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陆省元的排面【八千字大章求月票!】
第322章 陆省元的排面【八千字大章求月票!】 (第2/2页)宋庠见他神情郑重,知此番话语已彻底给他讲明白了。
而如果自己的前途,自己都不重视,那也就真真是无药可救。
“不过殿试的准备不同于省试,诸科学问固然仍是根本,需得勤学不辍。然最终名次高下,只要水平相近,剩下的皆由官家圣心独断,故而揣摩上意、体察圣心,亦是重中之重。”
“至于官家心意能决定到什么程度?给你举个极端点的例子罢。”
刚才是给陆北顾警告,让他不要得意忘形,而这时候宋庠的神态已经轻松很多了,甚至直接给他讲了个相当野史的事情。
“譬如开宝八年乙亥科殿试,当时的规定是如果殿试中某位考生头一个交卷而又没犯什么错误,官家就会点其为状元,而考生王嗣宗才思敏捷,下笔如飞,可与他同时交卷的还有另一位考生陈识二人的文章各有千秋,太祖难以判断优劣,干脆让让王、陈二人在殿前角力争状元,结果王嗣宗胜出,太祖当场兑现诺言,点王嗣宗为状元,陈识则屈居榜眼,从此王嗣宗就有了个‘手搏状元’的绰号。你说说,这事何等儿戏?但这就是真实的殿试。”
见陆北顾想开口,宋庠摆摆手。
“知道你想说什么,太祖朝与现在不同嘛.但实际上归根结底,哪有什么不同?大中祥符八年乙卯科殿试,江西考生萧贯和山东考生蔡齐文采相当,真宗在选状元时,因为蔡齐的长相英俊,所以点蔡齐为状元;天圣二年甲子科殿试,那届礼部省试,本来按成绩排,状元应该是我弟弟宋祁,可刘太后不欲以弟先兄,故而点我为状元,宋祁明明是考了第一名,反倒放到了第十名。”
宋庠把例子从太宗朝举到真宗朝,再到如今,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
对于主持殿试的官家来讲,你考了第一名还是第十名,都不重要。
只要官家想,那第一名可以变成第十名,第十名也可以变成第一名。
当然了,首先是你得有第十名的实力,要是排个几十名、一百多名,你就是官家亲儿子,官家也不好意思把你点成状元。
大宋以极为公平的科举制度取士,录取之士与官家共治天下,这是大宋的立国根基。
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官家当然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操作,却不会去明目张胆地破坏规则。
而在大家跟官家都不认识的前提下,能让官家点你为状元,那就只有两种办法了。
第一种是长得特别帅,例子就是乙卯科状元蔡齐,帅到让真宗为其“派金吾卫士七人在前清道,传呼其名以宠之”,状元郎跨马游街就是从他开始的;第二种就是了解官家喜欢看什么,然后投其所好,往这方面写,官家觉得文章写得他心花怒放,那如果本身就名列前茅,自然就会点为状元了。
第一种方法虽然特别吃建模,但是第二种办法其实不比第一种办法来的简单。
因为有句话叫“圣心难测”,官家的心思可不是应试举子能猜出来的,如果按照“我觉得官家会喜欢”的内容来写,往往会拍马屁拍到马腿上,还不如正常写。
就比如,世人大多觉得真宗懦弱畏战,但反印象流的是,真宗其实是个知兵而且颇为性情的汉子。
再比如.算了,不比如了。
总而言之,官家对外表现出的喜好,往往跟他真正的喜好,是不相同的。
而这些微妙的不同之处,除了常年累月跟他打交道的人以外,旁人根本搞不清楚,若是强行去投机取巧,最后反倒会弄巧成拙。
这时候,宋庠忽然说道。
“自明日起,直至殿试前夕,关于官家近年来之所思所虑、所推重之政见文风,皆由老夫亲自与你讲解,你每日依旧未时来,酉时去,不可间断。”
听了这话,陆北顾心中一震,只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要知道,这种事情可跟单纯地讲授科举知识不一样,其实是犯忌讳的!宋庠这么做,是真的把他当门生来培养了。
“先生栽培之恩,天高地厚!学生.学生实难报答!”
陆北顾郑重地行了一礼,他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才好了。
“行了。”
宋庠摆了摆手,似乎根本没当回事,他重新倚回软榻,恢复了那副波澜不惊的倦怠模样:“今日你心绪激荡,不宜再谈学问。且回去好生沉淀心境,明日未时,莫要迟了。”
“是!学生告退!”
