文书。”
也不知这风向一放,到底能钓出来多少人,不过,仪鸾司初建没多久,也正是检验一番成效的时候。
宋时仪鸾司是掌管什么宫廷礼仪的,朱元璋什么出身,根本不吃那套,干脆就设立成了一个监察部门,只是并不算正式罢了。
马秀英想了想,也就同意了,派人去叫来了儿子女儿们。
从朱标一溜儿到朱长安,大大小小五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来了马秀英宫中,他们也习惯了一家子人一起吃饭,看到朱元璋提早回来,挨个请了安,坐下就等着开饭了。
只有朱标还在汇报着一些今日的朝中动向,并带着弟弟妹妹们关心了一番朱元璋,但饭菜上了桌子也没人敢先拿,朱元璋不动筷子,谁敢先吃?
朱元璋向来是乐意让儿子们知道知道民间疾苦的,再加上本身的习惯,桌子上菜色都朴实,他手里拿着烧饼,就着油水大又偏咸的炒腊肉,看着一桌子吃的正欢的孩子,心中熨贴,美滋滋的给马秀英挑了一筷五花三层的漂亮腊肉夹进碗里:“来,妹子,多吃点,这个香。”
马秀英嗔他一眼,还是夹起来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