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百亿达成!不是电影,是社交货币!没看过?你已社死!
第479章 百亿达成!不是电影,是社交货币!没看过?你已社死! (第1/2页)徐彬家里发生的事情只是一个缩影。
这还真的不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营销策略。
毕竟,再牛逼也不可能牛逼到这个程度。
这完全是因为这部电影大势已成,形成了一种社会效应。
当这场效应开始席卷全国,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一骑绝尘,成为现象级电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学校老师开始建议孩子们去看这部电影,也就成了顺理成章。
因为这是与时俱进,是一种刚需。
考试甚至都会考,这还真不是开玩笑。
特别是如今《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已经成为国产电影票房第一,甚至予即将朝着百亿这样的夸张的数字前进,这样的电影,你甭管好不好看,至少,数据在那摆着,已经形成了一种虹吸效应。
任何一种东西,当它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不再单纯的是一部电影,而是一种文化符号。
老师们虽然没有上级的要求,也没有学校的强制,可是他们也是会紧跟潮流的。
同时,像徐彬的儿子说的那样,身边的人几乎都去看了,孩子们聊天,聊的话题是哪吒,玩的玩具是哪吒。
他们会觉得,看这部电影是很“潮流”的“很酷”的事情,你居然没看过?
于是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排斥在小圈子之外。
而对于家长而言,一部电影而已,花个百来块带孩子去看一下,轻轻松松。
反正平时也有带孩子看别的电影嘛。
看什么不是看?因为百来块钱,让孩子伤心,那就太不值当了。
这种现象,自然也让一些人不爽。
开始抨击这是一种捆绑营销,可是实际上,谁都知道。
盛世影业也好,光线传媒也罢,都没有这样的能耐,这已经不是营销的问题了,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件!
要知道,哪怕是当年的一些主旋律电影,有官方背书,可是也几乎很难做到这样的局面。
更何况只是几家电影公司。
周末,徐彬还是耐不住儿子的哭闹要求,带着他去了一趟电影院看一场《哪吒之魔童闹海》!
小宇很开心,因为他期盼了好久了。
今天过后,他终于可以和小伙伴们又开开心心的一起玩一起有共同话题了。
进入电影院,徐彬发现放映厅内,几乎都是大人带着孩子一起来看的,而且满满当当的上座率明显的非常高。
徐彬坐在电影院的最后一排,双臂抱胸,眉头紧锁。
儿子小宇倒是看的很欢乐,时不时地就被逗的哈哈大笑。
银幕上哪吒正与老寿桃激战,特效炸裂,全场观众屏息凝神,只有他时不时冷笑一声,在笔记本上潦草地记着:“逻辑硬伤”“台词空洞”“对白粗俗”“又是吼叫式表演”.
忽然,他感觉衣袖被拽了一下。
转头看去,儿子小宇整个人都从座椅上弹起来半截,小手攥得发白,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瞳孔里映着银幕上哪吒腾空而起的火焰。
孩子张着嘴,连爆米花都忘了嚼——那模样活像他第一次在动物园见到真狮子。
到了最后的那一幕,殷夫人抱着哪吒,被刺的鲜血淋漓,全场的小盆友们都忍不住啜泣。
徐彬却在本子上写下了:“强行煽情.”
可是突然他听到了身旁的儿子也传来了啜泣声,转头一看,小家伙也同样的眼眶泛红,眼泪不停地往下掉。
他看了看大银幕又看了看自己写下的记录,又看了看哭的伤心无比的儿子。
一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有种莫名的烦躁感。
散场时人潮汹涌,小宇却反常地安静。直到走过商场玻璃廊桥,夕阳把父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孩子突然站住:“爸爸,哪吒是小英雄啊!”
鞋尖碾着地砖缝:“李小胖说.说你看完电影骂哪吒是混蛋”
徐彬喉结动了动。他准备好的长篇批判卡在喉咙里——那些关于“价值观混乱”“过度营销,过度煽情,消费情怀”的专业分析,在儿子澄澈的目光前突然变得苍白。
他只能含糊地推推眼镜:“你还小,你不懂,艺术评价很复杂”
深夜,徐彬鬼使神差地摸进儿童房。
月光下,那个他曾经嗤之以鼻的哪吒的手办还被儿子拽在手里,塑料混天绫闪着微光。
这是看完电影,他见儿子一直看着这个手办,明明很想要,但是却又强忍着没开口要,最后只是不停地转头看的时候,他忍不住给他买下来的。
结果儿子喜欢的不得了。连睡觉都要抓着。
他轻轻地把它从儿子的手里拿下来,然后把它拿进书房,台灯暖光里,手办倔强扬起的下巴竟让他想起小宇质问时的表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