陆北顾强压激动,恭敬退出。
随后,他又顺路去了趟张方平的府邸。
张府的门房上次被张方平训了,从那以后对待陆北顾都非常恭敬,哪怕张方平确实不在府里他也不敢怠慢。
门房还怕陆北顾以为他在撒谎,干脆直接把府里的管事请出来跟陆北顾说。
“陆郎君,张相公不在府里,要不你留封信交由我转达?”
“不妨事,只是今日得中省元,感念张公赏识故而来此,并无其他事情。”
听了这话,管事和门房两人齐齐一怔,旋即更加热情了。
在谢绝了他们喝茶的邀请后,陆北顾告辞离去。
他早就知道这个时辰张相公必在三司衙门忙碌,这一趟扑空原在预料之中,然而“来过”本身便是一种姿态。
至于留书信什么的,他怕被人做手脚,更怕这个节骨眼上给张方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并没有留下任何纸面的东西。
张府管事明白他来访的意思,肯定会将这个消息在张方平下值以后告知的,张方平那样的人物,自然会明白这简短拜访后藏着的意思。
早春时节,天黑的仍然很早,陆北顾折腾了大半天,也不打算回国子监里,他干脆让车夫送他去虹桥,随后车夫自己回国子监就行。
骡车穿行在人群中,蹄声嘚嘚,碾过青石板路,将他载到了虹桥畔的姐姐家。
还不待骡车完全停稳,巷口眼尖的邻人已瞧见了他,顿时几声呼喝:“回来了!省元郎回来了!”
陆北顾一怔,这消息是长翅膀了?!半天不到,就能从南城传到虹桥。
只能说,他还是忽略了杨学士慷慨撒钱的威力。
他这个被千金购买的“马骨”,是真的一天之内就让大半个开封城乃至开封城外的百姓,知道了他的名字。
经此一遭,如果说以前陆北顾的知名度还只局限于士林,那这次高中省元之后,在国子监的大力宣传下,就算是真的在市井百姓里也出名了。
不过也不等他思考了,这一声呼喝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顷刻漾开层层涟漪。
原本在门前摆摊或者张望的街坊四邻纷纷涌出,脸上堆满了热切的笑容,七嘴八舌地围拢上来。
“陆官人!恭喜高中啊!”
“省元!了不得!当真了不得!”
“来,陆小郎君让老身摸摸,沾沾文气!”
喧闹声瞬间惊动了陆南枝,她探出身来,眼见被街坊围在中间的弟弟,脸上瞬间绽开极度欣喜的笑容。
她忙不迭地挤进人群,一把拉住陆北顾的胳膊,连声道:“好弟弟!快进来,外头冷!”
说着,几乎是将陆北顾半推半拉地拽进了豆腐铺子。
旋即又转身,对门外犹自道贺的邻里歉然又难掩自豪地笑道:“多谢各位高邻!多谢!今日仓促,改日再请各位吃酒!”
话音未落,便赶忙将门阖上,插好了门闩,将那一片沸腾的贺喜声稍稍隔绝在外。
“哎呀,你不知道,若是不把你拉进来,他们便能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摸个不停,你这好衣衫都能给抹上一层灰去。”
陆南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搓着手,一时竟有些无措:“灶上还温着羹汤,饿不饿?累不累?省元.天爷,真是想也不敢想”
陆北顾看着姐姐的样子,琢磨着陆南枝跟裴妍其实岁数差不多,也同样都独自操持家计,但两人从行为举止到说话语气,真的就是截然不同。
或许,这跟两人从小的家庭环境和接受的教育,确实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了,跟后天也有关系,陆南枝在虹桥市井里摸爬滚打,难免就沾染上了市井妇女的某些习气。
不过不管是嫂子还是姐姐,对陆北顾确实都是没的说的。
陆南枝这边高兴着,也没在意陆北顾没说话,她又自言自语了几句,方才给陆北顾端了碗素羹。
陆北顾也确实今天没正经吃饭,中午在国子监一直在被人敬酒,这时候拿着勺子就闷头开始喝。
陆南枝在旁边继续絮叨了一会儿,却又忽然担忧地说道:“北顾,你如今有了大出息,阿姊比什么都高兴。可、可你万不能因此就生了别的心思!尤其是报仇之念,断不可有!”
