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匈奴谋降风云变,骠骑定策解危机
第17章 匈奴谋降风云变,骠骑定策解危机 (第2/2页)赵充国顾不上擦拭脸上混合着汗水、血水与沙尘的污渍,心中挂念着车队,急忙返回车队,继续护送粮草前行,他想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能让粮草出半点差错。”
行至一处狭窄山谷,两侧山峰高耸,怪石嶙峋,犹如巨兽张开的獠牙。赵充国望着这险恶之地,心中隐隐不安,警惕地留意着四周。突然,山谷中传来一阵异响,赵充国心中一惊,大喊:“不好,有埋伏!”话音刚落,无数石块从山上滚落,砸向车队。
赵充国迅速指挥士兵,有的用盾牌护住粮车,有的则冲向山坡,试图驱赶埋伏的匈奴。他自己手持长矛,身先士卒,在混乱中穿梭,不断抵挡着滚落的石块与冲下的匈奴。
他一边奋战,一边在心中呐喊:“不能慌,一定要稳住阵脚,保护好粮草!”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艰难地通过了山谷,可车队已有些许损伤,数辆粮车受损,所幸粮草大多无恙。赵充国看着受损的车队,心中满是庆幸,同时也暗暗警醒,接下来的路或许更加艰难。
汉军浩浩荡荡向黄河进发,黄河水波涛汹涌,浑浊的河水奔腾不息,如同一头愤怒的巨龙,咆哮着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赵充国和父亲指挥着车队,小心翼翼地登上战船。战船在波涛中剧烈摇晃,好似狂风中的一片树叶,随时可能被巨浪吞没。赵充国紧紧抓住船舷,指节泛白,目光坚定地望着对岸,心中默默祈祷着能够顺利抵达。
他想着:“黄河天险,千万不能在此折戟,大军还在对岸等着粮草,我必须平安将车队带过去。”
终于,汉军抵达对岸,远远望去,匈奴营帐一片密密麻麻,仿若蚁穴。然而,休屠王临阵突然变卦。
他的营帐内,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休屠王在帐内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慌乱,神色慌张。他对浑邪王说道:“降汉之事,我再思量,恐有不妥。大汉朝廷深不可测,我等贸然投降,恐遭算计。说不定他们会将我们分散安置,让我们远离故土,失去根基,甚至暗中将我们除掉。”
浑邪王焦急万分,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紧紧拉住休屠王的手臂,内心同样慌乱不已,但仍强装镇定地说道:“此时反悔,汉军已至,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兄长,切莫再犹豫!如今我们兵力受损,单于又欲严惩,不降汉,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但休屠王心意已决,不为所动。浑邪王无奈之下,为保自身及所部性命,一咬牙,暗中与亲信商议,设下埋伏。当休屠王踏入陷阱的那一刻,寒光一闪,利刃出鞘,休屠王就此殒命,浑邪王随后收编其部众。
此时,匈奴内部人心惶惶。士兵们聚集在营帐外,小声议论纷纷,脸上都露出不安之色。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恐惧,不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有的士兵低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两位大王起了争执,如今汉军又马上要到了。”
另一位士兵叹气道:“是啊,我们是降还是不降,若是降了,真能保住性命吗?”整个营地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所有人笼罩其中。
霍去病得知匈奴内部变故,深知情况危急。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匈奴营地的方向,心中暗自思忖:“匈奴局势突变,若不果断处置,恐生大乱。我大汉将士远途而来,肩负天子使命,绝不能功亏一篑。”他当机立断,骑着快马,率领精锐骑兵驰入匈奴阵中。
刚踏入匈奴营地,一股混乱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匈奴士兵们有的手持兵器,神色警惕;有的则眼神游离,脚步虚浮,似随时准备逃窜。霍去病目光如炬,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微变化。他扫视一圈,看到浑邪王正站在一处营帐前,神色复杂。
霍去病径直驱马来到浑邪王面前,翻身下马,目光坚定地直视浑邪王的眼睛,声音沉稳却极具威慑力:“本将军奉天子之命前来受降,如今匈奴内部却乱象丛生,浑邪王,你作何解释?”
浑邪王心中一惊,忙单膝跪地,说道:“将军明鉴,休屠王临时变卦,如今已被我处置,但军心已乱,还望将军定夺。”
霍去病微微点头,随即转身,目光扫向那些匈奴士兵。此时,部分匈奴士兵开始蠢蠢欲动,人群中传来轻微的骚动。霍去病心中明白,若不立即采取行动,局面将彻底失控。他猛地抽出腰间长刀,寒光一闪,大声喝道:“大汉天子仁慈,接纳你们归降,但敢有逃者,杀无赦!”
言罢,他翻身上马,率先冲向那些试图逃跑的匈奴士兵。他的动作迅猛而凌厉,每一刀都带着千钧之力,瞬间将冲在最前面的匈奴士兵斩杀。
赵充国此时也赶来,看到霍去病与匈奴士兵陷入混战,他毫不犹豫地加入战斗。他挥舞着长矛,冲入敌阵,矛头所指,匈奴士兵纷纷后退。一名匈奴骑兵从侧面偷袭赵充国,赵充国察觉到危险,侧身一闪,避开了对方的弯刀,然后迅速将长矛一转,刺中匈奴骑兵的胸口。那骑兵惨叫一声,从马上摔落。
赵充国越战越勇,他的身上溅满了鲜血,但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匈奴士兵的抵抗逐渐瓦解。一些匈奴士兵纷纷放下手中兵器,跪地投降。霍去病见此情形,心中稍安。他命令汉军士兵将投降的匈奴士兵集中起来,加以安抚。随后,他先遣使送浑邪王赴长安见汉武帝,自引匈奴余众向西汉边境缓行,一场受降危机就此暂时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