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都重生了谁还打网球啊 > 第一百七十一章 无旋球VS手冢领域

第一百七十一章 无旋球VS手冢领域

第一百七十一章 无旋球VS手冢领域 (第2/2页)

当记分牌变成4-3时,他对着教练席的方向点头——那里摆放着他赛前特意要求的冰镇毛巾,温度精确控制在12摄氏度,能最快降低皮肤温度。
  
  德约科维奇的回应带着明显的战术意图。
  
  他在第8局开始改变发球节奏,时而快速发球,时而故意停顿,打乱顾诚的预判节奏。
  
  当他用一记195公里/小时的内角发球得分时,看台上的塞尔维亚球迷唱起了国歌。
  
  转播镜头捕捉到一个细节:他的左手腕上戴着的心率监测仪显示,此刻他的心率比平时低了5次/分钟——这是绝对专注的标志。
  
  第9局成为整场比赛的转折点。
  
  顾诚在30-40落后的情况下,突然打出了一记“零式削球”——这是《网球王子》中最具标志性的技术之一,球落地后不仅不向前弹跳,反而向后滚动。
  
  德约科维奇显然没预料到这种违背物理规律的球路,他的球拍在球的上方停了半秒,眼睁睁看着球滚出了边线。
  
  “我的天!”解说员麦肯罗的声音都变了调,“这不是特效!球真的在向后滚!看看德约科维奇的表情,他完全懵了!”
  
  慢动作回放显示,顾诚的球拍在击球时形成了一个30度的倾角,配合着不可思议的切削动作,让球产生了逆向的旋转轴。
  
  这种技术在现实中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此刻却清晰地呈现在罗德拉沃尔球场的大屏幕上。
  
  学术期刊《运动生物力学》的实时专栏正在紧急更新:“这违背了所有已知的流体力学原理。球的逆向旋转产生的气压差,理论上不可能克服重力让它向后滚动。我们需要重新计算网球与硬地表面的摩擦系数模型。”
  
  而在剑桥大学的体育社会学课堂上,哈珀教授正在用这个球作为“技术爆炸”的最新案例:“当传统认知被打破时,就是运动进化的开始。”
  
  第10局变成了意志力的较量。
  
  德约科维奇显然受到了“零式削球”的影响,他的回球开始出现微小的误差。
  
  当顾诚的发球再次达到235公里/小时,并且带着强烈的侧旋时,他的防守站位出现了半步的偏差。球擦着他的拍边飞出,让顾诚拿到了局点。
  
  最后一分的争夺持续了17拍。
  
  德约科维奇的底线深球一次次将顾诚逼向绝境,但顾诚总能用匪夷所思的动作救回——他的反手击球点甚至低于膝盖,却能回出带着强烈上旋的球。
  
  当德约科维奇的最后一记正手击球稍稍出界时,主裁的手势终于落下。
  
  “Game,GuCheng!6-4!”
  
  整个球场的橙色区域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穿LED灯牌的年轻人跳起来时,灯牌上的“顾诚”二字因剧烈晃动而闪烁不定。
  
  顾诚扔掉球拍,弯腰双手撑着膝盖喘气,汗水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水洼。他的团队成员冲到场边,却被边线裁判拦住——按照规则,局间休息时不能接触球员。
  
  德约科维奇走到网前,与顾诚轻轻握了握手。他的表情平静,但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当他转身走向休息椅时,转播镜头捕捉到他对着教练说了句什么,唇语专家很快破译:“他的旋转……我们需要重新计算。”
  
  看台上的周明远老人打开保温壶,发现普洱茶已经凉了,但他却浑然不觉。
  
  手机屏幕上,虎扑“老炮儿聊天室”的讨论已经炸开了锅:“德约科维奇在调整!他不会被这种怪招打垮的。”
  
  而在Reddit,“发球机器”的新模型正在生成:“最后一分的拍头速度达到78公里/小时。
  
  主裁的“Game,GuCheng!”余音未落,罗德拉沃尔球场的空气仿佛被投入滚烫的铁块。
  
  穿橙色卫衣的志愿者艾米莉发现,手上的荧光印章在紫外线下的亮度突然增强——这是因为数万观众同时起身时,身体摩擦产生的静电改变了光频。
  
  她的登记表上,“第127位观众”的旁边多了个潦草的惊叹号,那是刚才盖戳时激动得手滑留下的。
  
  顾诚走向休息椅的脚步带着微妙的踉跄,每一步都在硬地上留下深色的汗渍。
  
  他的体能教练递来的毛巾还冒着白气,12摄氏度的低温让接触皮肤的瞬间激起一片鸡皮疙瘩。
  
  数据手环显示他的肌酸激酶指数达到210U/L,这是剧烈运动后肌肉轻微损伤的信号,但他的左手仍在无意识地摩挲球拍——拍线的张力比赛前降低了0.5磅,刚才那记零式削球几乎绷断三根聚酯线。
  
  德约科维奇的团队则展开了精密的战术调整。
  
  他的教练掏出平板电脑,屏幕上用红色箭头标注着顾诚的七个发球落点,其中五个集中在中线附近。
  
  “他的内角发球旋转轴偏左7度,”教练的声音压得很低,“下次接发球时站位再向左移30厘米。”
  
  塞尔维亚人一边喝着橙色电解质饮料,一边用毛巾擦拭拍面,刚才截击时沾上的橡胶颗粒被仔细清理干净——这些微小的杂质会改变球的旋转轨迹。
  
  转播中心的气氛比赛场更沸腾。
  
  ESPN的技术总监马克正在调阅三维重建画面,顾诚最后一分的移动路线被分解成128个坐标点。
  
  “看这个折线角度,”他对实习生放大屏幕,“在第15拍时,他的重心偏移了45度却没摔倒,这需要股四头肌瞬间爆发出400牛顿的力量。”
  
  隔壁的BBC转播席,安德鲁的笔记本上多了串奇怪的数字:“6-4=21%”,这是他根据过往数据推算的“首局获胜者最终夺冠概率”。
  
  社交媒体的反应已经形成数据海啸。
  
  Twitter上#零式削球违背物理#的话题标签以每秒1200条的速度刷新,其中包含732条带慢动作视频的分析。
  
  剑桥大学的哈珀教授在个人主页发布了实时论文片段:“顾诚的切削动作使球产生的逆向旋转达到3200转/分钟,这需要球拍与球接触时的摩擦系数突破0.8,而常规网球拍的最大系数仅为0.65。”
  
  这条推文在3分钟内获得1.2万次引用,其中包括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转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