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章 天竺死神阎魔,断代隐秘揭晓!
276章 天竺死神阎魔,断代隐秘揭晓! (第1/2页)各国神话中,都有关于冥河的传说。
冥河都是和生死轮回,引渡亡魂这些职能相关。
也都是亡灵通往地狱地府的必经之路。
希腊神话的冥河,也叫忘川,上面有著名的冥河摆渡人卡戎,收取钱币、接应亡魂。
华夏的冥河,和奈何桥有关。
实际应名为“奈河桥”,奈河就是华夏的冥河。
但在悼亡死者时,民众们经常哀叹“奈何”,认为死亡是一种无奈的事情。
从而渐渐把这奈河桥,联想流传成了奈何桥。
东瀛的冥河,叫做三途川。
冥河上的船夫会收取六文钱当做船资,战国时代的武士家族真田家的“家纹”类似图腾,就是六文钱的符号,代表真田家任何时候都可以上战场战死的精神。
天竺神话中,当然也有冥河。
这条冥河被描绘得污秽不堪,河里颇多血污、粪便、骨头、头发等秽物。
当然,这很符合现实中的天竺环境国情。
但在此界,这条腥臭污秽、腐肉浮沉的冥河,就那么直挺挺地,出现在了林宸的面前。
死亡如河,浩瀚不息,洗刷一切。
这牛头竟然能引动冥河!
再加上祂天竺的背景,以及脖颈处一颗巨大的瘤子。
林宸算是联想到了,这是天竺的特产动物——
瘤牛。
也是冥神阎摩的坐骑!
怪不得这牛头说什么主人,祂背后的主人,就是那阎摩!
阎摩,也叫阎魔、夜摩天王、焰摩,天竺神话中,是掌管死亡及审判亡灵的神明。
听着是不是和华夏的十殿阎罗很像。
没错,这阎摩还有一个华夏民众更熟悉的名字——
阎罗王!
华夏地府的阎罗王这名号,就是“阎摩罗阇”(Yamaraja)的音译,随着天竺佛教传入华夏后,进行吸收结合产生的。
“阎罗”之名,被纳入道经。
其神职权柄,被融入本土化为“十殿阎罗”体系;
阎罗王便成为其中一殿之主,或视为阎王的统称。
其形象从古老蛮荒的天竺冥主,被塑造成身着华夏帝君冕服、手持生死簿判官笔的东方神祇。
生死簿、判官笔,这些都是人间官衙、华夏道教特色的文化创新。
天竺神话里最常见的法宝降魔杵,也被改成了华夏特色的钢鞭,被各大护法神沿用。
比如武财神之一的赵公明,以及大闹天宫时拦住孙大圣的王灵官,用的法宝武器就是钢鞭。
这也是华夏文明的特色,拥有兼收并蓄、包容一切的熔炉伟力。
能很快把外来文化,结合、改造、归纳进华夏原有的神话体系中。
转化成为有华夏自己味道的东西。
林宸从这个点延展开,突然意识到:
神话传说的表面皮相,是历史故事、是乡野奇谭、是文化传承、是先灵祭祀;
其背后的本质,却是——
亿万生灵的祈愿寄托,和浩瀚的信仰愿力。
这些信力,是支撑神明存在,划分其领域权柄的根基本源。
所以,此界的神话流传,本质是信仰之战!
是权柄道途之争,是神战!
这个念头如同开天辟地的混沌神雷,在林宸识海最深处炸响!
他忍不住继续往更深处推衍——
那么从信力出发。
所谓的文明交融、信仰归化。
就是强势神话体系,对弱势神系的吞并、吸收。
将其神力烙印抹去,神名剥夺,以自身文明色彩重塑。
最终使之成为,自身神话体系演变生长的养料。
但华夏神话体系,更多的是内部发展,很少对外扩张。
更多的是,其他神明文化想要进入华夏,获取信众和信仰。
反而被华夏神系,打服、改造或者招安成自己的东西了。
这些神明的权柄,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华夏神系给吸收笑纳掉了。
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想到这里,林宸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那么神话断代之谜背后的隐秘,那笼罩华夏如死瘴的历史污染。
是不是也是因为争夺权柄?
罪魁祸首可能是天外诡神,也可能是地球里的部分内鬼;
更有甚者,是两者携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