她往周遭看了一圈,随后紧紧盯着陆北顾,声音压得更低,几乎耳语:“那是枢密使!贾昌朝相公位同宰相,权势滔天!我们小门小户,如何招惹得起?你如今好不容易挣出这般前程,千万要惜福安稳,光宗耀祖才是正理,往日仇怨.就当、就当随风散了罢!”
陆北顾看着姐姐眼中真切的惶恐,心知她是为自己忧惧。
不过,陆家的那些前尘往事,肯定是要有个说法的。
而贾昌朝如今虽然位高权重,但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强大。
“阿姊放心,我晓得的。”他面上不动声色,点头应道,“如今只盼殿试顺利,不负多年苦读,至于往事,我心中有数。”
见他答应得爽快,陆南枝稍稍松了口气。
正待再叮嘱几句,铺子的门又被敲响,是姐夫贾岩回来了。
“怎么今日回来了?”
“当然是请假了。”
陆南枝狐疑地看着丈夫,问道:“平日里不是不好准假的吗?”
刹那间,陆南枝甚至怀疑丈夫是不是骗她,说是军营不准回家,其实每天都在外面鬼混。
贾岩摘下帽子笑道:“今日上午去礼部贡院负责守卫的是隔壁营的兄弟,正午我就听他们回来说今科中了省元的叫陆北顾,还是泸州的,当即就跟营指挥说是我浑家的亲弟弟,营指挥便让我回家放一天假,还给你带了匹绢哩!”
“还不是从你身上扣下来的。”
陆南枝翻了个白眼,禁军基层军官其实纸面待遇不错,但其实根本落实不到位,都被层层克扣了。
营指挥这是觉得贾岩的小舅子中了省元,以后怕不是要当大官,故而赶紧把克扣的东西发给贾岩以做示好,这样就算不能从陆北顾这里得到什么,最起码也不得罪人,而额外批一天假还能送个顺水人情,不至于让贾岩记恨他。
陆北顾坐在旁边喝羹,心里也是啧啧,这就是人情冷暖啊!
他的身份其实还没变呢,可不知不觉间,就连他身边的人,都因此受益了。
姐夫贾岩对待陆北顾的态度,较之以往显然更亲热了几分,甚至透出些许不易察觉的恭谨。
毕竟今科省元,只要殿试不犯大错,一个进士及第的出身已是板上钉钉,日后前途无量,远非他这普通禁军军官能比。
闲聊了一会儿,贾岩感慨道:“好!真好!读书才是正途!像我们这般武夫,便是有幸做到狄青、王德用二位相公那般位极人臣,又如何?还不是唉,终究难逃猜忌,下场令人心寒。”
“姐夫此言,未免失之偏颇。”
陆北顾闻言,却微微摇头,轻声道:“天下承平,需文臣治国;然边疆未靖,亦需猛士戍守。文武之道,各有其用,皆不可废。”
贾岩一愣,似是没想到陆北顾会反驳,随即讪讪一笑:“啊是,是这么个理儿”
“可惜,五代殷鉴不远,矫枉必须过正。”陆北顾喟叹道。
贾岩没接话,也不再深论,显然内心深处仍固守那般看法。
不过有一说一,狄青、王德用两位武夫出身的枢密使连续被搞了下去,确实对于武夫们来讲,起到了极坏的示范效应。
你再怎么努力杀敌,在武臣序列里攀爬,又能如何呢?
最后还是惨淡收场。
而这时贾安也睡醒了,他见了小舅来,也非常高兴。
“安儿,看见没?要好生跟你舅舅学!将来用心读书!”
贾岩叹了口气,也不知道是心情,说道:“须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方为好男儿!’记住了吗?”
小贾安似懂非懂,却仍乖巧地点头。
陆南枝见状,忙岔开话头,对弟弟道:“对了,北顾你既中了省元,这是天大的喜事,该想法子给家里报个信才是.这些日子嫂子在泸州,也不知该如何挂念呢。”
“阿姊说的是,我也想着这事呢。”
陆北顾喝完了羹,放下碗点头道:“蜀地同乡有聚会,届时我寻位省试后未能高中的同乡返程时带封信回去,也好让嫂子早些知道,高兴高兴。
想到这里,陆北顾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嫂子裴妍得知消息时那温柔又欣慰的笑容,心中不由一暖。
她若知晓,定然是极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