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锋锐
第四十三章 锋锐 (第2/2页)可是让朱元璋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判案,本身也是一种不公,最重要的是,官员替补的能力还不足够。
因此,虽然空印一事里,没有为非作歹的官员都官削一级,罚俸半年,外加二十板子,但至少是活下来了。
借着空印盘剥过油水的只有寥寥几人,跟着拐卖人口的一起处理了。
而这一切,归功于那个跟陛下犟的小冰块。
朱元璋自然也将大臣的反应看在眼里。
他自然是愤怒的。
可他的愤怒毫无价值。
因为他这是他自己积累下来的敌视,他总是认为官员需要高压,需要管理,需要规训,需要敲打,绝不能让他们变成他曾经见到的那些丑恶嘴脸的贪官污吏。
然而他忘了,他现在管理的是国家,是人,不是他设想里毫无怨言的程序和小小一片村县。
他是勤勤恳恳,是匡扶社稷,是想让天下百姓过得好,可他又很矛盾,又很局限,带着属于自己的固执。
殷灵毓没办法妥协,大明的君主和臣子之间也无法妥协。
这是明朝从一开始的开创者里便埋下了的基调。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朱元璋在看到孟子的这段话而愤怒时,是否也带着自己都没有察觉和承认的心虚呢?
没有人知道。
当马秀英发现朱元璋已经又是好几天不叫殷灵毓留下吃饭,就知道他的倔脾气又犯了。
她这次干脆就没劝,自己带着朱标去养济院看望自己在这里当义工的其他儿子女儿。
养济院里女孩子很多,朱棣最先提出来,想把姐姐妹妹们也带过来,她们不像他们,能随便出宫玩乐。
来这里做义工就是个很好的借口。
皇子公主都时不时前来当这劳什子的义工了,不管是勋贵还是文臣,家中的适龄儿女,自然也被催促着过来,还有紧跟着开发了实践活动的国子监,也会一月来做一次义工。
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殷灵毓暗搓搓的推动。
马秀英来的时候,朱长宁和朱长安正在踢毽子,和几个养济院的孩子一起,笑容纯稚灿烂,童声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马秀英竟一时怔住。
那是一种带着生机的,无拘无束的自信与活力。
是她幼时到现在一直拥有,不肯丢弃,却不知道该如何给自己的女儿,给天下更多女子的东西。
“标儿。”
“母后?”
马秀英淡淡笑了。
“你父皇他,还是不明白。”
朱标似懂非懂,马秀英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殷灵毓在抗争的的确是皇权也不完全是皇权,她并非为了忤逆朱元璋或者建立自己的威信,朋党,她其实只是在走自己的道路,给更多的人选择道路的权力。
而朱元璋不明白。
朱元璋只觉得,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