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时刻
觉醒时刻 (第1/2页)清晨的教师办公室,陈雨的教案本被撕去三页。“阅读课占用数学课时“的红笔批注刺痛眼球,旁边是教导主任***的保温杯,杯底沉着未融化的枸杞,像极了她上个月被扣发的创新津贴。
“小陈,“隔壁班王老师压低声音,“李主任在教师大会上说,'创新就是瞎折腾'。“窗外传来初三(2)班的早读声,学生们机械地背诵着《岳阳楼记》,却不知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作者曾在安汉中学旧址办学。陈雨摸出抽屉里的“创新保护期“申请表,张诚校长的批复还带着墨香:“同意每周四下午为语文创新课时,望探索'大阅读'育人模式。“她望向窗外的百年梧桐,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我在安汉中学教了三十年语文,最遗憾的是没让学生读完《红楼梦》。“
周四下午的阳光穿过梧桐叶,在初三(5)班教室织出光斑。林小夏踮着脚将《三体》摆上“学科阅读角“,旁边是用物理公式解析黑洞的手抄报。陈雨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同时出现《昆虫记》原文与生物老师制作的3D昆虫模型。“今天我们用《水浒传》学统计,“陈雨举起泛黄的书页,“统计梁山好汉的兵器重量,分析不同兵种的战斗力配置。“李浩然的眼睛突然发亮,他摸出计算器,在《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情节旁写下密度计算公式。
后墙的“创新进度条“显示:已用12课时完成5本名著的跨学科解读。陈雨的手机突然震动,家长群弹出消息:“听说陈老师让学生上课看小说?“发送者是林小夏的父亲,头像为某教育集团的“提分专家“标识。
月度教师绩效会上,陈雨的创新课时被判定为“无效劳动“。***的钢笔尖敲着平均分曲线:“试点班级数学均分下降4.7分,都是阅读课闹的!“投影仪上,陈雨的创新教案与《黄冈密卷》的比对图格外刺眼。“但语文平均分提升了11%,
“张诚校长递上第三方调研报告,“学生的阅读理解速度提升35%,作文深度评分提高2.3分。“他的手指划过报告里的学生访谈:“林小夏说,读《明朝那些事儿》让她学会用时间轴梳理历史事件。“
散会后,张诚在走廊遇见抱着作业本的陈雨。她的白衬衫沾着墨水渍,像朵被暴雨打湿的栀子花。“我父亲临终前把《红楼梦》校本教案交给我,“她的声音发颤,“说安汉中学的语文不该只有试卷分析。“
夏至那天,梧桐树下的临时听证会上,家长们的争论声惊飞了麻雀。“我孩子连二次函数都搞不懂,还读什么《三体》?“林小夏的父亲挥舞着数学试卷,“陈老师这是误人子弟!““叔叔,“李浩然突然站起来,他的校牌背面写着“数学+科幻“,“我用《三体》里的曲率驱动原理理解了函数图像,上周模考压轴题做出来了。“少年展开草稿纸,上面用星际航行轨迹类比函数曲线,旁边是陈雨用红笔写的“妙解“。
陈雨摸出学生的“阅读成长档案“,里面夹着林小夏的《昆虫记》读后感:“原来法布尔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位科学家,他的观察记录比生物课本更生动。“家长们的目光被吸引,有人开始翻阅档案里的跨学科笔记。
暴雨夜,陈雨在办公室发现***的秘密。他的抽屉深处藏着本《唐宋诗词鉴赏》,扉页写着“致永远的文学青年——1985届初三(3)班全体学生“。书页间夹着泛黄的诗稿,落款是“安汉中学春潮诗社***“。“您当年也是创新者,“陈雨将诗稿放在***办公桌上,“为什么现在......“老人的脸在闪电中忽明忽暗,他摸出眼镜布擦拭镜片:“1992年,我带学生办诗社,被教育局通报批评'不务正业'。“他的声音哽咽,“我儿子那年中考失利,说'学这些没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